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是世界上發展中國家中的強國之一。而中國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重大的突破,還要得力於為祖國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們。
而在2020年的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再次看到了祖國的強大。
在這次疫情中無數名醫護人員和科研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奮戰在疫情重災區,其中鍾南山院士和李蘭娟院士是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備受國人擁戴。
但今天,我們把目光鎖定在清華最年輕的女神教授顏寧身上。
1977年,顏寧出生在山東章丘的一個小農村裡,家庭雖不富裕,但顏寧卻過的十分開心。
小時候的顏寧並不是一個乖乖女,上山爬樹,下河摸魚,幾乎男孩子幹的她都幹過。
6歲的時候,顏寧隨父母來到北京,良好的學習環境讓顏寧的學習天賦得到了很好的釋放。
在上小學期間,顏寧就表現出超強的學習能力,對古詩詞是信手拈來,並且每次成績都名列前茅。
小時候的顏寧還特別愛思考,當看到電視劇《西遊記》中孫悟空的72變時,別的小孩都是爭相模仿,唯獨她這樣想:
「他七十二變,可以無限地縮小,如果小到像一個分子大小,然後進入我們的細胞,他會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而這份好奇心一直將她帶進了清華大學生物科技與技術系。
不少人會覺得顏寧這樣的學霸一定不會遇到難題,可誰知剛踏進大學校門的顏寧就被高數給難住,。
可在困難面前,顏寧絲毫不認輸,她發誓一定要啃下這塊硬骨頭。
在別人放暑假都回家時,唯獨在留在學校苦鑽高數,最終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這門功課被她成功拿下。
在大四那年,顏寧收了多家公司分邀請,但都被她拒絕了,她表示:
「我了解自己,我喜歡做實驗時的專注,但肯定受不了公司裡朝九晚五的生活。因為我喜歡自由的人生。」
在大學畢業後,為了能獲取更多的知識,顏寧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向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寫了一封自薦信:
「我覺得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已達到貴校的要求,我希望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但申請出國太浪費時間和金錢了,如果普林斯頓大學錄取我,我就不用再花精力申請別的學校了……」
令她沒想到的是,自己竟然被錄取了,於是顏寧去美國繼續深造,並且還獲得了生物學博士學位。
2007年,顏寧回到母校清華大學任教,成為當時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在顏寧的帶領下,她的團隊在2014年還攻破了膜蛋白研究領域多年都未能解決的難題,並且還發表多篇論文在《自然》雜誌上,而顏寧也在科學界小有名氣,還被評選為「中國科學之星」。
但在2017年,顏寧卻接受了普林斯頓大學拋來的橄欖枝,顏寧在左右權衡之下,選擇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
當時對於顏寧的「棄國歸美」的做法的做法很多人表示不解,隨後有網友爆料稱是因為在2017年,顏寧落選了中科院院士才會負氣出走的。
對此,顏寧回復道:
「如果現在是在普林斯頓,清華給我offer,我也會回來,一樣的。但是,我已經在清華從教10年了,我知道在清華做教授是什麼體驗,現在我很想知道如果我去普林斯頓會是什麼感覺。」
而在美國僅僅兩年的時間,顏寧就被評為「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在2020年5月,顏寧在《自然》上發表2篇論文。
6月8日,她又在《PANS》發表1篇論文。
而在6月15日,顏寧和她的團隊為美國「再立新功」,在Cell《細胞》上發表論文《低pH依賴的溶酶體膽固醇外向運輸的結構基礎》
對於顏寧的「拋棄」中國「投靠」美國的做法引來眾多網友的熱議,「一個有能力而沒有忠誠的人一文不值!」、「科學無國界,但你的根在中國」。
而對於顏寧的做法,你怎麼看?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