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啟明星」,點亮一群星 |
中科院北京分院「啟明星」優秀人才計劃紀實(上) |
37歲的熊志建,是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副研究員,同時也是所長助理、所黨政辦公室主任。一手做科研,一手搞管理,在別人看來遊刃有餘的他,其實也有過一段迷茫的日子。他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是一顆「啟明星」照亮了他的職業之路。
一個照亮前路的計劃
2001年7月,剛剛大學畢業的熊志建來到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工作。在職期間他選擇繼續攻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能源化工領域的戰略研究和產業發展規劃。2010年年底,他又被任命為黨政辦公室副主任,著手管理工作。
從科研崗位轉變為管理崗位,這種轉換並不容易。熊志建回憶:「那個時候,我感覺很生澀、很茫然,不知道從哪個角度切入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也不知道怎樣才能不負領導厚望。」
儘管領導和同事們都給予了他很多建議和幫助,但由於缺乏系統的教育培訓,他總有種「摸黑」上路的感覺。這種困惑一直持續到2012年。這時,一個嶄新的契機出現了。
2012年,中科院北京分院領導研究決定,啟動實施北京分院「啟明星」優秀人才評選工作。
「『啟明星』優秀人才評選工作是積極探索複合型人才培養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以培養高素質的管理領軍人才為目標,努力培養一批具有良好政治素養、較強業務和管理能力,德才兼備的複合型人才。」 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北京分院院長何巖說,這既是為了推進我院「率先行動」計劃、「創新2020」和 「一三五」規劃的深入實施,「也是為了進一步加強青年人才隊伍建設,培育優秀青年管理人才。」經嚴格評選,熊志建等43名時年3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脫穎而出,入圍了第一屆「啟明星」優秀人才計劃,其中科研人員18名、管理人員16名、支撐人員9名。這些年齡相近、背景相似的年輕人們,有了一個親切的暱稱:「星星們」。
一場嚴格的比拼與評選
「啟明星」優秀人才評選工作,得到了研究所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各單位高度重視,從培養本單位未來的管理領軍人才的角度出發,嚴格按照規定的選拔條件,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在科研、管理和支撐一線的青年骨幹中認真組織開展遴選工作,切實做到優中選優,把真正具有較好發展潛力、需要重點培養的優秀青年人才推薦出來。
「評選堅決杜絕搞個人圈定、弄虛作假等不正之風,推薦人選必須經黨委會討論研究、所務會審核同意後,報北京分院。」 北京分院分黨組常務副書記、副院長馬揚指出。北京分院邀請有關人員組成評選委員會,按照評選條件和相關要求進行嚴格的評選;評選結果提交北京分院分黨組會研究審議,經公示後,最終確定「啟明星」優秀人才最終名單。
「啟明星」人才計劃就是要將一些素質過硬、能力較強的科研管理工作者遴選出來,為他們的成長提供一個平臺,這是一場實力和能力的比拼與評選。各單位也積極採取各種有效形式,圍繞「啟明星」優秀人才評選工作和入選者的工作表現做好宣傳,進一步塑造和提升了「啟明星」優秀人才培養計劃的影響力和品牌效應。
一群冉冉升起的星星
在已經評選的的前兩屆「啟明星」優秀人才計劃中,一共77顆「星星」冉冉升起。在他們中,已有2人成長為所局級領導、5人被列入研究所後備幹部。這不禁讓人期待,未來的「啟明星」優秀人才計劃還會培育多少人才,帶來多少驚喜?
1978年出生的陳雪峰,如今已任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長。作為一位非常年輕的所局級幹部,她相信自己取得的成績,與「啟明星」優秀人才計劃的培養是密不可分的。
陳雪峰迴憶,當她得知自己入選首屆「啟明星」優秀人才計劃時,內心非常激動。她意識到,這是中科院北京分院為培養青年科研和管理骨幹人才而打造的一項創舉,從而對此充滿了期待。
「實踐證明,『啟明星』計劃的整體設計和培訓方式非常科學。」陳雪峰說,在首屆「啟明星」優秀人才集中培訓中,中科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北京分院院長何巖所做的報告,全面梳理了中科院的歷史、職能和組織架構。北京分院分黨組常務副書記、副院長馬揚與大家一起分享了在中科院開展管理工作的實踐經驗和心得。這些都讓她印象深刻。除了政策宣講、理論解讀這樣的「硬貨」外,有關壓力管理、心理調試等方面的培訓,也讓人倍感貼心。
「這些課程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既有理論,又有技巧。」陳雪峰總結。
一片星星織就的光網
每位「星星」都提到,他們在「啟明星」計劃中的最大收穫,就是結識了一群好朋友。
第二屆「啟明星」成員徐穎,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科學家,也是中科院光電研究院建院以來最年輕的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她說:「我是做科研工作的。在「啟明星」這個團隊裡,我有了跟科技處、人事處等管理部門的夥伴充分交流的機會,這讓我得以從全新的角度看待科研管理工作,也能夠更好地與機關職能部門相互協作,共同做好科研工作。」
陳雪峰則告訴記者,當她在研究所的管理工作中遇到問題時,常會想到向「啟明星」團隊的夥伴求教,而且往往都能有所啟發。在「啟明星」們的微信群裡,每當探討問題時,大家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一個人有了問題,一群人幫助解決,最後所有人都能有所收穫。」陳雪峰說,「我相信,『啟明星』計劃對我的影響還將繼續綿延下去。在我的生命歷程和職業生涯裡,都將是一份寶貴的經歷。」
「這種感覺,就像是把一顆顆單個的星星連成線,再把線織成面,最後形成一張大網。這是一份非常強大的助力!」熊志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