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的自洽藝術

2021-01-11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共享充電寶無論未來朝著哪個方向發展,對於行業而言其實都是一種自洽。

再討論共享充電寶這門生意是否行得通已經沒有意義,自誕生起就飽受爭議的它不僅活下來了,而且似乎還活得很好,被認作是共享充電寶頭部企業的「三電一獸」(街電、來電、小電、怪獸)相繼宣布實現盈虧平衡和開始贏利。

如今,共享充電寶似乎也成了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這也證明現代人生活似乎已經離不開電和網,共享充電寶在短時間內很快幫助一大批用戶建立習慣,而這似乎也是行業最近敢漲價的底氣所在。

從誕生伊始飽受爭議,到現在遍地開花結果,共享充電寶的發展歷程有自己所遵循的客觀規律。

如今,關於共享充電寶的行業未來走向,仍有三個問題需要仔細思考。

「專利戰」還會打下去嗎?

今年經常在媒體中出現的漲價、商家分成、盈利、收支平衡等字眼不同,在去年,關於共享充電寶更多的報導大都圍繞頭部企業間的訴訟進行。

必須承認的是,專利戰已經成為現代商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科技巨頭蘋果,與高通、谷歌、三星等企業的馬拉松式的專利戰。華為也曾發起過專利戰,起訴三星以及美國第四大移動運營商T-Mobile。

從近年來的新興市場來看,例如茶飲品牌的抄襲之爭,電子菸霧化器晶片之爭,這都說明專利戰對現代商業社會的價值。

企業都希望通過掌握核心技術從而得以遏制對手的咽喉,已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關於共享充電寶領域所發起的專利戰,從產業自身特點出發我們能發現這場爭端背後隱藏的許多蛛絲馬跡。

1. 專利戰興起的背景

馬化騰的「看不懂」,王思聰的「吃翔賭約」,再加上「老大哥」共享單車的一地雞毛,這些現象都為共享充電寶的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很多從業者會為自己的項目站臺,但卻沒能以共享充電寶為主題講出一個令人信服的故事,依舊停留在一個圈流量講規模的概念上。

從項目誕生企業要想活下去,比的是市場份額。尤其是在過去幾年網際網路流量紅利的焦慮情緒渲染下,有流量就有轉化的可能,有了流量就有和投資人談判的底氣。

誰的規模化程度最高,誰更有勝出的可能,而專利其實就是一種用來給競爭對手「降速」的殺器。

蘋果在2012年發起對三星的系列專利侵權訴訟,幾億美金的賠償金對於蘋果來說真的不算什麼,但這一訴訟徹底打亂了三星在美國市場的正常規劃,從而一步落步步落,錯過了產品布局的黃金時間點。

而共享充電領域的訴訟也會有類似的目的,而且不只是降速,甚至還會縮水,因為投放到市場上的侵權機器到最後也會收回來。

2. 專利戰和共享充電寶的故事聯繫

質疑多,就要把有限的故事講的深入人心。

前一段有媒體人打趣李國慶,和妻子的故事說的太多了,大眾審美疲勞,而怒摔水杯的行為給故事增添了讓信息進一步傳播的「附著力」。

共享充電寶興起之時,不少投資人心懷投機跟風的念頭,但怎麼讓他們繼續投下去,甚至拉動其它人的加入是個問題。

有了共享單車的前車之鑑,對於投資人而言,共享經濟紙面上的數據、收入、用戶量在他們心中的比重已經降低不少,而專利戰無疑是個讓故事情節變得更跌沓起伏的環境因子。從單純的規模化上升到了智慧財產權層面,就這一點來看共享充電寶的打法就要比共享單車要高明許多。

3. 專利戰的戰術意義

波特的競爭力模型,從五種競爭力量的抗爭中總結出了三大戰略思想:總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專門聚焦。如果把這一理論套在共享充電寶領域會發現,成本、產品、項目聚焦度其實都處於一個同質化階段。

