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都是當前科技界的熱門技術,它們支撐了各行各業的發展。下面我通俗地回答一下。
1、雲計算
①、雲計算概念通俗講解
IT界只要講雲計算,就會用「喝水的故事」來通俗的解釋,這裡我擴展一下來來講。故事如下:
某村子裡有一家人要喝水,於是就請人在自家門口挖了口水井,於是一家人喝上了水。這就是本地計算,也就是自己買伺服器、裝網絡、裝軟體為自己的業務提供服務。這種模式投入成本比較高,需要自己建設、自己維護。同時,不喝水時,水井也就閒置著。
可是,這家人還養了很多家禽家畜,它們也要喝水。而且周邊還種了果樹和菜地,這裡也需要經常澆水。以前按照傳統的「本地計算」模式,就在每個地方都打口井,很費錢。於是,家長想了個整合的辦法。先打一口大井,然後在多個用水點裝上水管聯通。這樣哪裡要用水就開水龍頭即可。這就是私有雲。就是將本地伺服器進行資源整合,提供本地計算存儲資源的共享和彈性使用。
上面私有雲模式,依然還是要自己打井,自己買裝備,自己維護,一次性投入比較高。而且,整個村子的村民都按這種方式搞,村裡面還是比較浪費投資。於是村長決定,成立自來水公司。由自來水公司負責打井,取水,儲水,淨化等工作,同時,自來水公司為每一戶用水的村民接上水管,裝上水錶。這樣,村民用水時,只需要打開水龍頭就可以用水。水錶會記錄用了多少水,每個月按量付費給自來水公司就可以了。這就是公有雲。這種公有雲模式只是提供了基礎水資源,我們可以稱之為IAAS,翻譯成中文就是基礎架構即服務。就是有雲服務商統一提供IT基礎架構,租戶可以彈性使用資源,按量付費。而服務商可以將資源共享提供給很多租戶。
村民要想真正靠賣豬、賣菜、賣水果賺錢。他們還需要在水資源到位的基礎上,各自做圍蔽、豬圈、安防等環境設施。這又是一種投資浪費。於是,村長決定建設養殖基地和種植基地。基地按承包地面積來付計費,水按水錶計費。這樣,村民只管使用這些基礎水資源和環境就可以了。這就是PAAS,翻譯成中文平臺即服務。就是在IAAS的服務基礎上,又增加了軟體的開發環境、運行環境、維護環境等等服務。用戶只需專心自己的業務即可。
有了PAAS模式,村民方便了很多。但還是需要自己購買化肥、農藥、疫苗等等來為養殖、種植服務。這時候,村長決定,既然大家都在一起種植,就飛機統一噴灑農藥,統一施肥。養殖的也可以統一打疫苗。村民只管使用這些服務,最後按照用量來付費就可以了。這種模式就是SAAS,翻譯成中文是軟體即服務。就是在PAAS的基礎上,再次增加了租戶生產需要的各類應用軟體。這回用戶只要有雲帳戶就可以為他們自己的生產提供服務了。
2、大數據
①、大數據的通俗解釋
什麼是大數據?顧名思義就是有大量的數據。還是拿上面的故事接著說。
每個村民每一次使用水、環境、化肥都是一條數據。村民每一次買原來、賣產品的價格、數量也是一條數據。村民想知道自己什麼時候用水最多,村長也想知道什麼時候是用水高峰。於是這些數據需要被匯總起來做統計分析。這些被匯總起來的各類數據,就是大數據。當然計算機行業裡的大數據至少也要上個幾百T,或者PB級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稱得上大數據。
②、大數據都有什麼數據
大數據包含的數據非常廣泛,包括結構化的資料庫數據以及文本、圖片、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這裡聽起來有點過於專業。那我們還是以上面的故事來說一下:村長的大數據其實就包括:自來水廠記錄的有標準表頭的數據(結構化數據)。還有村民各自寫的帳本、電話錄音、平時生產拍的照片、視頻(非結構化數據)。
3、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就比前面兩個概念先進很多了。它是計算機通過算法獲得了一種類似人類思考方式的決策能力。還是用上面的故事來講。
在整個村子的運營過程中,有些村民的菜種得特別好,豬養得特別肥。村長為了大家都能做到最好,決定找出竅門。但單獨問村民,村民也描述不出來,或者不願意全盤說出。於是,村長就利用前面收集的大數據內容。將它全部交給計算機的深度學習算法去學習,計算機在學習的過程中,村民只需要告訴它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是不正確的。計算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就能總結出一套自己的經驗決策。這些經驗決策的形成過程就是人工智慧。現實生產生活中,現在的智能客服、智慧機器人都是在模仿和學習人類的思維提供服務。
總結
以上就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通俗解釋。故事未必非常貼切,但基本是這個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