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由不可能變為可能,但人類能承受技術發展過快嗎?

2020-11-23 砍柴網

文/東方亦落

近日,來自CNBC(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的消息稱,美國的兩家公司Eyellusion與BASE Hologram計劃在2020年推出已故歌星惠特尼·休斯頓的「巡演之旅」,用全息圖、雷射成像等數位技術讓惠特尼·休斯頓於舞臺之上「重生」。

關於「復活」和「永生」,是人類一直在追尋的生存狀態,徐福東渡、法老在金字塔中永生、「借屍還魂」...,古今中外關於這方面的故事不勝枚舉,它們都共同反映了人類對於「生「的渴求。

在如今的數字資訊時代,各種技術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一些技術的加持下,「復活」、「永生」也由傳聞變為現實,由不可能變為可能。而且從效果來看,是「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全方位「復活」與「永生」。

照這種趨勢來看,人類的永生夢用不了多久就能真正地實現了,沒錯,就是那種能在地球上活個幾百年都不成問題的願望。可我們也知道,違背自然規律向來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即使技術的發展終究還是會讓永生成為現實,那也要循序漸進才可能將出現問題的機率降到最低,而照現在的發展速度,如不加以遏制,很可能會造成一種尷尬的、甚至是「無可挽回」的局面。

一、全方位的「復活」與「永生」讓多種技術「殊途同歸」

要說被「復活」的藝術家,惠特尼·休斯頓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2017年5月,視覺特效與虛擬人公司「數字王國」在臺北舉辦了《今日君再來:虛擬人鄧麗君音樂奇幻SHOW》。該公司通過自主研發的「虛擬人技術」,成功讓「一代天后」鄧麗君於舞臺之上「復活」,整合了面部捕捉、動作捕捉與頂級特效技術,並通過5D技術給觀眾沉浸式的體驗,可以與臺上的「鄧麗君」互動,讓「復活」更加真實。

今年4月1日,有網友採用AI換臉技術「復活」了張國榮,並且還演唱了兩首歌曲。據視頻製作者稱,視頻中使用的是自主研發的AI技術,採用「變分自動編碼器」,借鑑了Deepfakes的思路,並且優化了合成環節,讓人臉融合的效果更為自然。

從以上事例的「復活」效果來看,屬於通過AI等技術對逝者的音容笑貌進行了還原,使之重現於世人面前,但就算是這種較為淺層的「復活術」,也足以讓人們的情感與思念有所寄託。以上幾位藝術家都頗具影響力,也能引發許多人的追思,而這種技術如果能應用於普通人已經逝去的親朋好友,一樣能產生很好的效果。

只是「表層復活」,就引起不小的震動,而現在的技術已經發展到能夠讓人們的精神和思維也得以保存的地步。

通常,我們會通過文字、照片等緬懷逝去之人。而在AI等技術迅速發展之後,不少公司和機構希望可以給人們提供更為先進的方式,例如會讓AI通過深度學習的功能閱讀逝者生前的文本數據,賦予AI模仿逝者的措辭、思維的能力,達到與人對話的程度,讓生者的悲傷、寂寞與思念更好地得以排遣。

除了複製和模仿,還有企業將逝者的全面資料與AI結合,讓「複製品」也有了「自主意識」。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企業家精神開發項目中,有一家名為Eterni.me的創業公司引人注目,該公司開發了一種能讓逝者與生者「對話」的AI技術。

這是該公司的在線申請頁面,一旦申請成功,平臺就會在逝者的「數字遺產」中全方位採集各種信息,通過人工智慧等技術為逝者塑造一個「雲端人格」,理論上來說,得到的信息越多,還原度越高。

這項服務不僅能讓逝者與生者對話,還能以逝者的風格產生自主行為,比如在社交網站中發布新消息等等,就像是逝者重新被賦予了生命。如今這類平臺的數量也在增加,然而申請成功的機率卻不高,因為它們多數還在測試階段。

