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開發與人工智慧的關係,雲計算開發主宰物聯網

2020-11-29 長沙千鋒教育

目前79%的物聯網開發者花費至少25%的時間在分析和資料庫上,而花費42%在大數據或者是項目分析上。55%的物聯網開發者主要通過雲連接設備,32%會選擇使用集線器或中間層來連接。26%的開發者最常將雲計算與物聯網聯繫在一起,並且有三倍的可能性更常使用雲環境作為開發環境。

34.2%的物聯網開發者發費超過50%的時間在分析和資料庫工作。物聯網開發者們也更可能花費25%的工作時間在分析和建立所有類別的應用程式資料庫。清晰的分析和資料庫建議將對未來的物聯網應用設計有著重要的作用。

37.9%的物聯網應用目前都是在雲上開發完成的。而還有49.6%的開發者計劃或已經開始在雲上開發應用。在本次研究中僅有5.5%的物聯網開發者表示沒有計劃將它們的應用移到雲端。

物聯網開發者會優先將他們的時間安排在多設備或多傳感器連接網際網路的應用中(54.9%)。其他的應用開發投入包括單個設備或傳感器連接網際網路(24%)、統一狀態下的多設備或傳感器(13.7%),和多設備或傳感器型號互相連接(3.9%)。

物聯網開發者們最常關聯的領域包括:雲計算(26.1%),大數據(17.4%)和實施事件處理(17.2%)。其他方面包括認知計算(11.1%),WiFi啟用(10.9%),機器對機器通信(10.7%)和近場計算(6.1%)。

雲計算是大數據的底層架構,大數據以雲計算來處理數據,而人工智慧是大數據的場景應用。雲計算是基於網際網路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這些資源能夠被迅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

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從本質上來看,人工智慧是程序算法和大數據結合的產物,而雲計算是程序的算法部分。也就是說,藉助大數據(包含來自物聯網的數據),人工智慧和雲計算可以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結合會帶來哪些影響?

1、拓展新興市場。人工智慧的優勢是自我學習、深度學習,這離不開雲計算的服務基礎,雲計算和人工智慧之間硬體、軟體的深度結合,很可能成為一個「體」,一個獨立發展的大產業。

2、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企業上雲、大部分應用採用雲端部署,數據普遍存儲雲端的大趨勢下,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的結合成為新的掘金點。為了能夠擁有更多的主動權,企業競相高頻聘用相關人才,這吸引了大量的人投身雲計算行業。

