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通過"摘除"魷魚的色素基因,出生後魷魚是透明的

2020-08-25 醫旅健MTH

科學家通過"摘除"魷魚的色素基因,出生後魷魚是透明的

科學家歷史上第一次通過摘除一種產生透明生物的色素基因,產生了基因變化的魷魚胚胎。

研究小組使用 CRISPR-Cas9來"去除" Doryteuthis pealeii中的基因,從而消除眼睛和皮膚細胞中的顏色。

該程序涉及用微型剪刀將雞蛋的硬外層切碎,並將試劑送到胚胎內。

頭足類動物,包括魷魚、章魚和墨魚在內的大腦對研究人員來說一直是個謎,因為他們的神經系統可以偽裝,但突破應該需要解決一系列生物問題。

頭足類動物在所有無脊椎動物裡擁有最大的大腦,是一種能夠自我偽裝的神經系統,也是在其信使RNA中重新計算自己基因信息的特殊能力,當然,它們都有罕見和有趣的特徵。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試圖發現這些生物的秘密,但由於他們迄今無法窺探其結構,因此未能成功。

芝加哥大學( University of Chicago)下屬海運聯生物實驗室( HNA Biological Laboratory)的研究員約書亞·羅森塔爾(Joshua Rosenthal)說:「他們完全獨立地發展了這些大型大腦和這種行為複雜性。「

這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將它們與我們進行比較並了解哪些因素是共有的,哪些因素是獨特的。

羅森塔爾和他的團隊一開始就把 CRISPR-Cas系統送到一個瓷器的胚胎中。

然而,他們迎接了第一個挑戰,因為他們周圍是個堅固的層,可以保護胚胎,直到胚胎做好了孵化的準備。

該團隊設計了一對特殊的微型剪刀,以縫合雞蛋表面,並使用石英針頭運送CRISPR-Cas9試劑。

基因改變後的魷魚看起來與這個世界上的生物相似,它們生來就是完全透明的,眼睛結實而清晰。

今年早些時候,科學家分別打破了這個神秘的巨魷魚的關係。

科學家們於今年1月公布了該巨型魷魚的全部基因組序列,這似乎暗示了該物種的高智商。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他們的基因看上去很像其他基因組大小與人類相差不遠的動物。

烏賊名叫 Architeuthius dux,眼睛像餐盤和觸角樣大,把獵物從10碼(約合9.144米)之外抓走。

其平均長度約為33英尺,大約相當於一輛中型校車的大小。

但眾所周知,這些傳說中的生物是難以捕捉的,很少有人看見,因此很難進行研究。

現在,一個由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小組全面繪製了該物種的基因組圖,以回答關鍵的進化問題。

