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
每當有暴雨到來前,我們在手機上都會提前收到氣象災害預警。
今年入汛以來,四川各級氣象部門共發布暴雨、高溫、雷電預警及預警信號5901期,簡訊7226萬條。
這麼多的預警信息背後,是黑科技對老天爺的360°監測。
7月9日,在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欄目上,四川省氣象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忠明為大家揭秘了精準天氣預報背後的「黑科技」。
據了解,從今年3月25日起,全省11部都卜勒天氣雷達就提前進入24小時開機的汛期工作模式。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天上、地下,有很多雙「眼睛」在監控老天爺的一舉一動。
156個國家級自動氣象站、5724個區域氣象觀測站,地面觀測站網平均間距已縮小到9千米(盆地6千米、高原14千米);7個L波段雷達探空站、11部新一代天氣雷達,7部風廓線雷達,加上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我省已初步形成天、空、地立體化的氣象監測網,氣象災害的監測預警能力明顯提升。
在海量的氣象觀測資料的基礎上,西南區域高解析度數值預報模式也為精細化預報提供了保障。目前,短臨降水預報精度已達到5公裡、逐6分鐘。也就是說,夏天的局部陣雨,也可以被提前「劇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