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固廢網訊:大數據及GPS定位分析危廢供需格局
本文嘗試通過大數據建模和GPS定位,來量化分析危廢行業供給和需求情況。我們選取印染、水泥、造紙、電鍍、電力、鋼鐵、農藥、醫藥、皮革、石化、煉焦、玻璃、銅鉛鋅鋁冶煉、化工、印刷、電子等19個行業共計2.1萬家產廢企業和全國2,088家危廢處置企業作為樣本來分析全國危廢的供需格局。
維度一:運輸半徑內產廢企業覆蓋密度對比
在2.1萬家樣本產廢企業中,300公裡範圍內產廢企業覆蓋率最高的為東江環保(81.8%)、光大綠色環保(66.0%)、金圓股份(59.3%);水泥窯協同處置項目選址相對劣勢,100~300公裡距離內企業數量佔比在70%以上,處置成本較低能夠彌補運輸半徑的不足。
維度二:註冊資本窺視產廢企業格局分布
通過跨資料庫匹配註冊資本金,來分析主流危廢企業每個危廢項目客戶類型。東江項目半徑300公裡以內的企業總數17,312家,註冊資本在1,000萬以下的企業數量佔比47.6%;在廣東省(電鍍/電子)以小企業客戶為主,而江蘇(農藥/印染)和河北(鋼鐵)客戶為中型企業。光大綠色環保項目半徑300公裡以內的企業總數13,968家,註冊資本在1,000萬以下的企業數量佔比40.5%;江蘇和山東(鋼鐵/電力)客戶均為中小型企業。海螺創業半徑300公裡範圍內大客戶比例較高,註冊資本在1億元以上的產廢企業數量平均佔比為24.2%,主要來自規模較大水泥(28.6%,水泥採礦僅產生微量石棉,危廢量可忽略)和電力企業(14.4%,廢催化劑),而產廢量較多的化工及電子企業客戶較少。
維度三:熱力圖顯示危廢供需比較
全國共2,088家危廢處置單位,總處置能力為7,691萬噸/年,HW08(廢礦物油,1,189萬噸/年)、HW49(其他廢物,1,090萬噸/年)、HW34(廢酸,723萬噸/年)排名前三。HW06廢有機溶劑:江蘇、山東及浙江靠前;HW08廢礦物油:山東、新疆及江蘇等較多; HW17表面處理廢物:江蘇、浙江及廣東為主;HW22含銅廢物:江蘇及廣東為主;HW31含鉛廢物:安徽、河南及貴州較多;HW34廢酸:江蘇、浙江、山東、雲南、湖北等為主;HW35廢鹼:江蘇化工、浙江皮革及山東造紙較多。大部分地區供需對應,少數地區存在錯配。
投資策略:存量資產東江最優,著眼中長期價值
通過大數據三個維度對比分析,東江環保存量資產相比是最優質的,著眼東江環保A股及H股中長期價值,關注港股水泥窯協同處理龍頭,金圓股份等。
風險提示: 危廢項目投運不達預期;信貸政策繼續收緊風險。
報告正文
★
大數據及GPS定位分析危廢供需格局
本文嘗試通過大數據建模和GPS定位,來大數據量化分析危廢行業供給和需求情況。
需求分布:我們選取紡織印染、水泥、造紙、電鍍、電力、鋼鐵、農藥、醫藥、皮革、石化、煉焦、玻璃、銅鉛鋅鋁冶煉、基礎化工、印刷、電子等19個行業共計2.1萬家產廢企業作為分析對象。18個行業基本上為全樣本數據,基本包含行業所有企業數據。
2.1萬家企業分布省份和行業如下柱狀圖,具體區域和密度可以見建模熱力圖。
如熱力圖顯示,農藥企業主要分布在江蘇、山東地區;造紙企業在山東、廣東、華東地區分布比較均勻。
延伸閱讀:
深度報告|大數據監測環保督察停產影響幾何?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