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基因(DNA)編碼了機體的一切。
在人類的生殖過程中,子代會從父母那裡各繼承一半的遺傳基因。這些遺傳基因編碼決定了從發色到器官功能的各項性質。我們與基因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人們曾經認為,在整個動物王國中,一旦基因(DNA)離開細胞核,就無法對轉錄自DNA的遺傳信息(mRNA)進行進一步的編輯。
然而,魷魚告訴我們:例外總是有的。
2020年3月發表在《核酸研究》上的研究結果表明,魷魚有能力修改它們神經細胞中離開細胞核的mRNA,這種驚人的能力使得魷魚能夠在特定的位置產生需要的蛋白質,這在其他動物身上從未觀察到。
神經元的示意圖。科學家之前認為所有mRNA編輯都發生在細胞核的位置。這篇研究發現,在魷魚的軸突部位也能局部編輯mRNA | 參考文獻 [1]
魷魚的神經細胞由胞體、樹突和軸突幾個部分組成。這篇研究選用的成年雄性長鰭近海魷魚(Doryteuthis pealeii)擁有異於常「魚」的巨型軸突,比一般哺乳動物的軸突大近乎1000倍。可以想像,在如此龐大的神經細胞內,各種蛋白質和分子要想協調合作,難度不亞於管理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
只不過在這片國土上,作為國王發號施令的是神經細胞的細胞核。細胞核會收到來自遼闊疆土內的各種信息,並決策如何針對不同地區,下達不同的政策。比如當「國王」接收到來自軸突的信息,要求增加蛋白質來應對突發狀況時,「國王」就會決定讓哪位「外派大臣」mRNA去往當地,這將決定mRNA會被翻譯合成什麼蛋白質,並最終如何解決軸突的緊急情況。
但是魷魚神經細胞的「國王」也面臨一個困境:那就是國家太大了,尤其是這片國土上的「軸突」部位,距離遠,面積也大,就算神經細胞內信息傳遞很快,「國王」也難以保證從「軸突」那裡來的信息具有時效性,或許當「外派大臣」mRNA好不容易到了當地,很可能會發現問題已經解決了。
魷魚解剖示意圖,顯示了「巨型軸突」的位置 | 參考文獻[1]
於是,一個類似「邊疆大臣」般擁有自主決策權的角色應運而生,那就是RNA編輯酶ADAR2(adenosine deaminase that acts on RNA,作用於RNA的腺苷脫氨酶)。
研究者發現這位「邊疆大臣」ADAR2出現於細胞核外,可以在遠離中樞的軸突上,根據局部情況對遺傳信息mRNA進行修改,產生適宜當地的蛋白質。有了ADAR2,在邊遠地區的軸突要如何修改mRNA就不需要一級一級地去跟「國王」請示了。
更特殊的是,在魷魚的軸突上,研究者發現了成千上萬個ADAR2編輯位點,佔所有位點的70%以上,比中樞的細胞體編輯範圍更廣,可以說魷魚的神經細胞自治程度相當高。
沒想到,當人類還在探索基因療法的時候,魷魚已經能通過改變自己的基因,定製自己需要的蛋白質啦。
如果有一天可以定製蛋白質,你最想定製哪款?
比如,消滅脂肪的那款?(誤)
作者名片
作者:媛子
編輯:範可鑫 悲催的鉈寶寶
排版:雷穎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參考文獻:
[1] Blausen.com staff (2014). "Medical gallery of Blausen Medical 2014". WikiJournal of Medicine 1 (2). DOI:10.15347/wjm/2014.010. ISSN 2002-4436.
[2] Vallecillo-Viejo IC, Liscovitch-Brauer N, Diaz Quiroz JF, Montiel-Gonzalez MF, Nemes SE, Rangan KJ, Levinson SR, Eisenberg E, Rosenthal JJC. Spatially regulated editing of genetic information within a neuron. Nucleic Acids Res. 2020 Mar 23. pii: gkaa172. doi: 10.1093/nar/gkaa172.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