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來第一個「永生人」可能已經出生

2020-11-23 騰訊網

科幻電影中常常看到人們進入冷凍狀態,跨越幾十、上百甚至上千年,這一幕正在逐漸變為現實。濟南49歲的展女士身患癌症去世後,遺體被低溫保存,成為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冷凍」案例。

醫生宣布死亡之後,等待了40個小時的臨床響應團隊迅速介入,進行灌流和血液置換等複雜的操作,之後展女士在一臺由電腦控制的深度降溫設備上逐漸降溫到零下190℃,然後被轉移至零下196℃的液氮罐中長期保存。整個操作的費用超過一百萬,每年的保存費用達到5萬。由於是中國本土第一例,整個項目的支出費用由山東一家生命科學基金會承擔。

展女士是本土冷凍第一人,但已經不是中國第一人。2015年,61歲的胰腺癌患者,重慶作家杜虹選擇了死亡之後立即冷凍保存自己的頭顱。當時中國還沒有保存設備,在經過一些技術處理後,杜虹的遺體在冷凍狀態下被送到了位於美國洛杉磯的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Alcor)總部——這是全球最大的冷凍人體研究機構之一。她的頭部被分離保存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環境特殊容器裡,在此後漫長的歲月,Alcor將按期添加液氮,保證杜虹頭部的長存,按照Alcor科學家的樂觀估計,指數進步下的人類科技也許能在50年後解凍杜虹的頭顱,並再造軀體。杜虹曾是《三體》編審之一,一個長期沉浸於科幻小說的編輯,成為中國首例人體冷凍保存的人,也算情理之中。

Alcor的CEO,Dr. Jerry Lemler

據美國記者Josh Dean的報導,早在1967年,美國教授詹姆士·貝德福德就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冷凍的人,他的屍體已經在Alcor生命延續基金會巨大的熱水瓶形狀的容器裡靜靜存放了將近50年。截至2015年7月31日,Alcor已冷凍139名客戶,同時還有1041名成員正在等待去世後的冷凍。實際上,此次中國本土第一例冷凍,也有Alcor的專家參與。

工作人員為詹姆士·貝德福德準備冷凍容器

接受此次冷凍的銀豐生物,成立於2015年,根據其官方介紹,這是一家基因工程、幹細胞技術開發,人體細胞、組織及器官低溫保存與復甦,細胞治療及再生醫學轉化的專業研究機構。根據媒體列出的該機構的冷凍費用,液態氮40萬、程式降溫設備40萬、體外迴圈機100萬、呼吸機7~8萬;實驗室搭建500萬等,約700萬,每隔10天到半個月需要補充一次液態氮,每年約5萬元。中國足夠大,富人足夠多,從商業角度,硬體資產700萬,每一例的保存費用100萬,每年5萬,這是一筆好生意。畢竟美國有了1000多名等待中的客戶,作為第二大經濟體,僅僅有相似的數量,冷凍費加上保存費,這就是一筆35億的生意。

雖然這個生意看起來很不靠譜。

以現在的科技來看,冷凍對細胞深層結構的破壞,以及克隆技術是否能滿足冷凍頭顱對身體的需求,都是未知數。相關研究人員表示,現在能成功實施低溫保存的只有相對簡單的生物學對象,連人體器官的低溫凍存都非常困難,低溫冷凍復活哪怕是像小鼠、兔子這樣的動物,目前也沒有完整的成功案例,至於更龐大的人體,就更不可能,還有漫長的科學探索的路要走。即便這些問題都克服了,還存在更深層次的技術問題。現在有理論認為,人的意識依賴於神經元中的微管結構中的量子態,冷凍是否會破壞這種量子態,一切都是未可知的。

實際上,目前全球最著名的兩家冷凍機構是,美國阿爾科(Alcor)和人體冷凍研究所(Cryonics institute),均只能操作冷凍和保管步驟,並不會出現復活的階段。所以,早有人質疑過阿爾科,且在裡面工作過8個月的員工爆料,研究機構只是詐財,根本沒有所謂的復活。不過,也不能就此認定這是詐騙,因為以現有技術不能復活,是被冷凍者與家屬均知道的事實。患者與家屬所希望的是未來技術進步帶來的「萬一呢?」這正如冷凍臍帶血與胎盤看起來也不靠譜。但是,正如很多家長所想,「就當為孩子買個保險,萬一呢」?

