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爭取學生利益,鄭強不惜怒掀桌子,揭開高校管理的「遮羞布」

2021-01-10 歷史回憶室

身處信息爆炸的網際網路時代,網民已在大數據的洪流中見識到了太多冷暖人情。「這個世道怎麼了」這句話出現在越來越多人的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似乎正在變得疏離冷漠。

麻木不仁、袖手旁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甚至於落井下石和「一個巴掌拍不響」的冷言冷語。古龍先生和金庸先生筆下的「俠氣」、「仗義」「鐵骨錚錚」漸行漸遠,越來越多的人懼怕「惹麻煩」和「引火燒身」,能當老好人就當老好人,能拖則拖,萬事懷柔。「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曾經風靡一時的好漢歌在時下也緊跟潮流化作跟金子一樣稀有貴重的物品。

近日,一名心系學生的「好漢」老師替學生維權,卻受到了極不公正待遇,此事在網上引發了廣泛關注和討論。也正是筆者寫下此篇的原因:「好漢」的故事,應該讓每一個人都知道,世界需要更多這樣挺身而出的「好漢」!

荒謬起因

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書記鄭強,因學生宿舍分配出現極大問題,在與學校後勤管理部門溝通過程中,「掀了部門經理的桌子」,遭到了學校的處分,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此事的起因是:學生宿舍分配不合理。是的,讀者們沒看錯,一個在網上鬧大、令無數人無語凝噎的事件,起因就是學生宿舍分配不合理這麼一件「芝麻大」的小事。小事變大,其中必有「催化劑」和「糟心事,此事的來龍去脈,請聽筆者娓娓道來。

我國有多少所大學?根據2019年教育部規劃司司長的介紹,截止2018年,全國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在校3833萬人。如此多的學校,如此多的學生,住宿管理自然有其章法,誠然,說來說去其實大抵不過「總分分」亦或「總總分」兩種。前者即先按男女分開,再按入學年屆、院系專業一步步細分。後者即先按男女分開,再按院系分開,最後照按級別專業細分。

因為不同專業人數不同,所以宿舍分配不可能百分百恰好,但就算是不同專業混宿,也應當都是同院系學生住一起,如金融系的住一起、管理系的住一起,相近專業學生住同樓,這樣不僅能解決不同課程錶帶來的作息生活問題,同系的學生也有共同話題可聊,能極大程度地避免生活矛盾,更方便導員集中管理,不論是人際交往還是生活學習,可以說百利而無一害。

同專業住一起,甚至同班住一起,這在很多人眼裡幾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放在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那裡,卻變成了夢寐以求。

是的,五年的時間,一所國內知名大學的學生住宿分散混亂,截至鄭強老師忍無可忍爆發,仍有60位學生被分散到45個宿舍。

60個學生45個宿舍,被分散的學生長期生活在沒有共同話題、老師和同學的環境。去吃個飯形影單只,去小組作業踏遍千山萬水,籃球場上看著人家好兄弟暗自羨慕,課堂上兩眼一閉一睜全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交個信息表腳蹬自行車從學校東邊跑到西邊。這樣的日常生活長達三到四年,對學生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那麼解決這件事有難度嗎?沒什麼難度,把60個學生調到一棟樓甚至相鄰的兩三棟樓就行,唯一的難題可能就是打掃衛生和扛箱子了。

就這樣一件小事,鄭強老師,一個院系的副書記,來來回回跑了五年都沒解決,簡直匪夷所思,也無怪乎徹底「爆發」了。

軟硬不吃

「爆發」需要積累,鄭強老師坦言,五年的時間,他先後找過後勤宿管處多次,和顏悅色有之、眉頭緊皺有之,莊重嚴肅有之,甚至連向校方投訴亦有之。可那宿管處的「某某經理」,就像塊臭石頭,軟硬不吃,絲毫不為所動,根本不加理會師生樸素的需求。莫說宿管部門,就連發出去的投訴信那也是石沉大海,連朵浪花都瞧不見。

在這裡,筆者首先要問出第一問:憑什麼?

