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宇宙 「缺失」的另一半重子

2020-11-23 IT之家

北京時間 7 月 14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面對現實吧:直到現在,我們依然對宇宙幾乎一無所知。當然,我們已經確定了一些事情,比如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存在;我們也知道宇宙大爆炸,以及星系如何在數十億年的過程中形成、演變。然而最痛苦的是,我們知道 「正常」物質(構成星系、恆星、行星和我們自身的物質)只佔宇宙所有質量和能量的 5%。

更糟糕的是,在這些正常物質中,還有一半我們仍然不知道在哪裡。

宇宙普查

首先,我們必須先定義什麼是 「正常物質」。我們日常所熟悉的物體,如電視、家具,以及天文學家觀測到的各種天體、分子雲等,都屬於常規物質。天文學家稱這些物質為 「重子」物質,因為它們主要由重子組成。所謂重子,即由三個夸克組成的複合粒子,最常見的重子就是原子核裡的質子和中子。因此,儘管重子物質只是宇宙這個大遊戲中的一小部分——你可以消滅宇宙中的每一個星系,但宇宙歷史的進程也會毫不含糊地繼續下去)——但卻是我們最熟悉的,所以我們稱它為 「正常」。

目前,科學家還無法計算出宇宙中所有重子的數量,這一事實似乎來源於一個大膽的主張:科學家已經知道宇宙的組成,即使還無法找不到這些組成部分。不過,我們也有兩大證據來幫助計算出所有重子的數量,即使還無法在望遠鏡中找到它們。

首先,科學家對宇宙誕生僅十幾分鐘時的物理學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一百多億年前的那個時刻,宇宙很小、很熱、密度極大,足以讓第一批質子和中子(重子)從原始湯中濃縮出來。科學家對核物理已經非常了解,足以製造發電用的反應堆(和殺傷力巨大的炸彈),因此可以做出適當的預測。這些預測告訴我們宇宙中應該存在多少重子,以及輕元素(如氦和鋰)與氫的比例。目前觀測到的比例與理論計算預測的相同,因此科學家有信心通過更加精確的計算,為宇宙的重子數量設定一個極限。

其次,科學家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進行了深入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宇宙誕生後 38 萬年時的一個壯麗光源,就在宇宙從等離子體冷卻下來的時候被釋放出來。憑藉對等離子體物理學的足夠了解,科學家對觀測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預測值進行了比較,這告訴了我們宇宙中已知的重子總數量。

在這兩種情況下,計算的結果是一致的:佔宇宙質量和能量的 5%。這就是宇宙能得到的所有重子。

尋找重子

重子的壓縮點燃了核聚變,構成了恆星。這些恆星最終聚集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宇宙結構:星系。在同樣由重子組成的地球上,我們擁有相當明確的時間來計算宇宙中所有的恆星和星系,因為它們相對來說比較明亮,而我們製造望遠鏡的目的正是觀測它們。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些計算重子的巧妙方法。我們可以觀測穿過數十億光年散射氣體的光線。這些氣體本身過於稀薄,無法被我們看見,但它們會吸收一些背景光,使我們能夠估計出在巨大的氣體雲中存在著多少重子。

再進一步,我們可以通過背景光的細微彎曲來尋找昏暗、緊湊的物體,比如黑洞或一些 「流氓行星」,它們也是由重子組成的,只是不太明亮。

總的來說,科學家已經能夠解釋宇宙中大約一半的重子,但這樣的情況似乎有點尷尬。

星系間的纖維

這一宇宙學難題的可能解釋之一,是重子的確存在於某處,但沒有像恆星那樣發光,也沒有足夠的密度來形成引力透鏡,或者吸收背景光。這些 「缺失」的重子可能只是在自顧自地四處遊蕩,與任何特別有趣的物體都沒有真正的聯繫。

而在更大的宇宙中,當你想遠離星系的喧囂時,你會來到宇宙的纖維狀結構。這些纖維如同星系之間連接起來的又長又細的氣體卷鬚,類似地球城市之間漫長而空曠的高速公路。

通過計算機模擬,科學家知道了這些纖維的存在,但要測量它們卻困難得多,因為它們過於薄弱。不過,最新的技術正在向我們揭開這些纖維的奧秘。如果纖維中的氣體溫度足夠高,那麼來自宇宙微波背景的古老輻射在穿過纖維時就會被激活,從而在微波成像中形成一個名為 「蘇尼亞耶夫 - 澤爾多維奇效應」(Sunyaev-Zel『dovich effect,簡稱 SZ 效應)的熱點。每根纖維產生的效果都非常小,幾乎不可能測量,但如果將數百根纖維疊加在一起,就足以產生清晰的信號。