2015年9月杜虹被大規模報導之前,「人體冷凍」的搜索指數為零,9月,這一指數躍升到2000,後來,它的熱度基本穩定在了200左右。在那之後,一些人輾轉找到銀豐研究院,想把自己或親人凍起來,其中一些,還是被美國阿爾科推薦而來。2016年,銀豐接觸到了十幾例病人,單單是2017年上半年,就又有12位病人家屬聯繫了他們。這裡面肯定有病人自己對生的渴望,也有家屬想挽留親人所做的努力。文明演進了幾千年,人類的基本局限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沒有變,人性的光輝與弱點沒有變,也不會改變。

從這個角度,不靠譜的生意,畢竟提供了一個希望,也算一門善行的生意,不過,這種人類亙古未遇之事卻帶來倫理上的困惑。

遺體冷凍保存公司是按照公墓註冊的。依據美國法律,冷凍的前提是死亡。這就意味著,如果費用需要後人支付,後人很可能拒絕支付,公司結束冷凍。如果支付冷凍費用的是被冷凍者的資產以及遺囑,雖然遺囑支配遺產的使用方式是受法律保護的,但五十年、上百年是一個太長的時間,革命、政治變遷、觀念的變遷,都會考驗遺囑的有效性。假設後人窮困潦倒,發現有可能結束遺囑,獲得這一大筆錢,那麼,未必沒有可能後人與公司達成共謀,結束冷凍。

另一個問題是,法律怎麼面對一個復活的人呢?目前的法律和醫療規範對冷凍以及復活尚處於空白,現有法律體系中,人不存在復活的可能,那些經歷過醫生宣告死亡,並再次搶救過來的人,只是單純的沒有死亡。冷凍的例子則不同,他們不但被宣告死亡,而且,持續時間長達幾十年,那麼,他們甦醒之後,法律該怎麼對待他們呢?他們和後代有什麼關係呢,後來還有義務贍養這個曾曾曾祖嗎?

不過,只要帶來足夠的好處,倫理上的議題,終究會被克服。正如《資本論》所說,只要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資本家會甘冒上斷頭臺的風險。同樣的,當克隆能提供新鮮的、健康的、無排異的心臟、肝臟,所有的活著的人都會毫不猶豫的放棄現有的倫理,人體冷凍也同樣如此。

不過,在這個技術普及到普通人之前,倫理與政治的障礙不可避免,那是因為現在參與冷凍的人都有一個共通點,有錢。

現在的冷凍費用非常昂貴。根據媒體的報導,杜虹家屬給出的價格是,全身冰凍的需要200萬元人民幣,只冰凍頭部的話,需要75萬元人民幣。展女士的價格由於在中國,便宜很多,100萬,每年5萬。雖然按照中國現在的房價,如果做最後的努力,100萬的價格,只要賣房就能達到,但是每年5萬,冷凍10年20年、甚至更長的50年,總體費用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難以逾越的高牆。

從古自今,窮人和富人的差別是物質的,甚至是尊嚴的,但最終都要面對死亡。有無數的諺語來描述這個事實,讓窮人心平氣和。技術奇點理論告訴我們,如果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永生人」已經出生,他可能就在你身邊,不過,他首先需要通過冷凍達到50年或者更長時間以後,才能享受到這個科技。從這個角度,冷凍是通向永生的第一步,那麼,貧富之別,就會變為生死之差,地球上有部分人可以永生,而其他人仍然只是短短百年。這種不平等才是最大的人類不平等,與之相比,之前的不平等都不算什麼。

「永生」在任何世代都是一個令人魂牽夢繞的詞彙。在何夕的科幻小說《天年》中,政府發現了不可避免的全球性毀滅危機,於是大力支持宗教的發展,支持佛教、基督教但卻單獨撇下了道教,其原因就在於,前兩者追求天堂與後世,而道教卻追求的是人所在這一世的永生,起不到安撫民眾的作用。當短期內的大規模死亡不可避免,政府求助於有天堂與來世的宗教,那麼反過來,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又會發生什麼呢?