大學是莘莘學子寒窗苦讀自己考上來的,學費是家長們努力掙來交上去的,甚至很多學校還吃著國家的補貼——單說住宿這個事,學生們沒有佔學校便宜。

宿舍分配不合理稱不上錯誤,調整就行了,這麼一點事沒法正常解決,最後因為態度惡劣鬧大了又無法收場,這樣的事放在哪裡都顯的荒唐,更不要說是大學這種祖國未來的花圃了。

一紙處分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被逼急了的鄭強老師「掀了桌子」,做了好漢,仗義執言,替自己的學生們出了手,結果換來的是什麼呢?是問題的解決?

不,不是,換來的是一紙處分。

「鄭強同志與後勤集團宿管中心溝通學生宿舍安排中行為過激,造成不良影響。」

「經研究後決定,給予鄭強同志院內通報批評,取消兩年評優資格。」

滿紙荒唐。

在這整個事件當中,如果拆開了看,單說鄭強老師「行為過激」,這確實欠些妥當。他畢竟是國內一流院校的副書記,需要有名師的自持和穩重,需要展現風採風度和修養,你可以說他有辱斯文,但人間紅塵滾滾、世事紛擾,哪一件不看問題的源頭和根本?哪一件不看客觀環境和主觀原因?

他為什麼「行為過激」?因為所有不過激的合理行為他都嘗試了,沒有用。

更何況錯的並不只他一個,宿管辦能力低下毫無作為,為何毫無說法?宿管辦真的有那麼手眼通天,亦或是「沾親帶故」?

身為院系副書記,鄭強老師的職務真的挺高,然而在大學學府裡,負責直接教學的一線副書記多次誠懇溝通居然無人理會,稍有怒氣就即刻被處分,五年調整不來一個宿舍,但半個月就能蓋章落定通報批評;師生齊心協力得不到回應,事件在網上發酵以後立刻聲明解決。

真是一齣好戲,校方的態度就像一個滑稽又令人心寒的後現代笑話。

「掀桌事件」隨著時間和熱度的流逝慢慢平息,校方繼續裝死,宿管處依舊心安理得地做個縮頭烏龜,或許只要再十天半個月,此事就會像過往的許多事,慢慢沉入江底淤泥裡,待大江東去,奔騰不息,一切照舊。

校方還是那個校方,宿管處還是那個目中無人、猖狂得意的宿管處。

但筆者仍舊希望能給鄭強老師和學子一個像樣的交代。

小結:

「掀桌事件」能帶給世人的啟示太多太多了,「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怎麼會有這麼多問題?」這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去思考並警示自身的。

這裡拋磚引玉,筆者認為眾多問題中最大的問題是:像鄭強老師這樣敢「掀桌」、並且能夠承受「掀桌」結果的「好漢」,越來越少了。

在長久的時光裡,人們越來越「中庸」,魯迅先生也曾談過中庸,他這樣講:「中國人是最講中庸的,你要說鑿一扇窗戶,他們是萬萬不同意的,但倘若你說把房子拆了,他們就會急忙來調和折中,同意鑿窗戶了」。這萬萬使不得,有問題就應當儘快解決,而不是拖到事情發酵變質,造成更大的危害影響,還寒了他人的心。