科學家正在逐漸發現這些纖維的信號。在我們的宇宙中,大約有一半的重子不願在密集的星系中逗留,而寧願徘徊在冷寂的星際空間。

相關焦點

  • 尋找暗光子:維持宇宙的「第五種力」?
    北京時間9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物理學家正在尋找一隻「看不見的手」,它塑造了我們的宇宙以及其中無數的星系。
  • 宇宙奇點爆炸與算不盡的圓周率
    奇點,全稱為「引力奇點」,宇宙模型研究預示,宇宙誕生於奇點爆炸。宇宙物質在引力的作用下,會塌縮成一個密度無窮大的點,其中的時空曲率無窮大,熱量無限高,而體積卻是無限小。奇點的體積無限小到可以看成是一個一維結構。
  • OpenCV二值圖像分析之尋找缺失與靶心
    仔細觀察圖一,可以看到兩個最直接的是靶心有十字交叉線,而在OpenCV形態學處理中,支持十字交叉結構元素,所以我們可以先檢測兩條線,然後獲取十字交叉結構,最後對結構進行輪廓分析,獲取中心點,即可獲得最終的靶心位置,最終尋找到的靶心位置圖示如下:獲取水平與垂直線如下:
  • Cancer Res:PTEN缺失誘導前列腺癌仍需另一關鍵基因
    2015年12月31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艾默裡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轉錄因子SOX4在腫瘤抑制因子PTEN缺失誘導的前列腺癌進展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一發現對於前列腺癌聯合治療方法的開發具有一定意義。
  • 那些頂級天才背後的缺失,或許平衡才是宇宙的法則
    原本正常人的大腦各個部分的功能是平衡的,但是傑森帕吉特的大腦卻因為腦部受損而打破了這種平衡,導致一部分功能缺失或者減弱,而另一部分被強化了或者激發了。比如負責腦部情感和社交的部分受到了限制,但是負責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部分卻異常突出。就拿人類歷史上那些頂尖的天才來說,很多都是在某一個方面極其突出和厲害,但是在其他的一些方面甚至都不如普通人。
  • 宇宙中缺失的質量到底隱藏在哪呢?宇宙學家終於發現了其藏匿之處
    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的,但是宇宙在許多方面仍然是神秘的,例如,暗物質和暗能量約佔宇宙物質和能量的95%。剩下的百分之五是由原子構成的,這是構成你我的一種物質。我們看到的是恆星、星系和氣體。但是,天文學家早就知道,他們所見過的物質不到存在的原子物質的一半。關於可在何處找到該物質的假設已經提出,最近的一篇論文表明,天文學家長期以來所持的想法可能是正確的。
  • 宇宙究竟是不是只有三維?引力波或為尋找其他維度關鍵
    宇宙究竟是不是只有三維?引力波或為尋找其他維度關鍵 2017-05-12 09:38:20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負質量」流體宇宙?新理論能解釋宇宙中95%的缺失?
    目前被廣泛認可的宇宙模型,即LambdaCDM,並沒有告訴我們暗物質和暗能量在物理上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之所以知道它們,是因為它們對其他可見物質的引力作用。這個新模型由牛津大學工程科學系電子研究中心的傑米·法恩斯博士於2018年12月5日發表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上的論文提供了一種新解釋。
  • 尋找暗物質是不撞南牆不回頭,不到黃河不死心嗎
    尋找暗物質是不撞南牆不回頭,不到黃河不死心嗎?經過數十年的研究,暗物質和暗能量仍然難以捉摸。是時候承認宇宙學被神秘被的力量所誘捕了嗎?科學家調查。2006年,做了一個實驗。在那裡,我和天文學家薇魯賓進了長談。三十六年前,她是第一個認為宇宙的一個巨大的部分缺失的現代宇宙學家之一。
  • 尋找宇宙傳來的嗡嗡聲
    扭曲時空圖解 圖片來源:vchalup科學家利用一個「星系大小」的空間觀測站,從引力波或貫穿宇宙並扭曲時空結構的強大漣漪中,找到獨特信號的潛在線索。最近發表於《天體物理學快報》的這項新發現,來自美國和加拿大一個名為北美納赫茲引力波納米天文臺(NANOGrav)的項目。
  • 天文學家正在尋找鏡像宇宙,而此刻,它或許就在你眼前
    這些鏡像物質可以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鏡像世界,就和我們的宇宙一樣真實存在,但卻幾乎無法與我們的宇宙產生聯繫。圖中為物理學家莉婭·布魯薩德——莉婭·布魯薩德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裡研究亞原子,這裡也是她尋找鏡像物質的地方。
  • 尋找宇宙「黑暗時代」