雖然來世與天堂非常美好,但現世有著毫無疑問的確定性,如果死亡是可以避免的,那麼,人類就會積極的追求這一世的永生,而不相信來世,如果這種追求受限於社會經濟的條件,無法普及——顯然在一開始,是無法普及的,而與貧富相關的時候,所有的弱化貧富之差的諺語與宗教,都會受到顛覆性的挑戰。

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態下,少數人先不死,在政治上就是不可接受的。在劉慈欣的《三體》中,逃亡主義是被嚴厲禁止的。那麼,這種逃離生死的逃亡主義,在政治上,非常大的可能也是不能被接受的。

但是,矛盾的地方在於,如果這個技術在政治上是不可被接受的,被禁止的話,那麼,損失的可能是全人類。市場下的技術創新,從來都是最初是少數人享受,少數人的購買支撐起最初的市場,隨後市場規模逐漸擴大,更多的人力、物力、資源投入其中,形成規模效應,成本降低,技術逐步進入千家萬戶。汽車最初是有錢人的玩意,但後來變為進入千家萬戶;飛機最初也是有錢人才坐得起的,而現在成為普通的交通工具。所以,當冷凍、克隆器官技術都被禁止的話,最終受損的是全人類。

當然,現在也存在物質差別造成的生死差別。某些類型的白血病,是有可能被治癒的,但費用昂貴,高達數十萬。還有些情況,如果錢足夠,可以維持患者更長的時間的生存。而那些沒有錢的患者與家屬,只有在絕望中被醫院拒絕。從整個社會來講,很難向每一個人提供無底線的高昂資助,公共醫療政策必須有所取捨。這些政策被民眾所接受,是因為,首先這種生的希望是不確定的,即有錢並不意味著活下來;其次,只有少數人才會遭遇絕症。

冷凍技術同樣面對各種不確定性,即便通過冷凍,可以踏上永生的階梯,但這一切,在技術上都是不明確的。這就使得冷凍在政治上不可能成為一個有意義的議題。從這個角度來說,冷凍人體,會是一門好生意,同樣,也可以看做一項有意義的探索。所以,即便那些冷凍的人,有可能已經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最大不平等的受惠者,但也要看到,他們承擔了風險。

(本文原標題:《冷凍人體也算一門好生意》)

