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希望自己變老,儘管人類為逃避死亡的過程作出了不少努力——從千年前熬煉的丹藥到現在的各類補品,但死亡似乎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雖然漫長,卻終會來臨。
可……為什麼生命會隨著時間逐漸凋零?人類有可能逃避死亡嗎?
在細胞層次上,死亡意味著細胞會停止分裂;或適用於特定的組織,如樹葉在秋天從樹上脫離。雖然人類已經有辦法減緩(或加快)死亡來臨的速度,但它仍會發生,只有少數生物例外……
「永生」的水母
科學家分析全球的已知生物後,發現只有一種生物才能稱得上「永生」,它就是水母。讓我們來回溯一隻水母的一生:從水母幼體開始,它會先尋找一處堅固的地方棲息,找到落腳點之後,水母幼體就會發展成一塊像水滴一樣的胞囊(一端是有嘴的管狀結構,另一端是水母特殊的腳用來移動),隨著時間流逝,它會成長為一個小的息肉群。
在這個過程中,水母全部的細胞都會積極轉化成各種功能的細胞,比如肌肉細胞會轉化為神經元細胞。最終通過無性繁殖,這樣的一個息肉群會複製出數百個一模一樣的個體,當這些個體越變越大,就變成了水母的樣子。
而當水母接近死亡時,甚至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重生」,使一隻水母複製成數百個一模一樣的水母,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世界五大洋中都充滿了基因排列幾乎一樣的水母。
龍蝦
龍蝦也是理論上可以永生的生物,它跟水母不太一樣,龍蝦的超長壽命得歸功於它們能無休止的修復自己的DNA。通常,DNA在複製的過程中,細胞每分裂一次,每條染色體的端粒都會變短一些。當端粒被消耗殆盡時,細胞就會立即激活凋亡機制,即生命步入終結。龍蝦卻沒有這樣的困擾,它的體內有一種端粒酶,可以促進端粒再生,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龍蝦甚至能無限期地保持年輕。

端粒酶並非龍蝦獨有,人類的體內也有這種酶,只是在胚胎階段後,人體細胞的端粒酶水平下降,並不足以不斷重新構建端粒而已。
但龍蝦的生長又有著獨特的限制——它必須住在自己的殼裡,龍蝦可以越長越大,卻無法改變自己殼的大小。這意味著每當龍蝦長大一點,就要拋棄原來的殼,而每生長出一個全新的殼,都要消耗相當大的能量。最終,隨著龍蝦體型越來越大,龍蝦自身根本無法承受這種巨大的能量收集,最終死於疲憊。
其實無論是水母還是龍蝦,它們的「永生」都只存在於理論上,但它們對人類而言卻是一個能夠令人類逃避死亡的希望。然而事實卻是:地球經過了46億年的時間,還未發現有哪種生命可以實現真正的「永生」。在科學家真正揭開衰老的秘密之前,死亡就是這個世界最大的規則,沒有生命能夠逃避。
並且科學家繼續猜測,如果生命真的能夠「永生」,那麼地球可能隨時都會崩潰,你知道為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