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說起秦始皇陵,那是一個非常神秘的一座陵墓。並且在這個陵墓當中,更是有傳聞,上古神器「禹王九鼎」,也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其實對於陵墓當中的奇珍異寶,在這些專家的眼裡並不是最重要的。反而比較珍貴的,而在常人的眼裡是最不值錢,這個東西就是竹簡和木瀆。你知道為什麼嗎?秦始皇在位的時候,就這麼一個事件不知道大家還知不知道?那就是焚書坑儒。當時秦朝以前的所有典籍全部都被用火燒光了,或許只有在秦始皇陵墓中,才找到一些。如果這些竹簡和木瀆被找到的話,那對我們現在所認知的歷史將會有一個新的改變。雖然現在的秦始皇陵已經被找到,所有挖掘的方案也是源源不斷地提出。但始終沒有人動工,你知道為什麼嗎?四個原因告訴你。
01
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技術不是很成熟,在1974年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了兵馬俑的存在,剛剛出土的兵馬俑披著紫色的鎧甲,神色威嚴,儼然像一個真人一樣。但是令人想不到是,沒過幾分鐘,這個神採奕奕的兵馬俑,身上的顏色因為遇到了外邊的空氣,兵馬俑的表面就開始有不同材料脫落現象。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那個樣子。根據一些考古專家對這件事做出的評論,文物上的顏色會和空氣的接觸之下消失。並且種現象經常存在。以我們現在的科學技術,還不能在考古的時候對空氣進行隔絕。即便是幾分鐘所造成的誤差,對文物也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不僅僅是這樣,牆上的彩繪也會跟著消失,如果實現不了恆溫恆溼隔氧的話,在打開秦始皇陵的時候,這些牆繪壁畫什麼的,很有可能就會消失。這樣就會讓專家們對歷史少一些發現。
02
第二個原因,就是陵墓裡面的危險係數非常高,秦始皇陵內很有可能存在大量的水銀,因為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個常識,那就是人如果吸入0.3克的水銀,就會出現生命危險。在1981年的時候,我國研究人員專門對秦皇陵做了一次大規模的汞含量檢測。在過程當中發現,秦始皇陵的封土上方,在1.2萬平方米的範圍之內,都有一個十分大的強汞異常的地方。這也證實了司馬遷在史書中所記載的情況是真實的。
03
第三個原因就是秦皇陵的規模實在太大了。在世界的十大考古發現中,兵馬俑是中國唯一一個入選的,但是你要知道,兵馬俑只是秦始皇陵的一個陪葬,但從這一點你就能感覺到秦皇陵的面積有多大了。並且根據相關資料記載。秦始皇在上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修建自己的墓穴了。尤其在統一了六國之後,便徵召了近七十多萬人鑿驪山,據相關資料的初步計算,秦始皇陵僅僅是地宮的面積就有將近3萬多平方。其中還不包含陪葬坑。僅僅是一個兵馬俑就挖了40年都沒完全挖完,更別說規模如此龐大的秦始皇陵了。
04
第四個原因就是地宮太深了。根據《史記》的記載。秦始皇在修建自己的皇陵時,泉水就被挖穿了三層。深度連火把都點不著。在我們國內有專家推測。秦始皇陵的地宮深度大約距地表80米左右,但歐洲研究中心的人卻推測地宮深度可能距地表500米到1500米左右。這樣的說法讓很多人覺得十分震撼。也就是說,如果秦始皇陵的深度超過了1000米,就等於超過了它和北邊渭河之間的落差,很有可能會隨時被河水衝垮,當時也正是考慮到這個原因。秦始皇陵差點還被移出世界文化遺產,改列為瀕臨世界遺產了。
總結
但是不管怎麼說,秦始皇陵到現在還能安靜在地下沉面。也是一個奇蹟的存在。小夥們,看完這四個原因,有什麼不一樣的見解嗎?歡迎下方評論,我們一起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史記》、《舊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