相關焦點

  • 劉慈欣:世界上第一個永生的人已經出生,用什麼方式能夠做到呢?
    而劉慈欣曾經就在一篇文章之中就說到,在他女人的這一代人之中,世界上第一個永生的人已經出生了,他要表達的就是在將來的一段時間之中,人類或許是可以依靠科技手段讓一些人能夠永生,當然這句話到底真實與否我們還是有一定的懷疑的,畢竟永生這樣的事情若是發生,那帶來的將會是很多的一些個附帶的問題產生,對於社會是有很大的壓力的。
  • 全球第一個「永生人」已出現!人類距離「永生」還遙遠嗎?
    我們人類很珍惜自己的生命,畢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也說不上漫長。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人類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自我規劃,為的就是讓人生充實一點。不過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我們人類的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可是人的壽命終究是有限的,現在,科學家也在努力實現讓人類永生。而且,就在幾年前,世界也出現了第一個「永生人」。
  • 劉慈欣說第1個可以永生的人已經誕生,什麼樣的手段才能讓人永生
    記得前兩年看到的一篇文章,是科幻作家劉慈欣寫給女兒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說在他女兒的這一代人裡面,世界上第1個可以永生的人已經誕生,他說的是人類在未來一百年中利用科技的手段將可以做到讓少量的人永生,也就是說在不遠的未來,科技的力量將可以幫助人做到永生。那麼難道我們就不能通過自然進化的方法實現永生嗎?
  • 人類可能永生嗎?其實生物課本裡就藏著永生的「秘方」?探索真相
    普通人一輩子大約只有3萬多天,生老病死的概念已經在每個人的心裡根深蒂固了。雖然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很多的不公平,但是面對衰老和死亡這件事情上,人類似乎難得的平等了一回。其實,人類自古代開始,就開始尋找永生的秘密,但是每每發現都是在徒然浪費生命,最終還是躲不過死亡的結局,長生不老這種幻想被一次次的打破。
  • 海拉」,在實驗室裡「永生」
    14歲時,拉克絲生下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隨後,她嫁給了孩子的父親,自己的表兄大衛·拉克絲。隨後他們從維吉尼亞移居到馬裡蘭州巴爾的摩市的新匹茲堡大街。這個地區是巴爾的摩地面上最大的非洲裔美國人聚居區之一。到了31歲身體出現毛病之時,她已經有了5個孩子。這樣的生活在當時的非洲裔美國人當中是相當普遍的。其實,拉克絲很久以前就注意到身體有些不舒服了。
  • 這位將近80歲的老人,也許會成為地球上第一個用科技永生的人
    還記得在2012年在莫斯科舉行的永生計劃嗎?」(AndyBot),在雲端上實現「永生」——換句話來說,卡普蘭將被永久儲存在HereAfter的伺服器上,只要網際網路存在,他就能得到永生。先不論這種方式能不能實現,但是這種方式卻有很大的弊端,當你還沒有創建網絡版的你也就是你還沒有永生時,網絡就已經知道了你的一切。
  • 人類為何不能永生,這幾個難題被攻克,科學家:永生的夢即將實現
    「永生」自古以來就是人們討論的話題,很早之前人們就開始尋找長生不老的方法,眾做周知秦始皇當初為了尋找長生不老的方式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人類為什麼不能永生?相信大多人是相信人類不能永生的,畢竟目前為止大自然中是沒有什麼生物是一直存在的,那麼人類為什麼不能永生,其實人類不能長生的原因很簡單,科學家表示如果可以攻克這些難題,永生的夢即將實現。人類為何不能永生?
  • 人的壽命為什麼只有三萬多天?你想活六萬天嗎?甚至永生嗎?
    原標題:人的壽命為什麼只有三萬多天?你想活六萬天嗎?甚至永生嗎? 壽命是指從出生經過發育發育、成長、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機體生存的時間。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植物: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2008年瑞典一個教授在瑞典中部地區發現了20株左右的雲杉,樹齡都在8000歲以上,其中一棵雲杉,經科學家們利用碳測定法判斷,早在公元前7542年就已經開始生根了,至今已經擁有9550歲的"高齡",令人驚訝的是至今它的生命力依然很頑強。
  • 「永生」由不可能變為可能,但人類能承受技術發展過快嗎?
    即使技術的發展終究還是會讓永生成為現實,那也要循序漸進才可能將出現問題的機率降到最低,而照現在的發展速度,如不加以遏制,很可能會造成一種尷尬的、甚至是「無可挽回」的局面。一、全方位的「復活」與「永生」讓多種技術「殊途同歸」要說被「復活」的藝術家,惠特尼·休斯頓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 在上的四個長壽動物中,烏龜只能排在第四位,第一個可以永生
    在世界上的四個長壽動物中,烏龜只能排在第四位,第一個可以永生!收集世界各地有趣的故事,並對世界軼事作一個總體調查。大家好,歡迎來到這個問題。我相信你聽過這樣一句話,「千年王八萬年龜」,很多人認為烏龜是最長壽的動物,但是我要給大家介紹長壽動物在世界,烏龜只能排在第四位,第一個可以永生!發生什麼事?
  • 一個被人遺忘的偉大黑人女性,細胞無限永生,質量已達5000萬噸