可這種能夠切中人性的服務的「誘惑力」無疑是巨大的,所以有人等不及這些平臺開放更多名額,開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例如一位名叫James的孝子,在得知父親身患絕症之後,採集了與父親相關的大量信息,將它們轉化成近10萬個單詞組成的文本,全部上傳到雲端,通過AI技術讓數據運轉。

這樣做的結果是,在James的父親故去之後,「AI父親」還能與James聊天,回答簡單的問題,James在數據中加入作息時間表之後,「AI父親」就能像正常人那樣「生活」,即使沒有實體,也會讓James覺得父親未曾離去,從而在精神上得到極大的安慰。

不過,賦予逝者「實體」並非難事,畢竟現在機器人產業已然崛起。此外,在一些人琢磨如何保存逝者思維時,另一些人已經開始著手研究「人機合併」了。除了用機械替換部分器官之外,他們也開始在精神層面下功夫。

「鋼鐵俠」馬斯克就是其中的代表。2018年,馬斯克成立了一家名為「Neuralink」的公司,推出了「神經網絡轉換器」,目的是將微腦電極植入人的大腦中,允許大腦與外部機械設備進行交互,讓人腦擁有電腦的特質,可以將人腦中的思維進行上傳或下載。

這一切聽上去都很神奇,頗具「魔幻現實主義」的意味,再加上此前已經取得一些進展的「半機械人」之類的技術,美國科幻大片中的場景很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就照進現實。

一方面我們為能夠找到情感寄託歡欣鼓舞,也為人類永生夢的即將實現而興奮。然而「復活」、「永生」的場景一旦迅速成為現實,我們又真的做好了接受它們的準備了嗎?會不會我們對永生的渴求,只是葉公好龍式的一廂情願呢?

二、太早到來的「永生」,恐怕不是我們渴求的結果

上古流傳的神話、影視作品中的情節、宗教產生的影響...,多種因素都讓人們想要「永生」的欲望日漸強烈,以至於成為全人類共同渴求著的一種生存狀態。例如《黑鏡》中那樣用AI復活男友,或是像《人工智慧》中那樣收養一個有感情的機器人「大衛」。

當這些情節只是出現在影視中,或僅限於人類的期許與想像中時,它們或許是新奇的、刺激的,甚至是美好的,然而當「復活與永生之夢」照進現實,人類面對的恐怕就不是新鮮與溫情了。

都說「存在即合理」,但這個定義中的「存在」大概更偏向於依循自然規律出現與發展的事物。而依靠AI等技術達成的「復活」與「永生」現象不在此列。自工業革命開始,越來越多不合理的「存在」現世,而我們所處的時代,這種不合理隨時都處於失控的險境。

人類掌握了越來越多的技術,自認為可以違背自然規律改變一切,就連生死都不在話下。於是「無信仰」成為信仰,各種道德與倫理層面的底線越降越低。可是人類忘了,規律之所以能成為規律,那是經過祖先一代一代的親身經歷之後總結而來的。

先不論打破規律會遭受到怎樣的外力阻礙,就說人類自身的接受能力恐怕也不允許永生這種事情太早實現。隨著AI、機器人等相關技術迅速發展,人們發現機器人與人類相似程度越高,人類就會對機器人越有好感。可一旦這種相似超過了一定程度,人類就會反之對機器人產生厭惡與恐懼。

該定律被稱為「恐怖谷」,其成因較為複雜,如人類對死亡、疾病的懼怕,「移情機制」的錯亂等。不管是何原因,都說明人類在心理和情感上無法接受這種事情的發生。或者說,這種定律並非永恆,那也得給人類接受與適應的時間,假若復活或永生時代到來的太快,人類必然無法接受。

除了要考慮人類的心理因素,「永生」太快實現還會帶來更多現實問題。

眾所周知,如今地球上人口過多,如果只是複製逝者生前的音容笑貌,或是保存逝者的思維與精神,還在人類的接受和控制範圍之內。但我們也看到,有許多人並不滿足於此,他們要通過將自己變成機械人,再配合AI技術,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永生。

這種需求已經衍生出了名為DAI(數字重生)的產業。許多「先進科技」的支持者抱有一種激進的態度,認為相關部門和輿論所擔心的「AI威脅論」是阻礙人類文明進化的絆腳石,他們認為,既然有了永生的可能,就應該不顧一切地去實現,而對技術與倫理道德的爭論是在「浪費時間」。

