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發現「太歲」網上報導過不止一起,但很多時候都是空歡喜一場。前幾日,從事水電工作的於師傅找到記者說,他半年前在一個工地幹活,挖出一個大疙瘩,他懷疑是「太歲」。於師傅說,當天在工地看到挖掘機外出一個奇怪的東西,踢它幾腳竟然有彈性,然後他就將這塊大疙瘩洗乾淨。
記者在於師傅車子的後備箱看到了一塊類似凝膠的東西,有些透明,摸上去很有彈性,還有一些粘。於師傅說,這一堆足足有100多斤。於師傅說,他在網上也查過,有網友說像水晶太歲,為了搞清楚這到底是什麼,於是找記者幫幫忙。
記者還真有熟人鑑定是不是太歲,去年6月份報導過一名男子撿到一塊疑似「太歲」的東西,後來找丁教授鑑定,其實就是人體矽膠。今年4月份,另外一位小夥也撿到「太歲」,找到丁教授鑑定,是真的太歲,用火燒沒有塑料味,有人願意出百萬購買。
記者注意到丁教授在鑑定太歲的過程中都用到了火燒,記者建議於師傅用火燒一下。於師傅說,他已經做過實驗了,用火燒過,不能點燃,只會縮小,鼓泡泡,可以肯定的是不是塑料。當著記者的面,於師傅再次做了燃燒實驗,確實無法點著,聞著不像是塑料的味道。
記者帶著於師傅再次找到了浙江中醫藥大學的丁教授。於師傅詳細介紹了這塊「太歲」的來源,工地挖出,清洗乾淨後放在陽臺半年也沒曬死。丁教授表示,應該不是矽膠,猜測它可能是一種生命體,但不一定是嚴格意義上的太歲,價值不一定很高。
丁教授再次做了燃燒實驗,依然點不著,燒了會縮小,丁教授聞了一下,沒有特別的味道。丁教授說,不是塑料的味道,說於師傅撿到的這東西很特殊。於師傅既然想求證這到底是不是太歲,也就是想知道它的價值,丁教授也知道他的來意。
丁教授問於師傅是否有驗證過有沒有毒。於師傅說,他用這東西泡過水,還養過鯽魚。買來的時候快要死了,但養在泡過「太歲」的水裡,魚活了,幾天也沒死。丁教授認為,做實驗要做對比,要分別用乾淨的水和泡過「太歲」的水來養魚,這樣才有說服力。於師傅說他用自己做過實驗,喝了4個多月,不僅沒事,還治好了腰間盤突出。
丁教授十分感興趣,表示會詳細研究一下於師傅撿到的這塊東西,用實驗室的儀器做做實驗。記者表示,他聽說一種叫海藻酸鈉多的,也像類似的凝膠,用水泡過後會膨脹。丁教授表示會做實驗求證。丁教授認為,於師傅撿到的不是矽膠,也不是凝膠,是不是太歲需要進一步驗證。他不贊成在沒搞清楚之前,於師傅用來泡水喝,萬一有毒呢?在沒有確定其價值的情況下,也不會有人要,如果真是好東西,肯定會有人願意高價收購。
丁教授表示,通過簡單的判斷也無法確定這是什麼東西,只是覺得這次看到的有些特殊,讓於師傅留下一點樣本,用專業的儀器做驗證,一兩周會給於師傅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