有一種觀點認為,企業的競爭壁壘分為安全區壁壘和護城河壁壘,前者針對的是行業差距明顯,後來者理論上可以趕上但是需要很長的時間;而護城河理論可以針對的是任何體量企業間的競爭,它可以是渠道、供應鏈、倉儲、物流、技術,當然還有今天我們說的智慧財產權。

共享充電寶為什麼很多人當初不看好?因為看起來太簡單了,感覺沒什麼技術含量。就目前而言,也沒有誰建立出自己的安全區壁壘。而護城河壁壘中唯一適合拿來競爭的只有一個智慧財產權,這也是為什麼去年專利訴訟會是產業發展「主旋律」的一個行業自身癥結,因為也沒什麼其它仗可以打。

那麼專利戰是否還會打下去?

打還是會打,但不再那麼吹毛求疵你死我活。

專利很重要,但未來終究是要走向差異化和降低成本的道路上。而且沒有哪個行業會因為專利戰產生大洗牌,更不要說決戰勝出。背後都有投資大佬站臺的頭部共享充電寶企業也不會被專利打死,很多時候,優勢會成為一種劣勢,過於強調專利訴訟可能會阻礙企業的創新能力。

加拿大北電網絡抓住光纖革命的紅利崛起,掌握超過6000項專利,但最終只得淪為破產拍賣,旗下資產被各路豪強瓜分,而北電的6000項專利也被蘋果、微軟、愛立信等組成的財團以45億美元收購,成為他人的專利收益機器;類似北電網絡經歷的還有我們熟知的柯達、諾基亞。

隨著時間的發展,很多專利戰爭的發起者都會有一種疲勞感,也因此很多專利戰在經過一系列訴訟、反訴訟、上訴之後,最終達成的結果往往是和解。因為隨著行業的深入,專利已經不再是自己最重要的武器,行業競爭的維度也越來越多元化。那些沒能和解的只有兩種情況:要麼一方確實掌握著命門式的專利,比如蘋果、高通、華為;要麼這個行業缺乏足夠的創新,只能通過專利戰來鞏固優勢。

共享充電寶領域的專利創新,似乎沒有誰稱得上能霸佔命門,而且行業頭部玩家的接連盈利已經可以讓投資人有興趣繼續把故事聽下去。行業玩家對專利訴訟的迫切度自然也就沒那麼高了,況且很多專利其實也可以求同存異,這或許也是行業的一種自洽。

「啞終端」如何「無痛分娩」?

除了充電使用費用以外還有哪些已經建立或者正在探索的盈利模式?

共享單車大戰時,馬化騰曾在朋友圈回復朱嘯虎:「堆一堆啞終端誰不會?」

如今的共享充電寶市場,大概率似乎也有一種「啞終端」的無奈。

盈利是共享充電寶玩家跟投資人談的底氣,但絕不是未來。因為市場變化太快了,企業發展也會經歷一個又一個舒適區搶灘戰,有規模就能活下去的「O2O思維」不足以支撐「三電一獸」走到下一個舒適區的。

一旦行業創新的時間超過投資人的耐心,那麼專利戰還是很可能再度掀起。

共享充電寶希望未來用戶離不開它,商家渠道也離不開它,就像美團。但現在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更關注的是能不能隨手借方便還;從商家的角度來看,誰來都無所謂,關鍵看抽成高低。

充電是剛需,但它還不能跟吃飯比,這就需要加強自身產品網絡的集群係數,需要進行業務擴張,而企業擴張通常遵循兩種脈絡:縱向一體化和橫向多元化。

假設一:縱向一體化

基於現有的共享充電業務,在產業的垂直鏈條向上或向下延伸。但充電寶本身就是硬體終端,向下遊很難有所涉及。從上遊共享充電寶的生產來看,理論上可以,但實際上從服務業到製造業的鴻溝並不容易,而且有可能得罪自己現在的供應商。

從人的角度來看,組建一個硬體研發和生產團隊,一般至少需要包含結構設計、ID設計、工程師、測試、品控、採購等諸多角色,還需要與上下遊供應商之間周旋。不是沒有成功的可能,只不過難度太大,因此縱向一體化並不適合共享充電寶玩家。

