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ilieyun)】8月26日報導(文/程遠肖)
「我們評估過,目前適合共享充電寶線下投放的點有2000萬個,這樣的市場容量足夠讓我們去做。」前雲充吧CEO也是現在伏特+的創始人丁明磊這樣對獵雲網記者說道。
丁明磊2015年進入雲充吧,作為前雲充吧的CEO,他參與了公司從創立到發展的整個過程,對共享充電寶從研發、投放到推廣整個流程十分熟悉。後來,因與合伙人在市場戰略上發生分歧,丁明磊離開雲充吧,於今年5月份創辦了伏特+。
高顏值、低成本、可拆裝
做一款讓用戶滿意的充電寶,是丁明磊創辦伏特+的初衷,也是他不斷踐行的標準。具體到產品上,丁明磊主要從三個方面實現:
第一,高顏值。讓用戶通過視覺設計第一時間感知到伏特+,是丁明磊一直想要做的事。為實現這一目的,伏特+採用簡單的黑、白、綠三種顏色,主要給用戶提供2款共享充電寶:基座型和立櫃式。基座型,可靈活拆卸,一個底座配5個模組,每個模組2個充電口,主要面向酒吧、夜店、洗浴中心等高利潤率場景;機櫃型,自帶lightning、micro USB、type-c線,主要面向機場、高鐵等大型場地,一臺機器40個充電寶,可移動使用。
伏特+基座式共享充電寶
第二,低成本。生產方式上,公司採取自行研發+代工廠的生產方式,通過規模化生產降低單個產品的生產成本。據丁明磊透露,伏特+產品的生產速度最高能維持在90萬臺/月。另外,由於伏特+採用小模組的產品形態,降低了開模費用。
第三,可拆裝。丁明磊認為,讓用戶「所見所得」,才是為用戶著想、從用戶體驗出發。而現在市面上大部分諸如桌面式等共享充電寶不能移動、無法異地使用等特點,不僅限制用戶體驗,還給商家運營造成不便。伏特+產品待組合、可拆裝的設計,既能滿足用戶「想充就充」的充電需求也能為商家帶來一定客流。此外,可拆裝的設計也能節約部分充電寶投放資源。「其他不分模組的充電寶,一臺機器10個口,如果你有12個充電接口的需求量,就只能裝2臺機器20個口,但這樣就會造成8個口的浪費。而我們分模組,一個店用5~6個,那我們就放3個模組,能節約很大資源。」
56個渠道商,1000個投放點,40天內收回成本
在丁明磊看來,共享充電寶是個既滿足用戶、又互惠商家的事,不應該走傳統代理商合作的方式。
「傳統代理商推廣它有一個問題,它不知道各個商家的具體情況,很難將產品打出去。」而如果藉助各個城市的渠道商之力,則能迅速將產品推向市場。
「渠道商的一個好處是,他的BD能力很強,對商家的需求比較了解。」目前,伏特+主要採取和渠道商按比例分成的方式進行產品投放。據丁明磊透露,伏特+已經籤約了56家渠道商,分散在上海、廈門、青島、蘇州等城市。
藉助渠道商之力,用網際網路的打法進行推廣,實現商家、用戶、充電寶的互惠互利,是丁明磊運營共享充電寶2年時間的心得,也是丁明磊與雲充吧合伙人產生戰略分歧從而二度創業的原因之一。
而盈利方式上,伏特+主要採取租金+廣告的方式獲利。據丁明磊向獵雲網介紹,伏特+押金設定在100元,通過微信、支付寶以及京東金融等平臺支付押金,用戶即可獲得一個充電寶的使用,而充電寶收費方式主要按階梯式收費,第一個小時1元,第二個小時2元,當天消費10元封頂,平均50分鐘充滿電。至於廣告營收,伏特+目前的廣告收費標準為:設備屏幕廣告500元/屏/月,充電寶機身廣告120/臺/年。
「我一個充電寶的硬體成本1000元,40~50天之內便可收回成本。」
業內唯一一家走進虹橋火車站的共享充電寶
不給甲方添麻煩;讓用戶體驗更好;保證產品質量和安全。這是丁明磊做產品的三個原則。秉持這樣的產品理念,丁明磊將伏特+共享充電寶帶到了虹橋火車站。
「我們是目前業內唯一一家將共享充電寶放到火車站的共享充電寶。」
據丁明磊介紹,在機場、火車站等高危場地投放充電寶,需要很高的安全標準和嚴格的檢查機制。伏特+充電寶由於質量高、安全性好,已經得到政府支持,開始往機場、火車站等大型場地鋪設。
至於入駐方式,伏特+主要採取免費方式入駐。據丁明磊介紹,截止8月底,伏特+已在虹橋機場鋪設10臺立櫃式產品,而在三亞機場、南京、長沙等地,伏特+也已經有一定數量產品的投放。除此之外,丁明磊還將視線放到3A~5A級等大型景區,目前,丁明磊已經和100多家景區達成合作。
伏特+投放上海虹橋火車站
據iiMediaResearch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規模為0.32億,2017年預計達1.04億人,增長率為225.0%。而在投資領域,共享充電寶也不斷成為熱捧對象。據不完全數據顯示,從2017年3月31日到2017年4月10日,短短10天時間,就有10幾家公司進入共享充電寶,超20家投資機構布局,累積融資金額近3億元。近日,又有消息爆料稱,在青島等地已經可以看到美團共享充電設備的投放,只要是美團用戶都有機會使用該共享充電寶服務。前有街電背後的聚美、小電背後的騰訊、怪獸充電的小米,後又有美團這樣的巨頭加入,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各方玩家該怎麼玩?特別是對於伏特+這樣的後來者,又有何競爭優勢?
丁明磊認為,雖然入局者眾多,但共享充電寶尚處於藍海階段,市場分量足夠大,且在整個共享充電寶領域,尚無一家產品一家獨大,大家各有機會,要拼的主要還是產品和推廣速度。誰能真正做出用戶喜歡的產品並快速推廣,誰就在市場中把握主動權。
「共享充電寶和共享單車不一樣,它的使用場景決定了共享充電寶不需要打價格戰,接下來的競爭點主要還是在於產品體驗和渠道推廣上。」
而針對目前市場上炒得沸沸揚揚的「共享充電寶是個偽需求」的說法,丁明磊則用自己的切身實例給予了反駁。
「我前段時間在三裡屯出差的時候,隨便打開附近的共享充電寶網點,走進一家便利店,馬上三個人我們就消費了27元。換句話說,不是便利店為共享充電寶引流,而是共享充電寶為商家引流。更何況,就目前我們從市場上反饋的數據來看,這個數據還是很漂亮的。」
而談到未來電池儲存技術的發展是否會影響到共享充電寶的市場投放量,丁明磊則明確表示:不會,現在的手機待機時長雖然變長了,但手機應用也相應地變多了、年輕人花在手機上的時間也更長了。
「你玩幾把王者榮耀,這個電量就沒了。」對於80後、90後等年輕群體來說,沒有電的手機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伏特+於今天5月份成立,2個月的時間研發產品,1個月的時間市場推廣,目前,伏特+已在上海布局1000個點位。接下來,丁明磊還將繼續擴大市場佔領速度,「年底,我們計劃將基座式共享充電寶投放2萬個,立櫃式投放5000臺。」
目前,團隊base上海,規模30人。公司曾在5月份成立初獲得10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目前,團隊正在尋求新的Pre-A輪融資,金額計劃在2000萬元。
產品:伏特+
公司:鹽城網電科技有限公司
微信號:伏特加共享充電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