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古時代開始人類就開始尋找長生不老的辦法,古有秦始皇煉丹求藥,現有克隆冰封之法,但是直到如今這些辦法都無法實現真正的永生……,人類的壽命就好像天註定一樣永遠無法突破160的限制……
還記得在2012年在莫斯科舉行的永生計劃嗎?「全球未來2045年國際會議」上,由俄羅斯媒體大亨德米特裡·伊茨科夫提出的。該計劃將人類思維移植進機器身體中,以實現長生不老。同時該計劃又名為「阿凡達」計劃,目前已有超100名科學人員加入,
現年78歲的美國作家安德魯卡普蘭(Andrew Kaplan),將在人工智慧技術和數字助理設備的幫助下,成為首個「永生人類」(AndyBot),在雲端上實現「永生」——換句話來說,卡普蘭將被永久儲存在HereAfter的伺服器上,只要網際網路存在,他就能得到永生。
不過想要永生以如今的技術還有很多困難起碼要先破譯人體大腦的結構,神經連結線路,和基因密碼,並且將這些以數位化的方式輸入進電腦,在將以排列組合,
先不論這種方式能不能實現,但是這種方式卻有很大的弊端,當你還沒有創建網絡版的你也就是你還沒有永生時,網絡就已經知道了你的一切。「它」並不是你的上傳,而是數據對你網絡意識的拷貝。這種「意識的克隆」也是讓人細思恐極啊。也許這種你將會取代現實中的你!
無獨有偶,然而這種大膽的想法還真的有人嘗試。
第一個「數字人類」的公司是HereAfte,兩年前因爸爸機器人出名,在父親生命的最後三個月,HereAfte的創始人弗拉霍斯用攝像機錄下自己與父親就各種話題的談話、講述,然後從中提取91970個單詞,用人工智慧算法模型訓練出人工智慧Dadbot。
通過Dadbot,弗拉霍斯可以與逝去父親的計算機化身進行互動,比如聽歌、閒聊和說笑。Dadbot不僅完美模擬出他逝去父親的聲音,同時還被灌輸了父親的性格、思維方式和語言風格,具有強烈的個人烙印。還可以藉助電腦和網絡,通過計算機的數據,複製出,他的面貌,神情,語言等等……
事實上通過這些科技的方式實現永生也許不一定會是一件好事,這些「科技人類」也許會成為現實人類的敵人,也許會被某些因素影響,而且在霍金臨死前,他曾警告人類,不要去過分的發展人工智慧這些問題……
各位,如果是你們,你們會選擇數位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