他們發現,這個巨大的魷魚基因組大約有27億對DNA基質,它們是DNA鏈兩側相連的化學化合物。這大約是我們30億人類基因組規模的90%。

雖然基因組大小不一定等同於智力,但它可能暗示細胞分割率、體格大小、發育速度甚至滅絕風險等特徵。

以上由中國醫旅健產業聯盟(公眾號:china-mth)整理髮布,如涉版權,請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基因魔剪版魷魚出世,神經研究更上層樓
    但是科學家們通過基因來對魷魚進行進一步研究的企圖,卻一直因為基因編輯的技術難題而擱淺。近日,科學家們終於成功攻克了這一難關,通過CRISPR技術實現了對魷魚的胚胎編輯,史上首次孵化了基因編輯魷魚,為更深入的研究打開了局面。這項成果於7月30日發表在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
  • 東盛瀾:章魚和魷魚、墨魚八爪魚區別
    魷魚和墨魚很像但一般情況下,見到的魷魚比墨魚的個頭要大很多,而且新鮮的墨魚上會有很多墨汁,魷魚身體呈粉紅色壯,墨魚比較白一些。 章魚與魷魚最明顯的區別就在於,魷魚的頭部兩側各有一小片保持平衡的類似鰭的東西。魷魚的頭佔身體的比例比章魚要大的多。
  • 科學家首次實現對魷魚的基因改造
    科學家首次實現對魷魚的基因改造  Winnie Lee • 2020-08-03 18:13:35 來源:前瞻網 E2302G0
  • 科學家育出透明魷魚崽,吃貨:透明肉好不好吃?
    我們印象中的肉類大都是鮮紅細嫩的,有著充足的理由讓你垂涎欲滴,不過現在,科學家們通過基因敲除技術,培育了一種透明的魷魚幼崽出來,如果未來真的出現透明的魷魚,不知道你有沒有膽量吃呢?科學家們基因改造的這種魷魚叫長鰭近海魷魚,又叫槍烏賊魷魚,常用於製作魷魚圈和魷魚筒,是生活中絕對的美味佳餚,也是海洋和空中眾多物種的絕對主食。
  • 2020年最佳科學鏡頭,從極薄的太陽能電池到基因編輯的魷魚
    但這一年也出現了與病毒無關的新圖像,從極薄的太陽能電池到基因編輯的魷魚。下面是2020年最佳的科學鏡頭,由《自然》雜誌的新聞和藝術團隊提供。這些非常詳細的照片是在它發育的第一天、第三天、第5天和第9天拍攝的(第一張是在受精數小時後)。攝影師丹尼爾·諾普在尼康顯微攝影大賽中獲得第二名。
  • 海鮮之魷魚篇,民間最火的小吃鐵板魷魚
    有人說吃一口魷魚等於多少多少肥肉,意識說魷魚膽固醇高。事實真的如此嗎?有助於恢復視力,優質魷魚身體堅實,呈粉紅色,肉質肥厚,劣質魷魚身體偏黑,同時膽固醇相當高,不過只要集中在內臟,他的身體膽固醇是高密度膽固醇,好的膽固醇,可以保護我們的心血管,同時嘌呤也很高,三高病人少吃
  • 盤點8大長相怪異魷魚 吸血鬼魷魚
    烏賊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洋,種類多,他們是軟體動物,魷魚一般有觸足10條,尾端的肉鰭呈三角形,但是也並不是所有的魷魚都是這樣的,它們中有些成員卻生有一副奇異怪誕的相貌
  • 章魚墨魚魷魚,誰最好吃?
    首先讓我們先來認一下誰是章魚,誰是墨魚,誰又是魷魚。對於吃貨們來說,外形上看過去,章魚墨魚魷魚的差別還是挺大的,它們在不同地方的食譜中也有不同的稱謂和烹飪方法。 烏賊和魷魚同屬於十腕總目(Decapodiformes),擁有十隻腕足。因此通過數腳就可以從外表上區分它們和章魚。烏賊和魷魚的十條腕左右對稱排列,背部正中央為第一對,向腹側依次為第2—5對,第四對腕較長,且末端膨大如同觸角,稱為「觸腕」。觸腕能屈能伸,不用時可縮入根部的觸腕囊,捕食時能迅速彈出。觸腕上通常具有1個長柄,頂端呈舌狀,稱觸腕穗,內生吸盤。
  • 魷魚都可以自己改基因啦
    遺傳基因(DNA)編碼了機體的一切。 在人類的生殖過程中,子代會從父母那裡各繼承一半的遺傳基因。這些遺傳基因編碼決定了從發色到器官功能的各項性質。我們與基因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 魷魚、墨魚和章魚,你能分得清吃的是啥嗎?
    它們的壽命約為4年,雌性和雄性都會在產卵後不久死去。據說它們可以通過特有的色素細胞達到改變和顏色的目地,甚至能夠和圖案複雜的珊瑚,植物,巖石巧妙的混為一體。真是厲害了! 這種章魚是最近才被科學家發現,粉色大眼,長相非常萌,於是科學家們給它們取名「萌萌噠」。
  • 魷魚、章魚、墨魚,傻傻分不清?