他們並不只是說說而已,還把這種激進的思想轉化為實際行動。不僅將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換成機械,還成立了相關的組織。如一個名為「超人類主義黨」的社團,將目標定為「能在15~20年裡通過AI人體增強術讓人永生」,還參加了美國大選。

這聽上去可一點兒都不美好,儘管他們到最後也沒有成功,但他們的行為已經暴露出過度追求「永生「可能產生的問題:激進地追求永生,受影響的並不只是個體,它產生的力量可能會影響整個社會的秩序。假如這些群體的勢力擴大,人們又缺乏應對的經驗與相關的律法約束,那麼在私慾的膨脹之下,很可能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產生無可挽回的惡果。

從自然環境方面來看,地球上的生物一直以來都是此消彼長,人類也同樣是生態鏈中的一環。當生態鏈相對平衡之時,地球與人類也相對安全,可如果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技術來延長自己的壽命,那麼地球人口激增是必然,各類資源會驟然緊張,有權有勢的人可能會優先享用各類資源,普通人生活的更艱難。這種現實的艱難又會滋生恐慌、仇恨,進而發展為更激烈的衝突,引發更為嚴重的後果......

當然現在這一切還沒有發生,但技術的發展不會停止,不管速度是快是慢,人類恐怕終將會迎來「永生時代」。人類必然能戰勝死亡,但能戰勝自身的貪慾嗎?如果生命真能無限延長,人類的惰性是否也會被無限放大呢?

其實就算是我們終將迎接永生,但我們可以控制通往那個結局的過程,使之不成為人類的災難。即使要發展技術也不能過於偏離規律,將技術的發展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人類才能從中受益,讓技術服務於我們的生活而非被技術所掌控。實際上,單純使生命延長並無太大意義,「復活術」抑或是「永生」也不宜發展過快。從某種角度來看,正是因為有了死亡的存在,才促使人們在有限的時間裡活的更加精彩。