假設二:橫向多元化

根據參照系不同,橫向多元擴張的角度也會有所不同。

1. 用戶視角

為自己的用戶群體提供充電以外的更多服務,即為用戶提供跨界業務組合,這需要同其它生活服務進行生態疊加。把自己從工具變成「工具箱」,到最後也成了拼生態服務能力的模式。

誰讓用戶用起來更爽,越用越頻繁,誰就是贏家。

採取積分制進行用戶經營,設置一定的獎勵措施,通過積分疊加的方式來提高用戶對單一品牌的使用粘性。

2. 場景視角

1)強化引流價值

在自己2C業務的基礎上加上2B的業務,這一點不妨效仿口碑、美團,同商家談引流合作。很多用戶借充電寶和還充電寶不一定是同一個地方,需要在線上查看附近的歸還點,這本身就起到一定的引流作用。這時候完全可以再來個「臨門一腳」,附帶一些類似於團購折扣的行為。

從這個維度來看,這或許也是美團重新布局共享充電寶的一個底氣。

2)強化廣告價值

共享充電寶無論是機櫃式、桌面式其實都存在一定的廣告區域,目前很多共享充電玩家也確實在這樣做。

3. 資源視角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共享充電寶本身就夠新了,最好不要再選擇風口類項目。通過藉助投資人資源,或者兼併、投資、收購去選擇一些回報較快以及成功概率較大的業務,這個業務可以不是共享充電寶相關的產品或服務。

不同的公司資源,不同的團隊能力,所給出的最終答案一定是不一樣的。這對於共享充電寶業務可能提升不大,但對於整個公司而言無疑會提高財務報表以及估值空間。

此外,很多時候橫向思維還會考慮產品自身視角,即技術的迭代、功能的豐富。但這本身需要縱向一體化為前決條件,譬如產品智能化。目前看來,這絕非共享充電寶玩家能做到的,只能採取一些局部產品創新,譬如設計、大小等。

除資源視角以外,另外幾種視角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升共享充電寶業務本身的用戶黏性:可以用完即走,只要保持高頻,維持入口規模優勢即可。

因此,可能會衍生出主動或者被動這兩種不同的角色定位:

一是「共享充電寶+」,即自己找到合適的生態疊加選項,提升估值空間和想像力;二是「+共享充電寶」,成為別人生態的一個入口,變成中間的一個工具或環節,就像摩拜單車對於美團,哈囉單車對於阿里。

就目前而言,行業其實還在探索階段,兩種情況實際上都存在。

共享充電寶企業需要提高自己的天花板或者建立「第二增長曲線」,但與此同時它仍需藉助支付寶、微信等高頻入口,未來天平到底偏向哪一邊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共享充電寶會走向聯合嗎?

谷歌前董事長埃裡克·施密特在談起谷歌和蘋果的專利競爭時這樣形容:

青少年間的鬥爭是「我有一桿槍,你也有一桿槍,誰先開槍?」。成年人經營企業的方式更像是經營一個國家;他們會有紛爭,但仍能達成合作,而不會開戰。

共享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似乎都會被問到聯合問題,回顧「老大哥」過去的經歷,網約車最後走向了聯合,共享單車卻沒有。

所有號角的背後,都深受資本驅動因素影響,共享充電寶的發展同樣難以擺脫。可資本推動聯合也是有條件的,而我們今天要談的其實就是驅動資本因素。

網約車為什麼能夠走向聯合?

產品和服務的同質化;商業模式清晰,沒有太多延伸空間,但盈利模式穩定;持續燒錢陷入惡性競爭;競爭局勢動態平衡,玩家少,且誰也殺不死誰;補貼大戰導致企業議價能力弱。

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導致投資人失去等待的耐心,推動網約車大戰的融合。

當初的摩拜和ofo為什麼沒能聯合?

