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販賣機旁,看見一位可愛的姑娘,長相真的是自己喜歡的類型,好像在捯飭販賣機,看來她對此操作並不是很熟悉,看來需要幫忙,我在一旁內心做了一番掙扎,幾次躍躍欲試想要上前幫忙順帶或許就可以認識加個聯繫方式,可能現實中的劇本就會照這樣走下去,也許一段美好的愛情就此展開,然而我看了她將近五分鐘,也沒有走上前去執行內心的那一套操作。姑娘悻悻地離開了,過了一會她男朋友來了,順利解決。我長呼了一口氣:慶幸自己沒有幫忙。
看到這裡,你可能覺得我膽怯又略是不友好。幫個人還糾結這麼久。是的,其實我沒有說出我的顧慮,因為這樣顯得我可笑又勢力:說不定這麼可愛的女孩子早就有所屬了;幫她可能也沒有認識的機會了;就算有認識的機會也不一定會有關係上的進展;就算是自己的女朋友了說不定也沒法走到一起,感情和金錢都會消耗;真的談婚論嫁了雙方的家庭又該怎麼調和呢?會不會們不當戶不對?這些看似遙遠鬼扯的假象。
對!我們就是在顧忌。越長大,顧忌的越多。當初那股子看見了喜歡的人或者事情不顧後果和成本去追尋的勇氣現在正在慢慢地消失了。
所以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是因為長大的我們擁有的多了,也就開始害怕失去,因為想得多了,就會權衡利弊,因為想要的也多了,就會成本估計。
感情也一樣,愛情的「快餐時代」似乎也很是與時俱進,人們在這個快時代也講究感情的效率和平衡,很多的相親貼大概率都是寫著自己的外貌以及事業收入情況,家庭情況以及對另一半的具體要求,仿佛此時想要相愛的男男女女變成了明碼標價的」商品「,等待著與其相配的價格和客人。
說這樣的」對向篩選讓感情變得市儈,變得生硬而又讓人略微難堪,但是,我們已經沒有勇氣拿自己的資本去嘗試那不確定的事物。
二十歲你可能什麼都敢去闖一闖,但是漸漸長大的你,會突然遇見一些年齡帶來的壓力:房子的焦慮,車子的焦慮,工作的焦慮伴侶的焦慮,但本質上在於我們對於自身能力的不自信,對於未來不確定性的顧慮。
這些種種的顧慮讓我們收起了所謂的勇氣,也讓我們在面對感情時會變得慎而又之,大多數人的感情都是起源於甜甜蜜蜜,轟轟烈烈,帶著些羅曼蒂克的芬芳時而效仿一下柏拉圖式的愛情,但是終將歸於柴米油鹽,一如三餐,開始考慮雙方的家庭情況,討論房子、車子、彩禮、婚後財產支配,可能不想談得這麼物質且斤斤計較,但是不談好像真的沒辦法為這段感情做一個去處。
於是乎有人便憤而言之:該賺錢的年紀不要去貪圖愛情。沒有房子沒有車子不配擁有感情。
其實面臨這樣的現狀的多數是男性,也許三十歲是一個事業起步的年紀,是最好的年紀,所以二十歲遇見的那個喜歡的姑娘註定不能在一起,因為二十歲是一個姑娘最好的年紀。
況且在感情裡也是需要勢均力敵的,不僅僅是在性格三觀上,更是在家庭條件上,既言之門當戶對,那便一定有它的道理。試問有哪一個女生,想過上「扶貧式的婚姻」,把自己的青春和感情堵上,而不去選擇一個更加安穩更加優秀的男生?
所以長大的我們對於感情的的膽怯和顧忌來源於我們的不自信和對未來的焦慮,現實給我們重拳一擊,然後讓我們在這小心翼翼的在世界上前行,時而腦子裡幻想一下未曾開始就已經結束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