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引發了軟體開發部署模式的創新,成為承載各類應用的關鍵基礎設施,並為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的發展提供基礎支撐。已成為推動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的關鍵要素,是推進位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的重要驅動力量。
中國工信部 2017.4.10 日印發《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 年)》。按照工信部統計口徑,2015 年雲計算產業規模 1500 億元,計劃到 2019 年我國雲計算產業規模達到 4300 億元,2015~2019 年雲計算產業規模年複合增長率達 30%。
1、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按需提供彈性的信息化資源與服務
雲計算由谷歌執行長埃裡克 · 施密特在 2006.8 月的搜尋引擎大會(SES San Jose 2006)技術大會上提出。雲計算是一種按需所取、按需付費的模式,其的內核是通過網際網路把網絡上的所有資源集成為一個叫 」 雲 」 的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絡,伺服器,存儲,應用軟體,服務),然後對這個資源池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向用戶提供虛擬的、動態的、按需的、彈性的服務,逐漸發展成基於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存儲技術、資料庫技術的綜合性技術服務。
按需使用,但往往最難搞清楚 」 需要多少 「。企業傳統方式由於採購與部署周期的原因,預先採購滿足 2-3 年發展要求的基礎設施,並組建信息化團隊開發應用。每年實際需求不一定符合預期,則設施使用率將較低,而且買來的基礎設施沒法退,只能閒置折舊;不足的話擴容配置也比較慢。雲計算模式就可以解決這些 」 按需 」 和 」 彈性 」 問題。
雲計算平臺搭建:底層都需要計算單元、存儲單元、網絡單元來支持,雲服務廠商通過虛擬化將底層軟硬體資源抽象分割,並通過雲計算作業系統進行管理,組合輸出。雲計算數據中心設備包括伺服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機房附屬設備包括機櫃、UPS 不間斷電源、精密空調、監控設施等。
虛擬化資源池–資源邏輯劃分,實現 」 按需 」 和 」 彈性 「:從邏輯的角度把單臺的伺服器、存儲、網絡設備虛擬成數十個,甚至成百上千個邏輯單元。這些單元能夠在雲計算管理平臺上進行組合,形成非常多的虛擬機,讓雲計算輸出的資源與用戶的需求相匹配,做到不多也不少。虛擬機通過網際網路提供,用戶不用購買、安裝、維護、管理硬體,大幅縮短部署時間。(一臺伺服器有多路計算單元,每一路計算單元有 CPU、內存、硬碟、網卡,每一個 CPU 有多核,每個核能被虛擬成多個虛擬機。一臺存儲有多個存儲單元,每個存儲單元有多個邏輯塊。)
傳統數據中心硬體資源均是獨立存在,使用物理開關,由人工進行控制,每一個任務都需要調用一整套獨立的計算、存儲、網絡等硬體。而軟體定義數據中心以虛擬化為基礎架構,包括計算虛擬化、存儲虛擬化和網絡虛擬化。硬體資源通過軟體進行虛擬化和池化之後,可根據用戶需求對硬體資源進行快速配置,形成獨立的虛擬機。
圖:傳統數據中心資源與軟體定義數據中心
雲計算作業系統 – 自動化管理虛擬資源池:
1)自動化管理和驅動海量伺服器、存儲、網絡等硬體邏輯資源;
2)為雲應用軟體提供統一、標準的接口;
3)管理海量的計算任務,實現跨數據中心的資源調配。
自動化是實現雲計算規模效應的關鍵:對於傳統數據中心,如果需要為不同用戶部署 1000 個移動應用的後臺系統,這可能需要若干個工程師花費數周甚至數月時間。而利用雲計算作業系統,可以定義一套流程,對部署過程進行自動化的管理,並跨數據中心和地域進行同步,在實際應用時只需配置幾個參數即可,可以將部署時間縮短至僅僅幾分鐘。
數量龐大的伺服器,如果以傳統數據中心的方式進行管理,其成本、風險以及效率所面臨的問題極大,而雲技術完善的解決這些問題,公有雲廠商這方面建立了高技術壁壘。
2、雲計算按部署類型可以分為私有雲、公有雲和混合云:
(1)公有云:雲計算服務由第三方提供商完全承載和管理,為用戶提供價格合理的計算資源訪問服務,用戶無需購買硬體、軟體或支持基礎架構,只需為其使用的資源付費。公有雲用戶無需支付硬體帶寬費用、投入成本低,但數據安全性低於私有雲。
(2)私有云:企業自己採購基礎設施,搭建雲平臺,在此之上開發應用的雲服務。私有雲可充分保障虛擬化私有網絡的安全,但投入成本相對公有雲更高。
(3)混合云:一般由用戶創建,而管理和運維職責由用戶和雲計算提供商共同分擔,其在使用私有雲作為基礎的同時結合了公共雲的服務策略,用戶可根據業務私密性程度的不同自主在公有雲和私有雲間進行切換。
國內大型企業更偏好私有雲而非公有雲模式;私有雲與公有雲模式的核心區別在於使用雲服務的客戶是否自己有用對應的雲基礎設施。公有雲模式靈活配置、成本低廉的優點受到中小企業的歡迎,而大型企業更關註解決方案的針對性、信息安全性,對成本相對不敏感,同時銀行、電力等行業公有雲的部署也受到監管的限制,使得私有雲模式多地得到國內大型企業得採納。對數據安全性較敏感的政府部門將以私有云為主要部署模式;銀行、電信等大型企業也將大規模建設自己的私有雲;傳媒、零售、服務業等輕資產公司對私有雲偏好不高。
3、雲計算按服務模式可以分為 IaaS,PaaS 和 SaaS:
(1)IaaS 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er):用戶通過 Internet 可以租用到完善的計算機基礎設施層(計算、存儲和網絡帶寬等資源)。用戶不用理會雲系統底層的基礎架構,可以在上面運行軟體、存儲數據和發布程序。
(2)PaaS 平臺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er):將軟體研發的平臺作為一種服務(系統中資源的部署、分配、監控和安全管理以及分布式並發控制等)提供給用戶。在 PaaS 平臺上,企業用戶不用擔心程序運行時所需的資源,可以快速開發應用,第三方軟體提供商也可以快速開發出適合企業的定製化應用。
(3)SaaS 軟體即服務(Soft as a Server):通過 Internet 向用戶提供雲端軟體應用服務和用戶交互接口等服務。用戶:由於這些軟體應用只是安裝在雲端,從而省去了購買軟體的費用;雲計算供應商:只需維持一個程序,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商業模式類比】:
公有雲提供基礎設施整合成房間,租給客戶使用,收取租金,這就是 IaaS 的商業模式。如果公有雲把房間裝修成健身房,客戶配臵教練開健身館,公有雲收取租金,這就是 PaaS 的商業模式。如果公有雲把房間裝修成健身房,自己配臵健身教練開健身館,收取客戶的健身費用,這就是 SaaS 的商業模式。
如果客戶自己買房子,找私有雲裝修成健身房,並把健身房交給私有雲管理,私有雲收建設費和管理費,這就是私有雲的商業模式。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儘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繫客服。電話:028-62778877-8261;郵箱:jenny@west.cn。本站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註明出處::西部數碼資訊門戶 » 雲計算的特徵及分類
嗨,我是小編小攀,我為大家分享來自網際網路上的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