共享單車需要自己投放硬體,模式重;都是單車,摩拜單車造價高,ofo造價低,產品不存在同質性。除了押金、車費外沒有其它利潤點;但之前對行業捧得很高,投資人還抱有幻想。產業競爭背後隱藏巨頭博弈,從巨頭自身生態利益考慮沒必要聯合。一票否決權。

共享充電寶目前主要盈利方向已經證明行得通,模式清晰。而且雖然也是自己投放硬體,但產品本身存在高度的同質化,這也決定了它們不像摩拜和ofo那樣很難兼容,也為聯合奠定產品前提。

此外,行業競爭格局的分散混亂,以及因此導致的商家問題或許也將成為促進聯合的重要因素。

必須解決商家問題,目前商家被慣的似乎越來越驕縱了,話語權太高。各種「招標」式引入,不斷壓縮企業利潤空間。

行業玩家太多,激烈的競爭使得企業在商家渠道面前的議價能力顯得非常弱,這也是導致目前行業漲價的一個因素。在此基礎上,行業走向聯合倒不是不可能。

但就像第二部分我們所猜測的情況,如果最終行業發展局勢變成了「+共享充電寶」,成為巨頭生態博弈的一部分,那未來走向聯合的概率就會非常低。

現在美團都入局了,阿里還會遠嗎?

