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魚成災?印度恆河鱉泛濫,無人敢吃,最後大多自然老死

2021-01-10 長江君說野生魚

印度鯰魚因為無人吃,而泛濫成災的消息,許多人都看過,不是什麼新鮮事。

不過,你可知道在印度的江河裡,其實真正的「江河霸主」,並非鯰魚,而是一種在我國非常稀少的水族——甲魚。

近日,一組「恆河甲魚泛濫成災」畫面,在網上引起許多網友的關注。

可以看到,印度河裡的甲魚不僅密密麻麻、數量極多,還個頭驚人,不少都有十多斤以上!

——有水產知識朋友應該知道,甲魚長到這麼大,可能需要十多年。

在我國,這麼大的野生甲魚只要出現,分分鐘被人捉走賣錢,為何這裡的甲魚卻無人捕撈?

因無人敢吃

「不,我們不會吃它們,一些人(平民)認為它們是神聖的,是有神靈寄居其中,我也認為它們的存在,對河道生態穩定是有幫助的。」

當地水產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這樣介紹說,

據當地水產養殖管理局的估算,印度恆河裡野生恆河鱉的數量已達百萬級別,分成十幾個大的群落,大多集中棲息在一些人煙密集的城市碼頭、淺灘。

因為這些地方食物充足,且常常有民眾來餵食它們。

甲魚泛濫無人撈,是因為飲食理念和傳統信仰

印度近年來在國際上頻繁跟中國一起被提起,很多朋友可能對這個古老神秘的國度有一定的了解。

印度宗教大多把動物奉若神明,因此而禁食野生動物。

而印度人大多是虔誠的信徒,非常忠實的執行這一點——印度恆河裡鯰魚泛濫成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而恆河鱉是比鯰魚更為強勢的物種,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一旦人類不去捕食它們,可以說不泛濫都難。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印度河裡的這些「河鱉」,並非就是我國稀少的甲魚。

本土甲魚——黃河鱉

恆河鱉,學名緣板鱉,主要分布在南亞地區,卵生的兩棲爬行動物。

它們的壽命悠長,有50-75年,據說曾有人發現活了100年以上的板鱉極限個體,能長到幾十斤,可以說非常驚人了。

當然,前提條件是食物充足,無人捕撈——這在我國的江河生態背景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不過,在印度,因為當地人獨特的飲食觀念和傳統信仰,絕大部分恆河鱉都是可以自由生長,無人幹擾。

如果不出意外,這些「印度甲魚」都將長成一隻只龐然大物...

現代漁業衝擊,這些甲魚有可能不會「壽終正寢」

時代在變化,這句話放在地球上哪一個角度都沒有錯。

印度也一樣,隨著印度養殖業的發展,傳統的飲食理念也在發生改變——這些優哉遊哉的恆河鱉,可能正在面臨一場潛在命運轉折。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印度漁業迅猛發展,如今每年產量已排到世界第二。

毫無疑問,淡水養殖業的發展,讓印度人的飲食結構在發生改變。

(魚類食材在印度飲食中的佔比越來越大)

蝴蝶效應之下,這一切最後會不會形成一場席捲整個恆河鱉的超級風暴?

誰又能知道呢。

不過,考慮到這些恆河鱉的生存環境,長江君還是單純的希望它們在此生老病死,不要以另一種形式流向世界各地......

