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展示據稱是罕見單細胞的「太歲」。
從某工地挖出一塊重七八公斤的「肥肉」,這是兩個月前,發生在旅順口區內的一件事。昨日下午,記者在甘井子區營城子街道某地,見到了這塊長約40釐米的「肥肉」,只不過其表面看起來像肉,卻沒有任何異味、外表溼潤涼爽。當初從工人手中買下「肉」的孫先生介紹,這東西就是民間所說的「太歲」。
「太歲」外表酷似肥豬肉
記者在保存「太歲」的房間中看到,「太歲」被保存在一個裝滿水的魚缸中,長度約40釐米、寬度約30釐米。中間相互連接,其下部呈肺葉狀。從外觀上看,「太歲」的表皮色澤並不一致,大體上是越豐滿的地方,越呈現土黃色,其最上面的一層呈土黃色,像是「豬皮」;「豬皮」所包裹的部分,主要呈白色,像是「肥豬肉」,「肥肉」上還有「血絲」等。摸上去有黏糊糊的感覺,裡邊水分似乎很大,手感仿佛醬牛蹄筋;「豬皮」則相對較硬。
據孫先生介紹,今年的7月末,其在旅順口區九三街附近的早市上,見到幾個工人在賣這個怪東西,對方稱是從旁邊一工地挖出來的,「我對『太歲』稍微有些研究,認定這是『太歲』,就花2萬元給買下來了。後來找人鑑定,是一種單細胞『太歲』,之前國內曾發現過一些『太歲』,但都不是我這種單細胞的。」他說。
2個月來幾乎沒生長
孫先生告訴記者,剛買來「太歲」後,其曾切了一小片委託朋友拿到有關部門做檢測。經過2個月左右的礦泉水浸泡,「太歲」似乎一點沒長。在其指點下,記者看到,這個「太歲」的表面確實有一塊刀切的痕跡。
「經過有關部門化驗表明,這個物體含有多種胺基酸,民間也稱其為『肉靈芝』,就是國內比較罕見的『太歲』中的一種。」他說,「目前,有關單位正在對我送過去的樣品進行實驗研究,檢測報告暫時也不在我手裡,但肯定的是,這是一種單細胞『太歲』,比較罕見。」
記者了解到,知道診所藏有「太歲」後,不少市民前來觀看,還有人主動飲用浸泡「太歲」的礦泉水,期盼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孫先生則告訴記者,「太歲」似乎的確有特殊作用,不少喝過礦泉水的市民稱「有感覺」。"太歲』被保存在魚缸中2個月左右了,依然不腐爛、無蟲蛀、不變質,其表面也是鮮活如初,無任何異味。泡著它的水也一直無色無味。」孫先生還隨手舀了一杯太歲所泡的水,一口喝了下去,並邀請記者喝。記者喝下這杯水,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也沒喝出什麼異味。
「太歲」泡水最好不要輕易飲用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太歲」又稱「肉靈芝」,生長於地下,是活的生物體。而關於「太歲」的存在、作用和影響,在生物界始終有爭議。它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是介於生物和真菌之間的一種原質體物質,既有原生物的特點,也有真菌的特點,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黏細菌複合體。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提到過「太歲」,稱之為「肉芝」,並稱其為「本經上品」。《山海經》則稱「太歲」為「視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盡,尋復更生」。著名詩人蘇東坡也曾在自己的詩集中描述品嘗過「肉靈芝」的美味。
有專家表示,雖然在許多典籍中都記載「肉靈芝」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效,但實際上真菌類品種十分複雜,即使真的是「太歲」,自身可能會附著各種有害生物或有毒物質,在沒有弄清楚「太歲」的物質組成前,市民千萬不要輕易服用。「目前,全球的科學家對於菌類的研究還非常有限,存在於自然界的包括黏細菌在內的真菌在150萬~200萬種,科學界只對其中5%有研究。現階段人類對『太歲』的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最好先不要輕易飲用泡出來的水。」有專家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