但無論未來朝著哪個方向發展,對於行業而言其實都是一種自洽。

#專欄作家#

劉志剛,微信:13124791216;微信公眾號:網際網路江湖(ID:VIPIT1)。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36氪/鈦媒體等多家專欄特約撰稿人,TMT領域深度報導。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警惕,充電寶成為「充電爆」,共享充電寶裡也可能有「鬼」
    充電寶已經成為手機一族的新寵,出門沒有個充電寶,有時候確實不方便,但是充電寶市場魚龍混雜,質量問題堪憂。判斷一個充電寶是否質量合格,主要從材料、容量,抗重物衝擊,輸出電壓等方面進行判定。外殼防火性能方面按照GB4943.1- 2011《信息技術設備安全第l 部分:通用要求》的要求,充電寶塑料外殼應該滿足其A2 章防火試驗的要求。
  • 共享充電寶變「吞金獸」?共享充電寶租金漲價?讓我們一探究竟
    近日,有關「充電寶為什麼越來越貴」的話題衝上熱搜引發熱議,不少網友吐槽自己所在城市共享充電寶漲價。↓ ↓ ↓那麼,舟山的共享充電寶是否也漲價了呢?為此,記者實地走訪了本島幾大商圈,發現共享充電寶的租用價格與往年相比沒有變化。
  • 記者隨機測試5款共享充電寶 充電快慢差異大
    「花了3塊錢,充了半小時,手機只充了11%的電……」在共享充電寶因漲價備受熱議的同時,不少市民反映,不僅是價格貴了,關鍵是充電特別慢。共享充電寶的充電速度到底如何?昨日,記者走訪了多家設有共享充電寶的商家,隨機選擇了5個可供租用的共享充電寶進行體驗。
  • 小電、怪獸等充電寶不斷悄悄漲價,誰來規範共享充電寶價格亂象?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很多消費者們注意到不同的場景共享充電寶的收費標準各有不同,其中有的品牌充電寶悄無聲息的漲到高達到5-10元每小時,共享充電寶企業不斷的漲價已經讓消費者有所牴觸,漲價背後緣由為何,漲價亂象幾時能休?漲價亂象屢見不鮮在2019年下半年,多家充電寶品牌告別「1元/小時」,紛紛上調價格,現在4-5 元/小時的情況也很常見。
  • ZYXEI全協議充電寶開箱,顏值高且實用,還用共享充電寶?
    與其擔心共享充電寶的衛生情況,不如自己準備一個充電寶,價格也不是很貴,通常100元左右就可以入手一個全協議的快充充電寶!不信就看浩南近期入手的一個名為ZYXEL的充電寶,130元的價格,給大家帶來開箱體驗。
  • 共享經濟「拷貝中國」時代到來?日本共享充電寶不斷普及
    共享經濟「拷貝中國」時代到來?日本共享充電寶不斷普及 鯨視頻 2020-11-16 13:18:52 11月13日,據日經中文網報導,日本共享充電寶的租賃服務不斷普及,在車站和便利店的數量增加。日本INFORICH公司創始人Stephen Chan於2017年11月收購一家香港初創企業,並於2018年4月在日本實現共享充電寶的商業化。使用名為「ChargeSPOT」的共享充電寶服務,首先要用手機下載專門APP。通過APP上的地圖尋找出租設備的位置,掃描二維碼即可取出電池。費用採用電子結算,1小時以內150日元(約合人民幣9.61元),機制與中國完全相同。
  • 美團襲擊「三電一獸」 共享充電寶已供過於求?
    近兩個月,美團共享充電寶加快了鋪設的步伐。新浪科技走訪北京多家餐飲商戶後發現,大部分門店的美團共享充電寶安裝尚不足一個月,處於起步階段。事實上,由於用戶對共享充電寶的使用需求較為急迫,更遵循就近原則,品牌忠誠度並不高。因此,更高頻次地出現在用戶視野中就顯得格外重要。這在美團充電寶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 電動車有了「共享充電寶」 哈嘍換電緩解「充電焦慮」
    這種全新的共享電池模式,由安徽省著名商標路基亞電動車聯合阿里投資的哈嘍換電聯合推出,它的出現讓電動車有了「共享充電寶」,有效緩解了廣大車主的「充電焦慮。」作為一名資深的外賣騎手,提起電動車充電的不便,王紅兵一口氣羅列了三條,首先是充電難,充電環境不規範,極易造成安全隱患;第二是充電慢,碰上冬天,經常一充就是8小時;第三是充電貴,電池不經用,不到一年就得換,無形之中增加了充電成本。
  • 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業內人士:可視為企業成長的必然趨勢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日消息,你周圍的共享充電寶漲價了嗎?近日,微博話題「共享充電寶為什麼越來越貴」引起熱議。有消費者表示,自己最近租用充電寶時,每小時價格已從1-2元漲到4-6元甚至更高。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與共享單車類似,共享充電寶的提價可視為企業成長的必然趨勢,而未來價格的變化則與商家的話語權及市場接受程度相關。同時,共享充電寶的未來商業模式還有待於進一步拓展。
  • 電動車也有「共享充電寶」了
