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印度的人都知道,印度是牛的天堂。印度人在家中飼養牛,給牛起名字,同牛說話,用花環和綬帶裝飾牛。此外,印度的牛還享有獨特的權利:它們可以在田野上漫步,在鬧市間穿梭,甚至連過往的汽車都要給它們讓路。簡直是「為牛是瞻」!那麼為什麼印度人奉牛若神明呢?
1.宗教因素
首先,該文化產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因於印度的宗教信仰。印度雖然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但是80%-90%的印度人都信奉印度教。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溼奴和溼婆。其中,南迪(梵文:Nandin),被普遍認為是溼婆的坐騎,是溼婆最忠實的信徒,同時是溼婆與喜瑪拉雅山的守門神。
南迪一般被認為是一頭白色的雄性瘤牛,耳朵短而松垂,牛角向後捲曲,頸部下有很大的一片垂肉,最典型的是背部有一大塊隆起的肉瘤。因此,在印度,只有當地的瘤牛才被稱為「神牛」。在印度許多地區都禁止人們屠宰瘤牛,否則就要被拘禁。
此外,母牛在印度教中也有非凡的意義。印度教徒認為神靈活在母牛身體之中,從母牛身體中出來的一切都是神聖的。就連聖雄甘地也曾說過:「牛是印度千百萬人的母親,古代的聖賢,不論是誰,都來自牛」。
2.歷史因素
第二個因素就是歷史因素。和中國相似,古印度河文明是農耕文明,牛之所以被視為神一般的存在,是因為其在農業生活中佔有的重要地位。牛既能作為非凡的勞動力,也能生產牛奶供養人類。飲用牛奶是印度許多人的日常習慣,尤其對於素食者,牛奶能提供豐富的蛋白質。
正如甘地所說:「母牛為什麼被選為聖化的對象,我心裡十分清楚。母牛在印度是最好的伴侶。她是富足的賜予者,她不僅給我們牛奶,還使整個農業成為可能」。
印度人尊敬牛,不是史前原始人因無知而產生的盲目敬畏,而是因為牛是印度絕大多數的貧困農民的必需物,人們的日常生產及生活離不開牛。
與牛相關的節日
在印度,每年都會有兩個專屬於牛的節日。一個是母牛節(Gopastami),一個是牛糞節。
1)母牛節(Gopastami)
母牛節是紀念克利須那神和母牛的節日。該節日當天,主人會將牛沐浴清爽,給牛穿上衣服、戴上珠寶,將牛打扮成最迷人的模樣,並將其帶往聖殿進行祈禱,感謝牛為他們帶來的一切。
2)牛糞節
牛糞是天然、有機的產品。其不僅可以為農業提供肥料,還可以為家庭提供沼氣,具有極高的利用價值。因此,印度人民便設立了一個「牛糞節」來慶祝以牛糞作為極大推動力的農業繁榮和經濟成就。
每年牛糞節的時候,成群結隊的牛就會在大街上肆意地閒逛,來往的車輛都會為他們讓行。此外,這些牛路過人家的時候,當地人還會為他們送上食物,以表尊敬。
小結
正如先前所提到的,在印度教的信仰中,宰殺神牛是一種罪孽。所以當這些神牛老了,無法耕種和產奶了,人們也不會將它宰殺掉。餵養不起的家庭往往會選擇將其放到街上自由遊蕩,吃百家飯。印度人也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餵養這些神牛們。印度政府甚至還為老掉的神牛提供了庇護所。
不過,對於印度教徒的人來說,並不是所有的牛都神聖的,例如說水牛,水牛在印度教徒的眼裡並不是神牛。在印度大部分人不吃牛的情況下,將牛肉進行出口便是一個極好的辦法。因此,印度也就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牛肉出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