相關焦點

  • 印度恆河「巨鱉」鍋蓋大小,泛濫成災,為啥大多數自然老死?
    說起甲魚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這類魚類的肉質很鮮美但是價格比較貴,可以說是比較高檔的食物。若是要吃到野生甲魚,也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但是在印度的恆河當中,卻又很多的甲魚出現,甚至個頭大小和鍋蓋一樣,很多甲魚都自然老死。最近印度恆河當中甲魚泛濫的視頻在網上爆紅。在視頻當中可以看到這一些甲魚擠滿了整條河,可以說是密密麻麻的,並且這些甲魚一點都不怕人,更是十分熱情地吃遊客們投餵的食物。
  • 印度恆河甲魚入侵,逆勢生長,挑戰第一寶座
    本來是原產於埃及唐斯的鯰魚,卻在印度紮營並火速地壯大了起來。不得不說是印度的恆河造就了這樣一個鯰魚群體。恆河這種水生環境,對於它們來說自然就是小菜一碟,而且恆河裡面的食物眾多,對於鯰魚的生長繁殖非常有利,所以恆河裡面的鯰魚。二就是恆河裡面的甲魚。
  • 印度恆河「巨鱉」數達百萬隻,各個鍋蓋大小,當地為啥沒人敢吃?
    印度恆河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不僅僅因為它在印度人心目當中的特殊地位,更是因為它神奇的生態環境。我們都知道印度人認為恆河非常神聖,所以不論扔多少垃圾進去它都是「乾淨」的,也因此,很多生活在恆河中的外來物種,他們也下不了狠心去收拾。
  • 印度聖河鯰魚成災,急需「廣東吃貨」,網友:要不起啊!
    我們外出旅遊提及最多的國家大約就是紐約東京這些城市,但是,實際上有一個國家,也是前幾年我國遊客熱衷旅遊的地方,那就是印度,畢竟印度消費水平比較低,也相對有一些比較有名的景點,比如他們的你母親河恆河。但是近幾年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印度方面一直沒有重視自己母親河的緣故,加上什麼東西都往恆河裡丟,導致這幾年恆河的汙染更加嚴重,加上,印度人文化水平並不是很高,舒言國民素質也是相對差上很多,故而去印度旅遊的人數越來越少。但是最近發生了一件事,可以說引發了網友熱議,那就是印度聖河鯰魚成災,急需「廣東吃貨」,網友:要不起啊!究竟發生了什麼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 印度恆河黑魚泛濫,防止水葬和洗澡,網友:黑魚不能吃?
    文章分類|旅行見聞文章字數|979字,閱讀約2分鐘印度恆河黑魚泛濫,阻礙了水葬和沐浴。網友:黑魚不能吃嗎?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世界各國之間通過旅遊的聯繫和交流日益增多,每個國家都在注重經濟發展和旅遊,中國也不例外,中國有著五千年燦爛的文明,不僅非常重視文物的保護,而且也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
  • 千島湖「二十斤大鱉」爬上岸,被岸邊釣魚人捕獲,是保護動物?
    罕見老鱉,可能有二十斤重 「我感覺有十幾二十斤吧,提起來都很吃力,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甲魚,老鱉精了」 這位釣魚人程師傅,仍然有些難以置信——這麼大甲魚,為何「主動」爬到岸上,以至被人捕獲?
  • 匹敵印度恆河汙染!越南巨蝦泛濫,釣魚沒有釣蝦刺激!
    所以到了越南湄公河,連那些喜歡釣魚的人都不釣魚了,直接改掉大蝦,因為這些蝦個體非常龐大,大的一個足有一米長,重大一斤,釣起來的手感自然也非常的棒。但是對於這種巨蝦,一些國人還是不太賣帳的,就是因為個體異常的大,讓人浮想聯翩。二是湄公河的汙染匹敵印度恆河越南的湄公河和印度的恆河一樣,是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
  • 印度遭遇鯰魚泛濫,想出口中國,國人:「傻子」才吃
    一提起關於物種泛濫的話題,人們常常都會把它和中國人聯繫起來,因為我們中國的吃貨真的太多了,不僅多而且一個個的都還非常能吃,更是常常調侃自己無論哪個國家和地區的物種泛濫都能夠吃到瀕臨滅絕。但是,印度除外。這不,印度人知道中國人愛吃鯰魚,而印度當地也面臨著鯰魚嚴重泛濫的局面,對此印度人就希望將自己本國內的鯰魚出口到中國。
  • 秋天的「桂花甲魚」,怎麼吃才最補?
    秋天的「桂花甲魚」,怎麼吃才最補?不要與烏龜混淆小時候曾經把甲魚和烏龜混為一談,它們長得有點相似,但是從生物學角度是兩種不同的生物,兩者同屬於爬行綱龜鱉目下,烏龜屬於龜科,甲魚又稱為鱉,屬於鱉科下成員。烏龜有非常堅硬的殼,受到襲擊會把頭、尾及四肢收到殼內,烏龜沒有牙齒,性情溫順。
  • 中國吃貨吃遍天下,印度這種生物泛濫求助我們,網友:這忙幫不了