    今年3月以來,鐵塔孝感分公司瞄準快遞小哥、外賣騎手電動車充電難的痛點,在全市啟動新能源換電櫃布點。外賣騎手只需手機下載「鐵塔換電」APP,手機掃一掃便能實現電池隨用隨取。這種類似電動車的共享充電寶,讓劉智雄和同事們非常欣喜。他告訴記者,以往必須在車上放一塊幾十斤的鉛酸電池備用,車身重,跑起來不便捷,或者回到站點充電,影響接單效率。
  • 共享充電寶請慎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使用?
    前幾年共享充電寶滿街都是,無論是大型商場,還是小賣部,都能看到共享充電寶的身影。的確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似乎人們這種便利保持一種懷疑態度。或許你們沒有注意,在酒吧或者娛樂場所的共享充電寶充斥著酒味和煙味,在餐廳的共享充電寶上面會有油脂等汙漬,各種食物殘渣在表面,不太好聞的味道,因為很少有人負責去消毒清理。
  • 網際網路流量需要共享充電寶:「囚徒困境」中的博弈和妥協
    小電方面告訴搜狐科技,網上很多關於用戶不能接受漲價的說法並不完全準確,甚至租充電寶的人不減反增,而關於漲價背後的原因,存在多方因素。一方面,一部分漲價決定權握在商家手中,而非共享充電寶企業手中,為了留住部分黃金點位,共享充電企業會作出妥協,另一方面,就是企業的主動行為,為了提高營收,增加現金流。
  • 比給特斯拉充電還貴!15分鐘5元錢,你還用得起共享充電寶嗎?
    如今,三年過去,曾經「兵荒馬亂」的共享充電寶市場已經形成「三電一獸」的「四方爭霸」局面。以街電、來電、小電、怪獸為主的共享充電寶品牌都已實現盈利,將充電寶變成了搖錢樹。市場格局初定,漲價也緊隨而至,每經小編在微博上發現,不斷有網友吐槽共享充電寶太貴,用不起,甚至有網友表示,某品牌的充電寶15分鐘要5塊錢。
  • 實測5款共享充電寶性價比,價格多為3元每小時
    租借價格方面,經楚天品牌實驗室多次實測發現,上述5大品牌的共享充電寶租借價格大多為每小時3元。同時,測試中發現,來電、小電也可提供2元每30分鐘的充電寶租借業務。租借充電寶是否需要繳納押金?經測試,上述5家品牌租借服務全都提供免押金租借,前提條件均為微信支付分或者支付寶信用分達到一定分數即可。
  • 「三電一獸」不斷悄悄漲價,共享充電寶價格亂象何時休?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很多消費者們注意到不同的場景共享充電寶的收費標準各有不同,其中有的品牌充電寶悄無聲息的漲到高達到5-10元每小時,共享充電寶企業不斷的漲價已經讓消費者有所牴觸,漲價背後緣由為何,漲價亂象幾時能休?漲價亂象屢見不鮮在2019年下半年,多家充電寶品牌告別「1元/小時」,紛紛上調價格,現在4-5 元/小時的情況也很常見。
  • 陳歐的共享充電寶生意咋樣了?這個新動向必須get!
    陳歐的共享充電寶——街電近期,還是有很多關乎民生的好消息。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眾多因此受益的行業中,共享經濟或將率先乘上東風。聚美集團旗下街電對共享充電寶來說,北鬥的普及和精準定位服務,無疑為人們借、還共享充電寶帶來極大便利。
  • 首款支持快充的共享充電寶 嘟嘟拆解:10節18650
    話說自從上回順了個共享充電寶之後便一發而不可收,幹這事上癮啊!這不,又剛剛從某餐廳順了個「嘟嘟」共享充電寶回來。一、外觀與一張名片相比,個頭不像其他共享充電寶辣麼誇張,單手持握不費勁,明顯更好下手。
  • ...共享充電寶|5g手機|快充技術|陳歐|石墨烯電池|5g時代
    有網友在該視頻彈幕中表示,「我一個不玩遊戲的輕中度使用者表示,用5, 6 個小時就要充電了」,「5G對網速沒需求的人根本沒用,特別是在乎待機時間的,還是繼續用4G吧」。5G如同黑洞,不斷從電池吸取電量,讓用戶的缺電焦慮更深一層,成功「勸退」了很多非剛需用戶。不過,5G的電量焦慮也並沒有好的解決方案。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寄希望於石墨烯電池。
  • 與世隔絕的明星,孫紅雷不知道李榮浩女友,鄧倫不知道共享充電寶
    歡迎來到百家號(時尚的小鴨)我們今天講述的是與世隔絕的明星,孫紅雷不知道李榮浩女友,鄧倫不知道共享充電寶。有時候咱們都說明星都走在浪潮的頂尖,感覺的很多的事情新聞什麼的他們都會比我們先知道。孫紅雷不知道李榮浩的情感問題這個還好,接下來就給小夥伴們吐槽鄧倫在參加快本時自己透露的和共享充電寶那些事。當時在節目上的鄧倫被何老師採訪遇到過哪些幸福的事。鄧倫當即就回答到,最近發現了竟然有共享充電寶如此方便的東西,而且掃一下就可以用,並且到哪裡還都可以。天啦嚕!據小編知道的,沒電的時候能借到一個真的很幸福,不過這共享充電寶似乎很早就有了。
  • 二次進軍共享充電寶,前雲充吧CEO創辦伏特+,獲1000萬投資
    而現在市面上大部分諸如桌面式等共享充電寶不能移動、無法異地使用等特點,不僅限制用戶體驗,還給商家運營造成不便。伏特+產品待組合、可拆裝的設計,既能滿足用戶「想充就充」的充電需求也能為商家帶來一定客流。此外,可拆裝的設計也能節約部分充電寶投放資源。「其他不分模組的充電寶,一臺機器10個口,如果你有12個充電接口的需求量,就只能裝2臺機器20個口,但這樣就會造成8個口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