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鯰魚因為無人吃,而泛濫成災的消息,許多人都看過,不是什麼新鮮事。
不過,你可知道在印度的江河裡,其實真正的「江河霸主」,並非鯰魚,而是一種在我國非常稀少的水族——甲魚。
近日,一組「恆河甲魚泛濫成災」畫面,在網上引起許多網友的關注。
可以看到,印度河裡的甲魚不僅密密麻麻、數量極多,還個頭驚人,不少都有十多斤以上!
——有水產知識朋友應該知道,甲魚長到這麼大,可能需要十多年。
在我國,這麼大的野生甲魚只要出現,分分鐘被人捉走賣錢,為何這裡的甲魚卻無人捕撈?
因無人敢吃
「不,我們不會吃它們,一些人(平民)認為它們是神聖的,是有神靈寄居其中,我也認為它們的存在,對河道生態穩定是有幫助的。」
當地水產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這樣介紹說,
據當地水產養殖管理局的估算,印度恆河裡野生恆河鱉的數量已達百萬級別,分成十幾個大的群落,大多集中棲息在一些人煙密集的城市碼頭、淺灘。
因為這些地方食物充足,且常常有民眾來餵食它們。
甲魚泛濫無人撈,是因為飲食理念和傳統信仰
印度近年來在國際上頻繁跟中國一起被提起,很多朋友可能對這個古老神秘的國度有一定的了解。
印度宗教大多把動物奉若神明,因此而禁食野生動物。
而印度人大多是虔誠的信徒,非常忠實的執行這一點——印度恆河裡鯰魚泛濫成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而恆河鱉是比鯰魚更為強勢的物種,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一旦人類不去捕食它們,可以說不泛濫都難。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印度河裡的這些「河鱉」,並非就是我國稀少的甲魚。
本土甲魚——黃河鱉
恆河鱉,學名緣板鱉,主要分布在南亞地區,卵生的兩棲爬行動物。
它們的壽命悠長,有50-75年,據說曾有人發現活了100年以上的板鱉極限個體,能長到幾十斤,可以說非常驚人了。
當然,前提條件是食物充足,無人捕撈——這在我國的江河生態背景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不過,在印度,因為當地人獨特的飲食觀念和傳統信仰,絕大部分恆河鱉都是可以自由生長,無人幹擾。
如果不出意外,這些「印度甲魚」都將長成一隻只龐然大物...
現代漁業衝擊,這些甲魚有可能不會「壽終正寢」
時代在變化,這句話放在地球上哪一個角度都沒有錯。
印度也一樣,隨著印度養殖業的發展,傳統的飲食理念也在發生改變——這些優哉遊哉的恆河鱉,可能正在面臨一場潛在命運轉折。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印度漁業迅猛發展,如今每年產量已排到世界第二。
毫無疑問,淡水養殖業的發展,讓印度人的飲食結構在發生改變。
(魚類食材在印度飲食中的佔比越來越大)
蝴蝶效應之下,這一切最後會不會形成一場席捲整個恆河鱉的超級風暴?
誰又能知道呢。
不過,考慮到這些恆河鱉的生存環境,長江君還是單純的希望它們在此生老病死,不要以另一種形式流向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