相關焦點

  • 人類有可能逃避死亡嗎?如果生命能「永生」,地球可能隨時崩潰
    沒人希望自己變老,儘管人類為逃避死亡的過程作出了不少努力——從千年前熬煉的丹藥到現在的各類補品,但死亡似乎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雖然漫長,卻終會來臨。可……為什麼生命會隨著時間逐漸凋零?人類有可能逃避死亡嗎?
  • 人類可能實現永生嗎?人類壽命最長有多長?
    人類可能實現永生嗎?人類實現永生就是為了逆轉「人類衰老和死亡」,克服人類身體和精神方面基本限制的計劃,但是站在進化論的角度來說,這種是不可能實現的,人類如今都是具有「衰老」的過程,排除所有的意外情況發生,那麼最終也會因為身體器官的衰老而走向死亡,所以人類要「超越」死亡的界限,這個可能性還是非常低的,除非有一種能夠讓人類的各種器官,細胞等等來活躍起來,但是至今沒有。
  • 庫茲韋爾預言:2045年之後人類可能實現永生,真的是好事嗎?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賦予生物的規律,即便人類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無法改變自己的壽命長短,如今人類已經進入了科學世界,伴隨著科學出現,越來越多的奧秘逐漸被人類揭開,一位科學家聲稱:預計在2045年人類很有可能實現永生,這對於人類而言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 人類可能永生嗎?其實生物課本裡就藏著永生的「秘方」?探索真相
    ,想了解詳情的朋友歡迎來我的主頁,今天我們來講講人類永生的第二種可能性!雖然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很多的不公平,但是面對衰老和死亡這件事情上,人類似乎難得的平等了一回。其實,人類自古代開始,就開始尋找永生的秘密,但是每每發現都是在徒然浪費生命,最終還是躲不過死亡的結局,長生不老這種幻想被一次次的打破。現代科學技術和醫學的發展,已經證實根本就不存在可以使人永生的秘方。但是,人類延長生命的願望還有可能實現嗎?
  •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不可能實現永生,永生對於我們來說或很悲慘
    人類在地球上發展演化了數百萬年,整個過程實際上都是在追求生命的質量和長度,從目前的結果來看情況也是如此。在人類的石器時代,平均壽命可能也就二十多歲而已,而到了現代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活個七十歲都不算高壽了。人類追求永生想要一直活著,這才是生命最本質的欲望。
  • 人類可能實現永生嗎?人類壽命最長有多長?
    人類可能實現永生嗎?人類壽命最長有多長? 2020-09-30 22:33:48 來源 : 環球科學貓 作者:文/虞子期對於人類來說,「永生計劃」是我們延續生命的最高境界
  • 科學家說,2045年,人類或將應證聖經永生不死?這可能嗎?主內群炸鍋了!
    但是永生,真的不可能嗎?永生當然可能,我們先從基因的角度回答。世界上有唯一一種不會死的物種,叫燈塔水母,是一種水母。它身上有永生基因,沒事的時候不會死。如果它進行有性生殖,就會變回嬰兒,重新生長。一旦科學家弄清楚永生基因原理,並將人類的基因進行基因編輯,人就可能永生。
  • 有史以來第一個「永生人」可能已經出生
    相關研究人員表示,現在能成功實施低溫保存的只有相對簡單的生物學對象,連人體器官的低溫凍存都非常困難,低溫冷凍復活哪怕是像小鼠、兔子這樣的動物,目前也沒有完整的成功案例,至於更龐大的人體,就更不可能,還有漫長的科學探索的路要走。即便這些問題都克服了,還存在更深層次的技術問題。現在有理論認為,人的意識依賴於神經元中的微管結構中的量子態,冷凍是否會破壞這種量子態,一切都是未可知的。
  • 人類的永生理想之暢想,再過1000年可能要進入永生系統?
    當你能洗別人腦時,就進入了上層領域和精英社會圈子了,那就懂得教育的真諦了。6,現在,人類社會正在快速進入一個節點,一個跳躍的支撐點,這個點,基於AI智能、生物技術和互聯技術。互聯技術,已經將世界上的至少一半多的有頭腦的人,接入其中,大家在網絡上,尋找同類,尋找共同的樂園,尋找快速的發財美夢。試想,如果有一天,人可以全息接入電子通道,不需要用眼睛這個通道,而是以電子的形態接入,那你到底是死了,還是沒死?就算沒電了,都沒有關係,只要重新接上電,就從網絡中復活過來,能思維、思考,能看還不用吃飯,可以指揮機器做事,而且自認為是有生命的,這不就是永生了?
  • 永生真的能實現嗎?
    隨著科技和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的平均壽命也在不斷攀升。不過對於壽命的提升人類是永遠不會滿足的,永生才是他們最終的目標,那麼永生,真的可以實現嗎?這種技術是將人進行冰凍,來維持細胞的活性,然後在幾百年之後科技發達再將人解凍,通過未來高科技的技術來實現永生。這種技術是否真正能實現永生,目前來看還是不清楚的,因為未來科技的發展能否實現永生還未可知,而且過了幾百年之後,解凍之後人是否還可以恢復意識也未可知,不過這也算是未來實現永生的一種方式。