相關焦點

  • 雲計算與物聯網的關係_雲計算和物聯網的優勢
    總的來說,應用層的應用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面向大眾的標準應用,比如GOOGLE的文檔服務GoogleDocs等;第二類是為了某個領域的客戶而專門開發的客戶應用,比如SalesforceCRM;第三類是由第三方的獨立開發商在雲計算平臺層上開發的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的應用。
  • 雲計算簡史(完整版)
    和關係資料庫相比,NoSQL資料庫大多不具備事務一致性,但是這個犧牲交換得到數據處理的效率,因而作為大數據技術相關的常見存儲方案。(4) 雲計算平臺上的大數據服務以上我們介紹了大數據技術發展依賴的各個重要技術棧。很顯然,和傳統的應用開發相比,大數據技術相對更加複雜。它不僅涉及複雜的編程框架,還需要一個專業的運維體系。這使得大部分普通企業用戶很難自己來搭建大數據開發環境。
  • 從雲計算+邊緣計算的角度看工業物聯網
    【編者按】一般來看,我們將工業物聯網可視化為具有有限資源的智能小型設備的組合,與雲計算的巨大計算能力相連接。從雲計算和邊緣計算的角度來看工業物聯網,或許將得到新的認識。IIoT:不僅是雲計算工業物聯網(IIoT)通常與大數據和雲相關聯,從廣泛分布的傳感器中收集大量數據,將「信息轉化為洞察力」。在一些工業流程中,洞察時間非常關鍵,而將數據發送到雲端並接收響應的延遲時間可能過長。
  • 雲計算有了5G以後會有什麼變化
    可以說,雲計算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網際網路創業的門檻,也推動了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的發展。創新和創業。從這個角度來看,雲服務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實施。 雲服務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迅速發展。目前,大量移動應用已完成雲遷移。可以說,雲計算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網際網路創業的門檻,也推動了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的發展。創新和創業。從這個角度來看,雲服務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實施。
  • 中國信通院董恩然:雲計算和邊緣計算是相互協同的關係
    董恩然稱,工業物聯網是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一方面工業物聯網是物與網際網路服務相互交叉的網絡體系,另一方面,工業物聯網也是自動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 董恩然指出,雲計算、邊緣計算與工業物聯網都是相互融合的關係。其中,雲計算的設備入雲是萬物互聯的一個基礎條件。雲計算能使工業物聯網在更廣泛的範圍內進行數據信息互享。
  • 雲計算的特徵及分類
    雲計算引發了軟體開發部署模式的創新,成為承載各類應用的關鍵基礎設施,並為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的發展提供基礎支撐。已成為推動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的關鍵要素,是推進位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的重要驅動力量。中國工信部 2017.4.10 日印發《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 年)》。
  • NFF智雲鏈為AI人工智慧新時代奠定雲計算基礎
    AI人工智慧,對於一些人來說還算是一個新詞彙。但事實上AI人工智慧的概念早在 1956 年就已經提出。六十年來,AI人工智慧從理論走向實踐;從學術走向工業。近十年,人工智慧更是遇上了大數據時代,碰撞出無與倫比的能量,攜氣吞山河之勢成為所有產業的核心。
  • 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通俗解釋,一看就懂
    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都是當前科技界的熱門技術,它們支撐了各行各業的發展。下面我通俗地回答一下。1、雲計算①、雲計算概念通俗講解IT界只要講雲計算,就會用「喝水的故事」來通俗的解釋,這裡我擴展一下來來講。
  • 雲計算有哪些類型_雲計算的三大核心技術
    企業商務網站及辦公:通過使用雲計算平臺,企業網站可以根據目前最新的客戶需求,通過雲計算平臺提供的開發模塊進行網站的動態擴張,商業模式推出之後,商務網站會迅速完成軟體部署。   行業應用:雲計算的分布式存儲特點與目前的很多行業應用非常契合,比如連鎖銷售、金融、交通、醫療等等。
  • 雲計算與邊緣:大腦與中樞神經系統
    成功的數位化轉型需要雲計算和邊緣計算協同工作,但企業還需要保持健康的安全數據流,並贏得員工和客戶的心。了解過去幾年的技術進步,並利用正確的技術將業務提升到新的水平對於企業來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雲計算和邊緣是成功實現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推動因素,但保持安全的環境至關重要,並確保穿一條褲子在正確的旅程中發展。
  • 雲計算開發學習實例:Python3 斐波那契數列
    原標題:雲計算開發學習實例:Python3 斐波那契數列   斐波那契數列指的是這樣一個數列 0, 1, 1, 2, 3, 5, 8, 13,特別指出:第0項是
  • 2017梅州·大數據大會暨廣東省雲計算應用推廣會在梅州舉行
    原標題:2017梅州·大數據大會暨廣東省雲計算應用推廣會在梅州舉行        雲計算、大數據發展為城市帶來了哪些創新機遇和挑戰?創新之路該如何突破?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發展又如何影響中國經濟發展進程?11月16日,2017梅州·大數據大會暨廣東省雲計算應用推廣會在廣東省梅州市舉行,這些問題將成為大會的出發點和主旨議題。
  • 雲計算 算力專題及常見問題 - CSDN
    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傳統產業數位化的轉型,數據量呈現幾何級增長,據IDC預測,全球數據總量預計2020年達到47個ZB,2025年達到163個ZB,其中預計2020年我國數據量將達到8060個EB,佔全球數據總量的18%。
  • 雲計算平臺有哪些_幾種雲計算平臺的介紹
    因此,雲計算甚至可以讓你體驗每秒10萬億次的運算能力,擁有這麼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模擬核爆炸、預測氣候變化和市場發展趨勢。用戶通過電腦、筆記本、手機等方式接入數據中心,按自己的需求進行運算。 雲計算服務形式 雲計算可以認為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的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和軟體即服務(SaaS)。
  • 量子云計算發展態勢研究報告2020
    量子云計算一方面實現對稀缺量子計算資源的充分共享,一方 面依託現有雲計算模式,充分考慮到用戶的應用習慣,成為量子計 算應用的主要抓手,為量子計算研究者、量子軟體開發者和行業用 戶提供了友好的服務窗口,降低用戶進行量子計算開發、社交與應 用的門檻。
  • 它與雲計算有什麼關係?
    因此,今天新開發的資料庫非常不適合存儲大數據。然而,諸如帶寬,存儲器,處理和存儲的計算元件逐漸變得更便宜。什麼是雲計算?雲計算是一種利用大規模低成本運算單元通過IP網絡相連而組成的運算系統,以提供各種運算服務。
  • 中國雲計算的雲棲「坐標」
    當時這一消息讓外界驚呼,原來阿里雲居然也在做人工智慧。但如果稍微對阿里雲再做一下梳理,就會得出另一種結論:原來雲計算是人工智慧最好的搭配。基於這些AI能力,阿里雲在2016年緊接著推出人工智慧ET大腦,基於阿里雲的計算能力,ET可以實現智能語音交互、圖像視頻識別、交通預測等多項核心技能,同時具備多維感知、全局洞察、實時決策等能力。這些能力已經具備了產業化的想像力,阿里雲因此也成為的「產業AI」的最早推動者。2017年的雲棲大會以「飛天·智能」為主題,這一屆大會被視為阿里雲人工智慧的首場大秀。
  • 名詞解釋:什麼是雲計算?
    「雲計算」帶來的就是這樣一種變革——由谷歌、IBM這樣的專業網絡公司來搭建計算機存儲、運算中心,用戶通過一根網線藉助瀏覽器就可以很方便的訪問,把「雲」做為資料存儲以及應用服務的中心。雲計算的藍圖已經呼之欲出:在未來,只需要一臺筆記本或者一個手機,就可以通過網絡服務來實現我們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級計算這樣的任務。從這個角度而言,最終用戶才是雲計算的真正擁有者。雲計算的應用包含這樣的一種思想,把力量聯合起來,給其中的每一個成員使用。
  • 解讀阿里雲AI產品矩陣:目標是打造最強中國雲計算能力
    其實兩者具有相同的邏輯,只不過角度不同,核心都是如何通過各種要素推動雲+AI的融合落地。雲計算提供了強大的彈性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從而產生龐大的數據量,AI則是提供海量數據快速精準處理的能力,隨著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應用不斷推進,才能催生出數據爆發的價值。當然了,強大的雲計算能力是這一切的基礎。其實不僅僅是阿里雲,其他廠商都在進行雲+AI的戰略融合。「雲+
  • 雲計算的基本原理是什麼,具體的核心技術有哪些?
    (1)編程模型  MapReduce是Google開發的java、Python、C++編程模型,它是一種簡化的分布式編程模型和高效的任務調度模型,用於大規模數據集(大於1TB)的並行運算。嚴格的編程模型使雲計算環境下的編程十分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