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信息爆炸的網際網路時代,網民已在大數據的洪流中見識到了太多冷暖人情。「這個世道怎麼了」這句話出現在越來越多人的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似乎正在變得疏離冷漠。
麻木不仁、袖手旁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甚至於落井下石和「一個巴掌拍不響」的冷言冷語。古龍先生和金庸先生筆下的「俠氣」、「仗義」「鐵骨錚錚」漸行漸遠,越來越多的人懼怕「惹麻煩」和「引火燒身」,能當老好人就當老好人,能拖則拖,萬事懷柔。「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曾經風靡一時的好漢歌在時下也緊跟潮流化作跟金子一樣稀有貴重的物品。
近日,一名心系學生的「好漢」老師替學生維權,卻受到了極不公正待遇,此事在網上引發了廣泛關注和討論。也正是筆者寫下此篇的原因:「好漢」的故事,應該讓每一個人都知道,世界需要更多這樣挺身而出的「好漢」!
荒謬起因
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書記鄭強,因學生宿舍分配出現極大問題,在與學校後勤管理部門溝通過程中,「掀了部門經理的桌子」,遭到了學校的處分,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此事的起因是:學生宿舍分配不合理。是的,讀者們沒看錯,一個在網上鬧大、令無數人無語凝噎的事件,起因就是學生宿舍分配不合理這麼一件「芝麻大」的小事。小事變大,其中必有「催化劑」和「糟心事,此事的來龍去脈,請聽筆者娓娓道來。
我國有多少所大學?根據2019年教育部規劃司司長的介紹,截止2018年,全國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在校3833萬人。如此多的學校,如此多的學生,住宿管理自然有其章法,誠然,說來說去其實大抵不過「總分分」亦或「總總分」兩種。前者即先按男女分開,再按入學年屆、院系專業一步步細分。後者即先按男女分開,再按院系分開,最後照按級別專業細分。
因為不同專業人數不同,所以宿舍分配不可能百分百恰好,但就算是不同專業混宿,也應當都是同院系學生住一起,如金融系的住一起、管理系的住一起,相近專業學生住同樓,這樣不僅能解決不同課程錶帶來的作息生活問題,同系的學生也有共同話題可聊,能極大程度地避免生活矛盾,更方便導員集中管理,不論是人際交往還是生活學習,可以說百利而無一害。
同專業住一起,甚至同班住一起,這在很多人眼裡幾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放在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那裡,卻變成了夢寐以求。
是的,五年的時間,一所國內知名大學的學生住宿分散混亂,截至鄭強老師忍無可忍爆發,仍有60位學生被分散到45個宿舍。
60個學生45個宿舍,被分散的學生長期生活在沒有共同話題、老師和同學的環境。去吃個飯形影單只,去小組作業踏遍千山萬水,籃球場上看著人家好兄弟暗自羨慕,課堂上兩眼一閉一睜全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交個信息表腳蹬自行車從學校東邊跑到西邊。這樣的日常生活長達三到四年,對學生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那麼解決這件事有難度嗎?沒什麼難度,把60個學生調到一棟樓甚至相鄰的兩三棟樓就行,唯一的難題可能就是打掃衛生和扛箱子了。
就這樣一件小事,鄭強老師,一個院系的副書記,來來回回跑了五年都沒解決,簡直匪夷所思,也無怪乎徹底「爆發」了。
軟硬不吃
「爆發」需要積累,鄭強老師坦言,五年的時間,他先後找過後勤宿管處多次,和顏悅色有之、眉頭緊皺有之,莊重嚴肅有之,甚至連向校方投訴亦有之。可那宿管處的「某某經理」,就像塊臭石頭,軟硬不吃,絲毫不為所動,根本不加理會師生樸素的需求。莫說宿管部門,就連發出去的投訴信那也是石沉大海,連朵浪花都瞧不見。
在這裡,筆者首先要問出第一問:憑什麼?
大學是莘莘學子寒窗苦讀自己考上來的,學費是家長們努力掙來交上去的,甚至很多學校還吃著國家的補貼——單說住宿這個事,學生們沒有佔學校便宜。
宿舍分配不合理稱不上錯誤,調整就行了,這麼一點事沒法正常解決,最後因為態度惡劣鬧大了又無法收場,這樣的事放在哪裡都顯的荒唐,更不要說是大學這種祖國未來的花圃了。
一紙處分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被逼急了的鄭強老師「掀了桌子」,做了好漢,仗義執言,替自己的學生們出了手,結果換來的是什麼呢?是問題的解決?
不,不是,換來的是一紙處分。
「鄭強同志與後勤集團宿管中心溝通學生宿舍安排中行為過激,造成不良影響。」
「經研究後決定,給予鄭強同志院內通報批評,取消兩年評優資格。」
滿紙荒唐。
在這整個事件當中,如果拆開了看,單說鄭強老師「行為過激」,這確實欠些妥當。他畢竟是國內一流院校的副書記,需要有名師的自持和穩重,需要展現風採風度和修養,你可以說他有辱斯文,但人間紅塵滾滾、世事紛擾,哪一件不看問題的源頭和根本?哪一件不看客觀環境和主觀原因?
他為什麼「行為過激」?因為所有不過激的合理行為他都嘗試了,沒有用。
更何況錯的並不只他一個,宿管辦能力低下毫無作為,為何毫無說法?宿管辦真的有那麼手眼通天,亦或是「沾親帶故」?
身為院系副書記,鄭強老師的職務真的挺高,然而在大學學府裡,負責直接教學的一線副書記多次誠懇溝通居然無人理會,稍有怒氣就即刻被處分,五年調整不來一個宿舍,但半個月就能蓋章落定通報批評;師生齊心協力得不到回應,事件在網上發酵以後立刻聲明解決。
真是一齣好戲,校方的態度就像一個滑稽又令人心寒的後現代笑話。
「掀桌事件」隨著時間和熱度的流逝慢慢平息,校方繼續裝死,宿管處依舊心安理得地做個縮頭烏龜,或許只要再十天半個月,此事就會像過往的許多事,慢慢沉入江底淤泥裡,待大江東去,奔騰不息,一切照舊。
校方還是那個校方,宿管處還是那個目中無人、猖狂得意的宿管處。
但筆者仍舊希望能給鄭強老師和學子一個像樣的交代。
小結:
「掀桌事件」能帶給世人的啟示太多太多了,「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怎麼會有這麼多問題?」這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去思考並警示自身的。
這裡拋磚引玉,筆者認為眾多問題中最大的問題是:像鄭強老師這樣敢「掀桌」、並且能夠承受「掀桌」結果的「好漢」,越來越少了。
在長久的時光裡,人們越來越「中庸」,魯迅先生也曾談過中庸,他這樣講:「中國人是最講中庸的,你要說鑿一扇窗戶,他們是萬萬不同意的,但倘若你說把房子拆了,他們就會急忙來調和折中,同意鑿窗戶了」。這萬萬使不得,有問題就應當儘快解決,而不是拖到事情發酵變質,造成更大的危害影響,還寒了他人的心。
正所謂快刀斬亂麻,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好漢」和「巾幗女傑」,不外如是。
「我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
更不能讓「掀桌子」和「發微博」才能解決問題變成世間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