  • 擁有不死之身、能實現永生,人類離永生有多遠?
    「太陽不爆炸,它們不會掛」!無論深海、高山、熱帶雨林還是沙漠裡都有它們的蹤影,即使在-273°到151°也能存活,能承受5000gy個放射線、75000個大氣壓,甚至在太空中也能生存,這究竟是什麼生物? 這就是生命力超強的水熊蟲,平均身長不足1mm,在極端環境中不死的法寶是能將自己體內的含水量佔比降低到幾乎為0,從而呈現「假死」的狀態,而當遇到水時它們就「活」了過來。
  • 微流控晶片定性檢測DNA技術中的應用將由不可能變為可能
    打開APP 微流控晶片定性檢測DNA技術中的應用將由不可能變為可能 MEM 發表於 2020-06-17 14:45:14 隨著分子診療領域的技術進步,對DNA指示劑的要求也隨之提高:能夠提供更詳盡的核酸序列信息,能夠穩定應用於微流控晶片上微米乃至納米量級的反應體系中等等。然而,雙鏈DNA結合染料在高濃度下對擴增反應的抑制極大地限制了其在核酸檢測分析技術中的廣泛應用。因此,研究團隊設計並優化了一種名為CRoA的擴增增強劑來消除雙鏈DNA結合染料在應用中的缺陷。
  • 理論上來說,永生是不可能實現的
    得知這個方法之後,我們再說回來,到底現在能不能實現,既然換一副身體能夠實現永生的話,那麼現代醫學不就可以解決了嗎?實際上可以嗎?簡直是天方夜譚,換一副身體的前提是要轉移意識到新的身體,那麼意識到底存放在哪裡呢?很多人覺得轉移大腦不就可以了嗎?但是大腦不是器官嗎?所以大腦也會衰老,我們要轉移大腦裡面的意識,這個要怎麼轉移呢?
  • 美媒:某種意義上龍蝦能實現永生,若克服這項技術人類也有可能
    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原來解決不了的問題,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之下,如今已經是有了答案了,人類科技的發展非常的迅速,也是解決了很多原本解決不了的難題,如今的科學家也是逐漸有了更多的精力,將目光放在更偉大的科研事業上面了。永生是人類自古以來的追求。
  • 「人類永生」技術越來越近了
    隨著科技不斷地進步與發展,生命正在變的不平等,時間正在變的有偏見!因為,地球上最有錢、有權的這一批人,可能實現長生不老!乍聽到這一消息,你可能心裡覺得這簡直是個無稽之談,再過12年,人們就開始踏上「不死之旅」,開什麼國際玩笑?再過120年都不可能吧!
  • 人類永生為何不可能,達爾文早有提及,如果不死還能繼續進化嗎?
    從這方面看,只要細胞的分化與分裂不停止,人類就不會有衰老死亡的懊惱。但事實上,細胞在分裂的時候,其分裂分化能力也在降低。最後特化的細胞將不再具備分裂和分化能力,只能依靠以前儲備的幹細胞更換受損、死亡的細胞。這種細胞能力的減弱表現出的就是人類的衰老與死亡。
  • 有形皆壞,基因科學絕不可能讓人類「永生」!
    作者:陳全林一位研究生與我談及目前的基因編程科學,可能會促進人類的永生。我對此有不一樣的看法。我的思考如下:靠基因技術而要人類永生,是不可能的。因為,基因技術只解決人類的有形的肉體問題,解決不了無形的真氣運行、靈性轉世與命數局限問題。而這三個問題都涉及「形而上者謂之道」的「形上」問題。但凡有形,最終離不了「成住壞空」的自然規律,所以,沒有所謂人類的永生。但凡涉及古人宗教所言的永生,都是靈性靈體境界的事情。
  • 硬體趣談:人類真的可能在網絡實現永生嗎?
    通過虛擬網絡設備的連接,我們進入到一個真實無比的網絡世界,然後進行遊戲和生活是不是非常有意思,如果意識在那個地方停留是不是就能實現網絡永生了?說的就是你,茅場晶彥!Link Start!!很多人在影視作品和動漫作品中經常能看到上述的環節,這讓我們不禁思考:人類真的可能在網絡實現永生嗎?
  • 人類2049年有可能實現永生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過去帝王夢寐以求的長生夢,科學家正在一步步的讓它變成現實,一旦這個人類夢想 ,真的實現了。未來世界將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人的死亡指的是意識的消散,隨著肉體的死亡 ,意識隨之消散 。但如果將人的意思保留下來, 並找到一個合適的載體 , 人不就可以永生了嗎 ?於是2013年的時候 ,全世界有100位頂尖 科學家,加入了這一永生計劃的研究 陣營 。
  • 2045人類會永生嗎?
    序言離2045越來越近了,人類會永生嗎?說起這個我們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著名物理學家、宇宙學家霍金。霍金預言2045年人類可以永生不死。這樣的預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該計劃也被稱作「阿凡達計劃」,其目的是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延長人的生命,直至」不死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