    本文專家:劉靜,華東理工大學食品研發方向碩士研究生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後美食經過一番料理後被搬上餐桌時,有的還能看出完整形態,有的已經面目全非。
  • 科學家用特殊蛋白打造透明隱形人
    近日,據外媒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科學家們發表了一篇論文,講述了如何利用一種特殊的魷魚蛋白來實現透明。科學家發現,頭足類動物體內有兩種特殊的細胞:白色素細胞和彩虹色素細胞。當反光蛋白散開時,光線能透過細胞,使細胞看起來透明;而當反光蛋白聚集起來時,它就能折射和反射光線,使細胞呈現出顏色。白色素細胞反射白色色澤,彩虹色素細胞產生彩虹或金屬系光澤。頭足類動物變色就是這兩種細胞合作的結果。
  • 如何區分烏賊、魷魚、八爪魚、章魚?
    除此之外,章魚體內有大量的色素細胞,所以它也能通過改變自身的顏色根據科學的研究發現,章魚是最聰明的頭足類動物,它們會用觸手開瓶蓋、會藏在被自己掏空的貝殼裡等待獵物,甚至章魚還能迅速地爬上漁船將船上的螃蟹偷走。可見,其智商之高。
  • 章魚魷魚墨魚花枝烏賊……到底是什麼關係?
    有些章魚,如七胳膊章魚(Haliphron atlanticus)的交接腕在右眼下方捲起,因為其厚厚的凝膠狀組織,這根重要的腕常常被忽略,故而得「七胳膊」之名。雖然它們常被認為是最大的章魚,但在這方面可夠低調的。烏賊和魷魚同屬於十腕總目(Decapodiformes),擁有十隻腕足。因此通過數腳就可以從外表上區分它們和章魚。
  • 如何鑑別魷魚與烏賊魚,魷魚和烏賊區別
    大家都知道,魷魚與烏賊魚體形上極像,很容易混為一起。
  • 巨型魷魚的真相,世界上最大的魷魚
    這個章魚是在1925年在抹香鯨的胃中發現兩個觸手後首次發現的。2.魷魚巨人是最神秘和稀有的物種之一。哪些成年人將住在深達2200米的水中3.除了是世界上最大的章魚種類 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4.章魚巨像是由動物學家Tsunemi Kubodera和日本鯨魚探險者Kyoshimori於2004年首次捕獲的。
  • 市場上魷魚乾五花八門,想要挑選優質魷魚乾,快來學學這四招吧!
    而中國的槍烏賊(俗稱「魷魚」)肉質細嫩,製成幹品「魷魚乾」後肉質特佳,在國內外海味市場負有盛名,主要漁場在中國福建南部、臺灣、廣東和廣西近海,以及菲律賓、越南和泰國近海。b、紅魷魚主產地為:浙江舟山、溫嶺等地,但產量少、價格高。東南亞產區包括泰國、印尼。
  • 直擊巨型魷魚解剖全過程 迄今最大巨型魷魚[組圖]
    據美國《連線》雜誌報導,紐西蘭國家博物館的科學家最近完成了幾條巨大魷魚的解剖,其中包括由紐西蘭漁民在2007年2月在南極水域中捕獲的那條巨型魷魚。這隻魷魚「巨無霸」長10米,重450多千克,是迄今為止人類捕獲的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魷魚。從發現到現在的一年多時間裡,它一直被放在冷藏庫中。如今,科學家終於把這個巨大的海洋動物送上了解剖臺。  紐西蘭蒂帕帕(Te Papa)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專門定製了一個池子,用來解凍此巨型魷魚,之後再用甲醛來保存它。此巨型魷魚不會和巨大魷魚混淆,因為巨大魷魚較長但體重小。
  • 獨領風騷,中國"人造月亮"光明喜人。面對自然規律,是利是弊?
    造一個"人造月亮"掛在天空上,這個想法絕非是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來的。其實,這個想法和做法世界上個別國家的科學家早有之。赫爾曼、奧伯特。據查百度資料得知,最早提出"人造月亮"想法的是赫爾曼、奧伯特。他的提出的構想是,在地球上空掛一圈的鏡子,通過反射陽光,讓巴黎的大街小巷再無黑夜的煩惱。
  • 2016-2017年阿根廷魷魚、秘魯魷魚、北太魷魚行情總結及回顧
    2016-2017年阿根廷魷魚、秘魯魷魚、北太魷魚行情總結及回顧2017-07-20 15:11:00  2016年總結:漁獲很低,價格飆升2016年4月-12月,阿根廷魷魚捕撈量增長緩慢,甚至跌至20年內的最低值。去年後三季度,阿魷捕撈量僅為57500噸,和2015年同期相比猛跌55%。福克蘭群島捕撈量同樣很低,去年1-9月,捕撈量比2015年同期驟降99%,總量僅為2000噸。產量偏低,需求上漲,推動全球魷魚價格直線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