    、敢吃出名,這次卻為何退縮了,說:「這忙幫不了。」平時那些烤過的鯰魚都非常香,本來大家都嫌棄它比較髒,可是吃了一口之後就真香了。就算我們這麼喜歡吃鯰魚,也不會去吃印度的鯰魚。鯰魚生長的環境,是印度的恆河。你可能會說,恆河不是印度人的母親河嗎,肯定被保護的很好,為什麼不吃呢?
  • 印度又一物種泛濫成災,不能吃不能殺達上億頭,國人:放著我來
    說到印度,相信小夥伴們都不陌生。印度有著許多奇特的風俗習慣,例如用手吃飯,上廁所不用紙等等,讓許多國人無法接受。而要說印度動物泛濫的話,可能大家都會首先想到牛,畢竟牛群在印度生活可是非常滋潤的,在街上都能隨處可見牛群「佔道」的事情出現。
  • 市民花4千塊買55斤甲魚 最後經鑑定是亞洲鱉
    市民花4千塊買55斤甲魚 最後經鑑定是亞洲鱉時間:2017-04-30 23:19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市民花4千塊買55斤甲魚 最後經鑑定是亞洲鱉 不少朋友喜歡養甲魚也就是烏龜,因為比較好養嘛,而且不需要怎麼來照料,只要定期餵食就可以了,但是最近一市民花4千塊買55斤"甲魚",
  • 恆河對印度意味著什麼?
    而作為英國前殖民地的印度也有一條代表性的河流,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恆河。說到恆河,人們想到更多的可能是關於恆河的戲謔之詞,如「幹了這碗恆河水,來世再做印度人。」等。恆河在印度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恆河。恆河位於印度北部,長2525公裡。
  • 野生甲魚成全球瀕危物種 浙江原生品種年年放生
    第二天,對方回覆:「我們在名錄中找到了三種瀕危鱉科動物,等級最高的是斑鱉,分布中國,屬極危;其次是黿,分布中國、印度、東南亞,屬瀕危;最後就是甲魚(中華鱉),分布中國、日本、越南,屬易危。這三種鱉都是2000年之前進入名錄的,並不是新增加的物種。」
  • 印度猴子成災,是怎麼解決問題的?印度人:讓猴子去管猴子
    印度人的宗教文化是比較發達且根深蒂固的,在印度的首都新德裡,匯聚了當地管理部門和整個國家的管理核心,總統府、司令部都在新德裡市中心這裡。而這個地方的開發保護也是做得比較遊戲,風光迷人,環境優美,綠蔭遮地。
  • 木鱉子!種子真的很像黑鱉(甲魚)
    圖3.木鱉子的卷鬚,不分叉木鱉子雌雄異株。木鱉子最奇特的地方就在於雄花的苞片。雄花的花梗頂端有一個兜狀的大型苞片,苞片呈圓腎形,鼓鼓脹脹的,看起來像極了一個「綠腎」。圖6.木鱉子雄花花骨朵特寫木鱉子的雄花花朵盛開時,「綠腎」的縫合口就自然開裂,整個花冠便從裡邊探出頭來。
  • 傳說的獸原型探秘--鱉!
    龜鱉目我們通常分為龜類和鱉類,鱉俗稱甲魚,龜類俗稱烏龜,鱉與烏龜最大的差異就是在於其甲殼退化為柔軟的肉墊。代表種印度緣板鱉(見上圖),別名緣板鱉、印度箱鱉、平滑池龜,一般體長約25釐米,最大近40釐米,體盤橢圓形,體表有柔軟的皮膚。吻長,形成吻突,其長約與眼徑相等;鼻孔位於吻端,腹部有黃白色的斑紋,四肢較扁,指、趾間蹼發達,具爪,頭和頸可完全縮入甲內,廣泛分布於南亞、尼泊爾和緬甸等地但不常見,亞種2種,即南印度緣板鱉和安德森氏緣板鱉,也有的認為緬甸緣板鱉是該種的亞種。
  • 扎鱉人留下的24字口訣,說明當時甲魚資源豐富,如今老職業成傳說
    而且在5~8月份甲魚的產卵季節,臨近河灘的農田裡,比如割小麥的時候,有時候發現甲魚產卵的窩,裡面不少甲魚蛋。這種豐富的野生漁業資源,使得當時附近村裡有不少專業捕魚人,當時人們在這條大沙河裡捕魚,多採用「鷹船」——靠魚鷹下水抓魚。不過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扎鱉人,別人捕魚他不湊熱鬧,通常都是獨自一人駕駛「小鷹船」,用五齒鋼叉在河流裡扎甲魚,我們當地說甲魚是老鱉,所以他被人們成為扎鱉人。
  • 王八、烏龜、鱉、甲魚到底有什麼區別?
    important}「王八、烏龜、鱉和甲魚」這看起來是四種動物,但其實只有兩種動物,其中「王八」和「甲魚」都是鱉的俗稱,而烏龜不同於鱉。、甲魚、泥龜等等。其中,王八和甲魚是最常見的俗稱。那麼,鱉為什麼叫王八呢?這個名字其實還要從我國的古代說起。據《史記·龜策列傳》載:「能得名龜者,財物歸之,家必大富至千萬。
  • 甲魚的各種品種,生長習性,甲魚的養殖知識
    今天給大家說說甲魚在世界各地的品種,和它的一些生活習性,還有養殖時需要注意的一些知識。甲魚在我國養殖的是有一些從國外引進過來的甲魚其中馴養、繁殖效果比較好的有來自泰國的泰國鱉、來自日本的日本鱉、來自美國的美國鱉(也叫美洲鱉、平滑鱉)、佛羅裡達鱉(又稱珍珠鱉)、來自加拿大的角鱉(又稱為刺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