正所謂快刀斬亂麻,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好漢」和「巾幗女傑」,不外如是。

「我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

更不能讓「掀桌子」和「發微博」才能解決問題變成世間常態。

相關焦點

  • 華科後勤幹得再差,掀桌子的也不該是計算機學院的鄭強教授!
    2020-10-28 19:24:56 來源: 科技無憂 舉報   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鄭強教授因為學生住宿床位分配問題
  • 網紅校長名不虛傳,鄭強對太原理工的改革,值得所有高校學習
    網紅校長名不虛傳,鄭強對太原理工的改革,值得所有高校學習 985和211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各所大學爭取的,是成為雙一流大學,好在雙一流與985及211不同,只要一所大學在不斷的進步,達到雙一流高校的標準,就很有希望晉級雙一流大學,雙一流是現如今重點大學的最新門檻,能晉級雙一流的大學,會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和辦學資源
  • 浙江大學教授鄭強,出任這所211高校的書記,網友:太意外!
    在中國的眾多學者當中,鄭強無疑是知名度非常高的一位學者。由於他的每次演講都是富有激情,還引用很多實際的例子,對學生有著很多的啟發,而且演講都是充滿著正能量,讓人感覺到中國學者的魅力。因此,鄭強非常的受大學生的歡迎,而且他的演講視頻傳到網絡以後,迅速引起網友的關注,成為一名「網紅」教授。網友們都覺得鄭強敢於針砭時弊,雖然有時會說髒話,但是很真實,沒有架子,對學生也是非常的好,所以浙江大學的學生都稱他為「強哥」。鄭強是浙江大學的教授,也是我國化學領域的頂尖專家,在高分子材料方面有著突出的貢獻。
  • 鄭強回浙大,「貴大校長」成絕響?
    躊躇滿志、銳意改革的鄭強是否會改變風格?那個敢說敢作敢為的改革者是否會退出網紅界?自從2012年入黔,「貴大校長」的名氣遠大於「鄭強」,而且已經獲得特殊內涵,鄭強回歸,那個代表西部聲音、能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的「貴大校長」是否會跟著消失?鄭強作為演說家的成名開始於浙大。但彼時更多以「憤青教授」面目出現,畢竟在浙大不是主要領導,他的聲音難以成為實質性行動。
  • 鄭強受聘為這所地方高校的特聘教授,網友:什麼時候來我們學校?
    作為一名滿腹經綸的學者,鄭強教授在網上吸引了不少的粉絲,很多網友親切地稱他為「網紅教授」。4月份,鄭強教授來到了山西省,入職太原理工大學。這條消息也瞬間走紅網絡,有網友表示不理解,也有網友表示讚賞和支持。近日,鄭強教授又走進山西省一所地方高校,並受聘為學校的特聘教授。為此,很多學生更是直言:什麼時候來我們學校?
  • 浙大黨委副書記鄭強出任這所「雙一流」高校黨委書記
    △鄭強 資料圖鄭強1960年9月生於重慶,福建武夷山人,198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8月參加工作。1978年,時年18歲的鄭強在恢復高考的第二年,考入浙江大學化學系。1982年大學畢業時,鄭強被分配到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擔任助理工程師。
  • 浙大鄭強教授又有新身份了,出任這所211書記,網友:期待新表現
    甚至不惜得罪一些人的利益,鄭教授還針對於當時貴大存在的很多突出問題,比如考風考紀老師的作風問題進行了嚴肅整治,雖然有人在背後指責他「小品演員罷了」,但鄭教授卻一直不在乎這樣評價,對於貴大鄭強嘔心瀝血,使得貴大在那幾年的發展十分迅速,甚至一度憑著自己的網紅校長身份還打出來了貴大的名氣。
  • 稱李雙江為「中國良心」,網友教授鄭強這次被網友罵慘了
    太原理工書記鄭強教授,因其「語不驚人誓不休」的說話風格,被網友稱為中國最牛教授、「憤青」教授,被很多年輕網友喜歡和推崇,稱為網紅教授、良心教授。但是,近日鄭強教授因和李雙江合影,並稱其為「中國良心」,而被網友罵慘了。
  • 從烏鴉細節掀桌子,看當年的香港電影,是有多節儉
    如變態專業戶的黃秋生,和喜歡掀桌子的烏鴉哥張耀揚。但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社交媒體變得越來越普及,在一些段子手中將這個十分囂張的烏鴉形象,進行調侃後喜歡掀桌子的烏鴉哥就變成了「自從跟了烏鴉,就沒吃頓飽飯」的烏鴉哥。
  • 網紅校長鄭強教授為何選擇離開浙大出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呢?
    我們的那些好大學營養過剩,一些窮的地方嚴重營養不足;我覺得把西部的高校建好,也就是實現孩子們的中國夢想。我今天請總理幫我、幫學生們實現夢想。了解了這段話,也就能夠理解為何鄭強教授會放棄浙江大學高水平專業型領導幹部而出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他想推動國家對於中西部高校人才流失的重視,他想推動中西部高校的發展,這是教育界的大好消息。
  • 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鄭強教授不拘小節,他最牛演講家
    工作中鄭強積累了許多經驗,這也為他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最牛演講家的經歷鄭強曾經有一次長達兩小時的演講,他講國民素質、大眾教育、中華復興,這兩個小時的演講激烈真實,他的演講曾被127次掌聲打斷,群眾之所以如此支持他,是因為他敢講真話,雖然是教授但是完全沒有客套話,對於學生教育方面提出來自己讀到的見解。
  • 鄭強教授:那漢奸從哪兒來?
