肝囊腫在臨床上主要是由感染導致,有細菌性肝囊腫和阿米巴性肝囊腫,在我國前者最為常見。近十年來,肝囊腫的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不過隨著診斷和治療技術的發展,其診斷和治癒率有了很好的改善。

近年來,肝囊腫呈現上升趨勢的原因主要是誘因種類的增多導致,含有肝囊腫誘因人群數量不斷攀升。感染途徑主要包含門靜脈、膽道、肝動脈和臨近肝臟器官。肝囊腫治療的關鍵是在於及時的發現和診斷,肝囊腫的隱匿性在不斷提升,比例有最初的4%,提升至目標的40%。由於症狀不明顯,很多呈現低熱現象,但是都當普通的發燒感冒來診療。以下幾類人員要尤其注意肝囊腫的伴隨發生。
1、有膽道病史者:在我國,膽道疾病是導致肝囊腫的常見病因,多發於膽結石、膽汁淤積、膽管癌等患者中。這類病如果出現低熱持續現象,要尤其重視肝囊腫排查。
2、各種程度糖尿病患者:近年來糖尿病人逐年增多,是肝膿腫發病率提升的一大原因。主要原因是糖尿病人多數免疫力低下,同時體內的高血糖環境為各類細菌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是導致細菌性肝囊腫的最大原因。
3、沿海地區55歲-65歲人群:臨床統計學表明,肝囊腫多發於相對富裕的地區,在我國東部以及東南部沿海地區是主要發生區域,年齡階段多發於55歲之後。

肝囊腫雖然在整個肝炎疾病佔比中並不高,但是其病死率並不低,潛在的威脅性比較大。以上幾類人群要尤其注意。下面闡述一下肝囊腫常見的體徵及肯能症狀表現。
1、乏力、食欲不振、噁心和嘔吐,這類症狀並非肝囊腫的特異性症狀,大部分肝炎發展到一定程度均會出現類似症狀。對於符合前面所述三種類型人群,要多加注意這些症狀。
2、寒戰、持續低熱或高熱,是肝囊腫最為常見的早期症狀,伴隨大量排汗,心脈增速,反覆發作。
3、部分出現肝區疼痛症狀,是由於囊腫程度增加,導致肝臟腫大,包膜牽拉導致的疼痛,早期多為持續鈍痛,發展到一定時期可出現金銳性劇痛。
當然,是否出現肝囊腫,我們也不能僅僅憑藉症狀自主判斷。是否有肝囊腫出現,我們還要依賴於檢查結果。肝囊腫檢查主要包括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學檢查兩類,一些檢查項目大家可做簡單了解。
1、實驗室檢查主要包含:肝功能檢查、中性粒細胞檢查、白細胞計數檢查等,肝囊腫患者主要體現白細胞計數升高、中性粒細胞升高、谷丙轉氨酶和鹼性磷酸酶升高。
2、影像學檢查:影像學檢查包含超聲和CT檢查。超聲檢查主要表現為邊緣不規則的低回聲病變,病變內透性較差。CT病灶呈現片狀或分葉狀的低密度影,增強CT後邊緣明顯強化。

提醒:目前肝囊腫還沒有明確的治療方案,主要是由於囊腫的誘因不同,其治療方法需要結合當地的特點。所以,無論是作為患者還是醫生,均不能憑藉其他個體治療方案來進行肝囊腫的治療。一定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