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家衛國」是每一個男兒的夢想和義務,現代各國都有自己成熟的志願兵或者義務兵徵兵制度。不過在法律上形成義務,讓青壯男子參軍是一回事,但要如何讓他們情甘情願地加入到軍隊中,卻也讓各國徵兵部門傷透了腦筋。
在一戰的時候美國人就在徵兵海報上大下功夫,除了常規的經濟利益驅使之外,貫徹山姆大叔的美國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到了二戰的時候,美國徵兵部門,更是在之前的基礎上增加了大量的美女和福利保障因素。
才有了從二戰前的30萬到1945年1200萬,4 0倍的暴兵速度。
作為美國的在二戰前的對手,以及二戰後的小老弟,日本的招兵海報的也是極具有本國特色。
當然從日本招兵海報的變化史,實際上也反映出了現在日本真的是——「招兵難」。
招核時代
在1925年-1945年的招核時代(前昭和時代),日本的招兵海報總結成一個字那就是「狂」,這也符合當時的招核男兒——「生死看淡,不服就G」的特點。雖然也是貫徹了當時軍部「招核」的特點,但卻不乏陽剛和中二美。
在二戰全面爆發之後,日本也將招兵的範圍擴大到殖民地。在佔領朝鮮和4v的時候,日軍在戰時兵力不足的情況下,還是在這兩個地方徵兵,而海報體現的主題更多的則是親善和團結這種在現在看起來及其虛偽的字眼。可見當時日本臉皮之厚。
在「招核」時代按照日本海陸兩軍水火不容的狀況,陸軍馬鹿和海軍馬鹿在相互挖人和招兵上,也是煞費苦心。
陸軍馬鹿們的招募海報上在前期的時候,主要採用的是日本武士一直所信仰的「忠」和報國情懷,這些海報畫面一般都是宣導軍國主義和對外擴張的畫面,同時還有軍人精神的形象。
所以《七生報國》之類的日本所謂主旋律海報就佔據前期陸軍招募海報的主視角。
當然在在精神層面進行渲染之外,日本陸軍還會在海報上,用他們的特種兵(陸航和裝甲兵)這種高端大氣的海報吸引更多的陸軍前往參軍。
對比陸軍馬鹿海軍也不遑多讓,除了之前的大炮巨艦這種男人情懷層面上海軍歸屬感之外,日本海軍還會針對陸軍的缺點進行挖人——比如海軍的夥食、待遇比陸軍高之類的。
海軍對比陸軍,唯一不變的還是日本人喜歡上天的傳統,海軍的招募海報上也會利用「海航」來為自己加分。所以在「招核」時代的日本,別人說「你咋不上天」,實際上是對一個士兵是否作為精英的一種認可。
後昭和時代
在日本二戰戰敗後,日本就被解除了武裝,除了少量的警察部隊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武裝力量。抗美援朝之後,在美國的扶持之下,日本成立了海上和陸上保安廳。在1954年以後日本成立了海上、陸上和空中自衛隊(空軍終於擺脫了海軍和陸軍馬鹿)。
而在這個階段的日本自衛隊的募集海報實際上更像是的一個過渡期,在的50-70年代,自衛隊員們的招募海報依然還保持「昭和時代」陽剛的影子,但從80年代開始則逐漸二次元和娛樂化。
50-70年代,日本自衛隊們的募集海報的,依然是「招核時代」講究「忠」和氣勢,講究的是軍人應該保家衛國的屬性。特別是在50年代這個現象很明顯。
當然航空兵從陸軍和海軍中分離出來之後,他們的在昭和時代的海報也是顯得很高大上,飛機、高大的人物背影,成為空軍和海陸軍搶人的絕佳秘技。
相較於招核時代,50-70年代的日本自衛隊募集海報,也加入了一些漫畫之類的二次元因素,也在宣揚個人英雄主義,特別是在昭和特攝劇(《奧特曼》、《假面超人》)等影響下,自衛隊的招聘畫風也出現了講究個人英雄主義個體的海報畫面。
和日本社會一樣,經歷過50-70年代輝煌的日本,從80年代開始戰後出生的「新日本」人就開始取代那些經歷過炮火的前輩們,成為日本社會的頂梁柱。整個80年代後期日本的社會也是一堆泡沫中前行,因為在那個時代,日本人遍地是工作,所以很多年輕人都不太願意參軍。而為了鼓勵這些「昭和男兒」參軍,日本招兵單位,則開始用俊男靚女的形象,很多明星也開始為募兵站臺。
雖然明星都是一些社會的正面形象,總體來說還是在宣揚「正能量」。但卻為平成和令和時代日本募兵廣告的崩壞開了一個壞頭。
平成令和時代
平成和令和時代,日本的經濟泡沫徹底破裂,大量的日本青年失業,孤獨的「肥宅」,整天沉溺於二次元之中。這就更加重了日本自衛隊的「用兵荒」,據日本權威媒體報導,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自衛隊每年在徵兵上的缺額就在10%左右。
而為了讓這些「肥宅」和「令和猛漢」們加入軍隊,日本政府在募兵海報上也是煞費苦心。
美女主題:作為宅男們的偶像,日本政府先後找了很多女明星為軍隊站臺,從平成年代的AKB48等宅男當紅流量之外,更有tanmi(拼音譯)等限制級女星先後為日本自衛隊拍攝寫真海報。
二次元主題:這個二次元主題,一方面是利用當紅的二次元IP,如《柯南》《哆啦A夢》等漫畫人物,為招兵壯大聲勢,吸引動漫迷們前往。
另外則是,用現在的二次元形象萌化日本軍隊,通過卡通化和萌萌的軍隊形象,吸引「肥宅」們參軍(雨田君:這樣的軍隊是去享受的還是去打遊戲的……)
不過現在隨著日本進入平成後期後,男性的猛(偽)漢(娘)化越來越嚴重,軍隊部門也開始想出一些男子漢氣概的招兵海報或者軍隊形象海報,來扭轉軍隊「猛漢」化的趨勢。
比如,日本自衛隊會聯合一些電影公司,製作和發行一些熱血、中二和招核畫風的電影海報,來對民眾進行「很有精神」的洗禮,恢復他們在招核時代的血性。
再者,他們在招兵海報的上也會發行一些《jump》風格,中二的招募海報(日本警視廳率先進行改革),以求通過男子氣概,改變自衛隊作風軟化問題。
還有就是日本現在年輕人比較秀氣和文弱,所以自衛隊的招募海報上會將的自衛隊官兵幫助老人和救災的形象也一起加入進去,弱化日本青年對於當兵一定要上戰場的牴觸情緒。(招募部門:你看,當兵救災,不用上戰場也能成為英雄)
雨田君說
平成以後,這種頹廢和缺乏男子氣概的招兵海報,一昧的遷就「肥宅」的做法,實際上也是日本社會不得已而為之的產物。
當然從招核到令和,日本的招兵海報一直在變化,前期的熱血,剛硬,再到後期的娘化、二次元化,實際上也是反映了日本的軍隊從二戰時候「勇猛招核」到現在「大版化」(具體參考日本二戰大阪師團)。這種戰鬥意志缺失和不自信,確實也是千禧年之後日本社會的體現。
在此雨田君只想說,平成以後的日本的招兵海報確實是福利滿滿,但是其他的?只能用呵呵來形容。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