    教育的本職工作不是謀生,而是喚起學生興趣,鼓舞精神。——鄭強 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在教育方面,中國也提出了趕超世界前列的目標。 長期以來,中國的教育發展受到批評,中國的GDP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在世界上的地位緊跟美國和歐盟,但中國在教育方面沒有優勢。
  • 為在山西複製浙大經驗,鄭強高調給太原理工打雞血
    自今年四月底鄭強走馬北上太原理工擔任校黨委書記以來,太原理工大學從原來如太原一般在全國毫無存在感的中下遊211,完全改頭換面、動作頻頻,成為全國最奪睛的大學之一。一手促成這個大手筆的鄭強也在籤約儀式上表達了加強太原理工研究院建設、打通產學研體系的決心,表示:「今後學校要把論文寫在三晉大地上,把成果轉化在山西這片沃土。」細細梳理會發現,這不是鄭強在太原理工第一個高調舉動,他的思路就是要以老東家浙江大學為模板將太原理工打造為理工醫融合,綜合性發展的大學。
  • 太原理工大學鄭強指導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
    1月7日,校黨委書記鄭強深入所聯繫單位——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參加該院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並進行指導,黨委組織部負責人、聯繫學院的校紀委委員等陪同參加。民主生活會上,通報了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班子民主生活會準備情況。
  • 鄭強落地太原理工大,為何眾說紛紜引熱議,背後原因觸目驚心
    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鄭強教授調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一時引起廣泛熱議,眾說紛紜,太原長時間以來人才流失嚴重,許多學子考入外地大學的,回太原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太原太需要優秀校長落地高校了,但鄭教授為何會得到如此廣泛的關注?
  • 浙大網紅教授59歲鄭強調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近日,59歲的浙江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正廳級)鄭強教授調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從這一任命可以看出,年齡不再是高校幹部選任的紅線,這是否可以看作是高校幹部選任的一種新動向呢?有待進一步觀察。1978年,時年18歲的鄭強在恢復高考的第二年,考入浙江大學化學系。1982年大學畢業時,鄭強被分配到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擔任助理工程師。1985年,鄭強考入成都科技大學(現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系碩士研究生,後留校任教。鄭強1990年考上中科院院士、高分子科學家徐僖的博士研究生,1992年被選派為中日聯合培養博士生到日本京都大學留學。
  • 繼易中天、王立群這類學者變網紅後,又出高校書記變網紅!
    早幾年經過央視百家講壇的力推,國內一批本身研究學術的專家學者老師,搖身一變成為了街頭巷尾、網絡大家所追求的網紅對象,比如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河南大學教授王立群等多位高校研究型學者,不過近來又一位高校書記也成為了網紅,當然也可以說是一位高校校長、教授,大家可能也猜到了就是鄭強,早年擔任浙江大學副校長,後來去了貴州大學擔任校長,最近據說是去了太原理工大學擔任學校書記。
  • 浙大鄭強談中國夢丨教育要為民做事、育人要培養精神!
    前兩日,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鄭強與近千名浙大學子暢談起了中國夢,主題是「中國夢,中華復興之夢——從當前中國教育與國人價值取向談起」。鄭強從教育的缺失、反省與發展三個方面探討了國人價值取向與社會應有價值觀平齊的相關問題,並給在座的浙大學子提出了諸多中肯而深刻的建議。
  • 網紅教授鄭強,讓太原理工不降反升,有望進入第二輪雙一流評選
    就是學生對所感知的東西要想一想,檢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確,並且嘗試把所獲得的知識運用於實踐。 --[蘇]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對教育也是越來越重視,尤其是高等教育,我國擁有3000所高校,但是辦學水平卻大不相同,以前我們都用985和211來劃分高校,如今也是提出了「雙一流」的理念。
  • 鄭強為什麼不去鄭大?網紅校長與網紅大學為何不搭?這三點很現實
    在開篇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今天的主人公——鄭強,這一名字可以說是在各大高校的師生間都廣為熟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犀利的演講天分以及顯著的學術成就讓其迅速成為萬千學生心中的理想校長,在這些年網絡的發展中鄭強教授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網紅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