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車時,聽過一個特有意思的說法:開車大膽的,基本都是新司機;超過5年以上的老司機,都是要多慫就有多慫。
當時聽起來覺得這是扯淡,怎麼可能越開越慫呢?
車開得越多經驗越豐富,那應該是越大膽才對啊!
但是,現在自己開了5、6年的車了,感覺教練說得是真的對!
因為我現在基本已經是個慫人了,能不加速的儘量不加速。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轉變?
說白了,就是因為事故見多了,心裡越來越明白開車的危險性了,自然就越來越慫了。
其實這個道理在職場中也是一樣的,那些在職場上膽大妄為的,往往都是進入職場不久的,而那些在職場待了多年的呢?基本都是要多慫有多慫。
這倒不是因為他們是個慫人,而是知道什麼時候該「剛」,什麼時候更適合「慫」起來。
真正活明白的人,在這4件事上往往都很慫,越慫反而越有前途。
一、在幫助別人時很慫
前段時間《三十而已》非常火,其中的鐘曉琴是一個典型的老好人,無論是列印文件還是倒咖啡,她都熱心上前幫助。
說實話,這實在不像是一個工作多年的職場人表現。
因為工作幾年後,大家就會明白:幫這種忙毫無意義,既不能討好別人,又無法提升自己的能力,不過是浪費時間的自欺欺人罷了!
真正聰明的人,在面對別人的求助時,往往是比較慫的。
甚至,他們寧可承諾自己能力不行,也不願意輕易伸出援手。
為什麼呢?
因為幫忙很容易變成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幫好了頂多換來一句謝謝,但沒幫好,人家就得記恨上你了!
所以啊,他們在面對救助時是非常慫的,太簡單的忙,他們會拒絕;而超出能力範圍的忙,他們也會拒絕。
二、面對負面情緒時很慫
杜月笙說:「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這話是什麼意思?是不是說大人物都沒有脾氣?難道他們都是機器人?
並不是,只不過越是有本事的人,越不喜歡發脾氣罷了!
那為什麼他們不喜歡發脾氣呢?
因為人在生氣發脾氣的時候,血液會迅速湧向大腦,導致大腦氧氣減少,思考能力下降、智商下降!
這時候,人是最容易犯錯的。
可能是說出一些傷人的話、也可能是做出一些無可挽回的事,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
活明白了的人太知道負面情緒的危害了,所以他們不願意冒這個險!
他們在面對負面情緒時往往會很慫,這是為了保護自己,更是為了保護別人。
三、在面對不懂的東西時很慫
俗話說:「一桶水不響,半桶水晃蕩」。
意思是說,有真才實學的人,往往不愛顯擺,很實在、很安靜;而半桶水呢,則總是晃蕩個不停,生怕別人不知道他一樣。
這個道理在職場中也是一樣,越是沒什麼能力的人,越喜歡跟人吹噓自己有多厲害;越是有真才實學的人,反而越是低調、認慫。
為什麼兩者態度差距如此之大?
因為前者想通過偽裝獲得沒用的讚美;而後者想通過認慫獲得真實的進步。
所以,在職場中有時候會看到這種現象:新員工學到了一點東西就開始指手畫腳,說這個不對、那個不行,要是換自己來做的話,早就怎麼怎麼樣了。
越是聰明的人,反而低調謙和,謙虛地向別人討教這個事要怎麼弄,那個事要怎麼辦,好像他們才是剛進入職場一樣。
四、面對別人的誇讚時表現很慫
有個老江湖告訴我,看一個人城府深不深很簡單,就是看他怎麼看待別人的誇獎就行了!
一個人如果經常把別人的誇讚掛在嘴邊,說明這個人對自我的認知並不清晰,是一個很容易被影響、被欺騙的人;
而反之,如果一個人面對別人的讚美時還可以做到無事發生,則表示此人經歷過很多事情,有明辨是否的能力,不容易被騙。
每個人都喜歡聽讚美的好話,因為這些話聽起來讓人心情愉悅、非常舒服。
但是,誇讚的話聽一聽也就算了,如果把他當真的話,那就顯得有點呆笨了。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不要對那些要求你以誠相待的人掉以輕心,因為他們很可能就是想從你那裡撈到一筆好處。」
在誇讚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別人誇讚你往往不是因為你真的有多優秀,而是通過誇讚,他可以從中獲得利益罷了!
聰明人在被誇贊時,往往是聽一聽就行了,基本不會當真。
因為他們明白,誇讚是比批評更危險的東西,因為很多時候毀掉一個人的,往往就是吹捧與奉承。
經歷事情越多的人,往往對人性的認知就真深刻。
因此,他們在面對很多事情時都會有跟常人不太一樣的反應,甚至大多數時候,都會表現出很慫的樣子。
這當然不是因為他們性格懦弱或者是膽子小,而是因為他們知道,「慫」並不會損失什麼,但卻可以更好的解決問題。
本文來自投稿,作者:大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