    的終結根據最廣泛接受的宇宙學理論,宇宙中的第一批恆星是在大爆炸之後幾億年形成的。不幸的是,由於天文學家的出現恰好是在被稱為「黑暗時代」的宇宙學時期之際,他們一直無法「看到」它們。在這個大約130億年前結束的時期中,氣體雲瀰漫著整個宇宙,使可見光和紅外光變得模糊。
  • 北大教授高克勤:尋找兩棲類進化史上的缺失環節
    進化史上的缺失環節 最新的統計表明,世界上已知現生兩棲動物有6100多種,超過了包括人在內的哺乳動物(5400種),是地球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關於兩棲類的進化史,人們所知有限,過去的100多年中,學術界一直在爭論中艱難跋涉,進展緩慢。
  • 必須研究智力缺失
    必須研究智力缺失人類必須研究智力缺失,這是最光天化日明擺著的。一般來說,只要不是生理智障,如果缺失智力,一定是使心用心,沒有求真務實,特別是沒有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導致自己和後代出現身心健康問題,導致人品和人文惡性循環,導致社會環境腐朽腐爛。得病容易治病難,如果發現智力缺失,必須一絲一毫也含糊不得的真與實科學性求實質,不能再鼓搗任何假與偽使心用心。
  • 尋找創造宇宙的真神,從自然法則到原始宇宙吸引力和離心力
    人類尋找宇宙的本體,從萬年前中國盤古開天地,氣生萬物開始,到兩千多年前,西方出現神創論,一直在尋找宇宙的本體,東西方人類都經歷了尋找本體的過程,可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宇宙的能量是守恆的,在原始宇宙中,只有吸引力和離心力,做旋渦運動。同性吸引,異性排斥,互相轉化。吸引力和離心力是有能量的。宇宙中的所有能量都是吸引力和離心力。因為這個能量還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物質能量,因此把它稱為暗能量,此時宇宙中百分之百都是暗能量。
  • M理論預言存在高維宇宙,尋找高維度的實驗已經在進行中
    現在,尋找高維時空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理論上,而是進入了實際的實驗階段。普通人可能很難想像,如何通過物理實驗尋找到更高的維度。但物理學家們有辦法,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和兩者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即著名的「平方反比定律」。舉例來說,如果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增加一倍,則引力就會減弱至原來的四分之一。表面看上去這似乎和尋找高維度沒什麼關係,其實不然。
  • 任重而道遠:尋找神秘暗物質的關鍵——超對稱粒子
    ATLAS是日內瓦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超大粒子探測器,因2012年發現希格斯玻色子而聞名於世,現在它已經開始尋找更奇特的粒子——包括理論上的「超對稱」粒子,或者說宇宙中所有已知粒子的伴侶粒子。如果超對稱粒子是真實存在的話,那麼其中的一些粒子可以解釋充斥著宇宙的那些看不見的暗物質。
  • Leukemia:核糖體缺失或會誘發惡性白血病發生
    圖片來源:www.sciencedaily.com2016年12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20%至40%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都會存在核糖體的缺失,而且相比核糖體完好無損的患者而言,這些缺失核糖體的患者往往預後較差,但同時其對當前存在的治療性藥物反應較好,來自魯汶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雜誌Leukemia上發表了這項最新的研究結果。
  • 一個超大型黑洞失蹤了,天文學家正在尋找它
    這個缺失的黑洞應該位於星系團Abell 2261中心的巨大星系中,該星系距地球約27億光年。Abell 2261的合成圖像包含來自哈勃望遠鏡和斯巴魯望遠鏡的光學數據,顯示了星團和背景中的星系,錢德拉X射線數據顯示了遍及星團的熱氣體(粉紅色)。圖像的中部顯示了星團中心的大橢圓星系。宇宙中幾乎每個大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百萬倍或數十億倍。
  • 缺失的一環!在銀河系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發現一條「氣體絲」
    宇宙的基本單位是星雲和恆星,它們在宇宙中隨處可見,而黑洞則是保證星系穩定運行的前提。一組歐洲研究人員發現,在銀河系中心特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 (Sgr A*)周圍有一條氣體絲,研究小組在研究黑洞0.1秒差距時發現了一大片氣體雲的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