    但在歷史中有這樣一個人,她對於人類克隆做出的貢獻無人可比,也正是因為她,克隆細胞才有了可能,許多疾病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得以治癒,而她的名字卻被人們遺忘,掩埋在滾滾的歷史之中。畢竟拉克絲出生的時候也沒有什麼天降異象,活著的時候普普通通,就連死去的時候也沒有轟轟烈烈,自然不被人們銘記,而正是這樣的一個黑人女性,卻為醫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拉克絲是一位非裔美國人,她的一生和大多數女性一樣,相夫教子,平凡的生活著。
  • 科學家已經計算出人類極限壽命?永生難道只是一種奢望嗎?
    DNA可以說,死亡是由人類DNA控制的必然過程,雖然這個過程會因人而異,但是除了那些因為特殊疾病和意外死亡的人之外,人類正常的死亡方式就是這樣!人類的極限壽命究竟是多少?雖然每個人都必然會迎來死亡,但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活地久一點!既然死亡時間因人而異,那麼,人類的壽命究竟有沒有極限呢?科學家利用三大公式計算除了理論上人類壽命的極限!第一個公式是根據哺乳動物的各項機能對人類壽命進行計算。人類是哺乳動物,哺乳動物之間必然有共性存在,而科學家在利用共性指標進行檢測後,得到了一個大概的範圍。
  • 物質是不滅的能量守恆,人是物質,人為何不能永生?哪個環節錯了
    物質是不滅的能量守恆,人是物質,人為何不能永生?哪個環節錯了1物質不滅和人是否永生並無矛盾,人即便是死了,組成人體的分子原子依然存在,只不過慢慢回歸到大自然中了,物質仍然保持不滅。人理論上可以做到永生,但是需要條件。
  • 理論上來說,永生是不可能實現的
    首先我們探討一下「如何才能獲得長生」,人是由靈魂和肉體組成的,所以這就造成了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靈魂相對於肉體來說是永生的,理論上講,一個人就算是肉體毀滅,他的靈魂也是存在的,靈魂無形,無法捕捉,但是尷尬的是,靈魂只有依附於肉體才可以生存,靈魂只有和肉體結合才會產生意識,但是肉體本身存在一定的使用壽命,再健康的人,隨著器官的衰老,最終也會死去,所以人之所以會死亡,我們可以總結為肉體的滅亡
  • 人真的可以永生
    很可能二十年以後,我們真的能實現哪壞了就換哪……每個人多活個幾十年是有可能的。然而這顯然不是永生,這其實也並不算美氣,在老態龍鐘的狀態多活那幾年想想就沒勁。真正的永生應該年富力強,隨心所欲,小說裡的神仙早已經給我們樹立了樣子在那兒。神仙要想永生是需要修行的,一修行就是幾百上千年,中間還得打怪啥的,搞不好還有可能掛掉,也麻煩得很。人類要想永生通過修行怕是沒有可能。
  • 全球唯一擁有「不死細胞」的人,締造「永生」傳奇,造福人類社會
    但可能是喬治·蓋執著的精神感動了上天,讓他在有生之年實現了願望。而助他實現願望的人,便是海裡埃塔·拉克絲。 海裡埃塔·拉克絲是被販賣到美國的非洲黑人的後裔,同許多黑人一樣,她自幼出生在美國的貧民窟。在她14歲時嫁給了自己的表兄大衛·拉克絲,並為其生下了5個孩子。但因為是近親結婚,所以這5個孩子都有各種類型的殘疾。
  • 科技那麼發達,人類還是必須死,為什麼不能永生?永生後果很嚴重!
    說起「長生不老」四個字,大家應該都很感興趣,古代為啥會有那麼多人選擇追求仙道,其實很簡單他們是為了追求長生不老。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神話故事?還不是因為神話故事裡有「永生之術」。雖說自古以來人類都想長生,但別說古代了,就連科技這麼發達的現代,依舊無法實現長生。
  • 人類的永生理想之暢想,再過1000年可能要進入永生系統?
    互聯技術,已經將世界上的至少一半多的有頭腦的人,接入其中,大家在網絡上,尋找同類,尋找共同的樂園,尋找快速的發財美夢。試想,如果有一天,人可以全息接入電子通道,不需要用眼睛這個通道,而是以電子的形態接入,那你到底是死了,還是沒死?就算沒電了,都沒有關係,只要重新接上電,就從網絡中復活過來,能思維、思考,能看還不用吃飯,可以指揮機器做事,而且自認為是有生命的,這不就是永生了?
  • 沒有人能夠永生,3000歲值得期待
    永生是美好的願景,古有帝王將相苦苦追尋,今有科學家潛心研究,但終究要在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面前低頭一、人的壽命極限知多少?研究表明各種動物的壽命期與本身的生長期有關,約是生長期的5至7倍人的生長期為20至25年,那麼自然壽命應該是100至170歲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戒菸、戒酒、正確進行身體鍛鍊、樂觀地生活,您的壽命就會延長,生命的鑰匙就在您自己手上已知最長壽星130歲 印度發現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印度北部喜馬偕爾邦布朗村的老太太戴弗吉·黛維已經至少
  • 世界第一例冷凍人已經解凍,人體冷凍技術能否實現永生?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年輕時用時間換錢,老了用錢換時間,不論平生有什麼夢想,財富,成就,永生似乎是每個人的最終願望。而往往越有權利的人就越不願意放棄自己生前的成就,歷代君王更是如此。如今人體冷凍技術已經不再是科幻電影裡的存在,這項技術可以通過低溫冷凍將人體一直保存下去,目前最知名的人體冷凍公司在美國,名為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目前報名冰凍的人數已近2000人,該基金會已冰凍了160具屍體,其中也不乏名人,如美國最偉大的棒球運動員之一泰德威廉斯,美國導演查爾斯馬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