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當地時間2017年9月19日13點14分和9月7日23時49分,墨西哥接連發生兩次大地震。而就在1985年9月19日7時17分,還發生過一次8.0級大地震,並且32年前的這次地震導致5000餘人死亡。2017年墨西哥剛剛舉行32年紀念活動,新的地震就發生了。
為什麼墨西哥接二連三步頻發大型地震呢?原來,墨西哥位於幾大板塊交匯處,是世界上最活躍的地震區。墨西哥太平洋沿岸正好是Cocos板塊向北美板塊的俯衝帶,是大地震頻發的地方,加之附近Rivera和加勒比板塊的相互作用,使得墨西哥全境平均每天發生40次大小不等的地震。墨西哥城建立在乾涸的湖相軟質沙土之上,這是最容易受地震影響發生液化破壞的土壤,且能夠放大地震的災害。
下圖為墨西哥附近的板塊活動示意圖,紅色箭頭中的數字為板塊的年移動距離,單位是mm。由於下午還有講座任務,詳細情況晚上再補充。
[根據CNN、維基百科等消息以及谷歌地球軟體和USGS的資料的綜合]
墨西哥附近板塊構造示意圖,黃色位置圖標是墨西哥城,紅色五星是兩次地震位置
9月19日舉行的紀念1985年8級地震的活動
9月19日的地震情況
9月19日的地震情況
9月7日的地震,上圖為地震前的市政大樓
地震後倒塌的大樓
官員在視察災情
9月7日主震之後的餘震,橘色為5級以上的餘震
9月7日主震之後的餘震,橘色為5級以上的餘震數
12時49分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自蘇德辰科學網博客。
連結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317-1076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