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成都一七旬老太因餵食,被自家養的土狗咬傷頭部,送醫搶救無效後死亡。知情人士表示,土狗之前就咬過人,老人的女兒也被咬過,目前咬人的狗也被眾人打死,挖坑埋掉了。對此,不少網友表示,人都沒了,狗也別想活。
現在的人們對土狗和寵物狗的定位是不同的,寵物狗更多的是情感的寄託,還有的人將其視為家庭成員,給它們提供好的吃住環境,定期帶它們去殺蟲,因為人為篩選的原因,一些犬種基本上已經沒有攻擊性了。而土狗則被視為看家護院的工具,基本上都是放養的狀態,吃的是主人家的殘羹剩飯。
雖然這樣做可以降低養狗的成本,但它們的攻擊性被保留下來了,這就是老人數次被撕咬的原因。同時,很多土狗並沒有注射過狂犬疫苗,也使其危險程度大大增加了。
近日,青島某小區出了公告,稱要全面禁養寵物,在12月底前要把已有的寵物全部送走,對待這個公告業主們有不同的意見,支持的人認為這樣做很好,在保障動物權益之前,應該先保障人的權益,稱經常有寵物狗、寵物貓在小區內嚇到老人小孩,動物的排洩物讓衛生變得更差了。反對的人認為這樣做是違法的,我國法律賦予了公民養寵物的自由,物業公司可以引導大家規範養寵物,但是不應該採取一刀切的政策。
動物問題歸根到底還是人的問題,公眾文明意識的養成需要靠自律,也需要靠他律。治理城市寵物問題,離不開與之相適應的基本規範,在精細化、權威化和強制的規定約束之下,養寵物的人才能夠有邊界意識和責任意識。
但同樣的,物業公司也要找到自己的邊界,即將實施的《民法典》對業主和物業的權利義務問題作出了明確的界定,對於是否要全面養寵物這種共同事項,需要業主們表決,沒有做到這一點的話物業就涉及違法。
這個政策的出臺也從側面折射出了當前養寵物的大環境並不是很友好,售價高昂的寵物尚且如此,那土狗們的生存環境就變得更差了,相關機構的調查數據顯示,大街上95%的流浪狗都是土狗,它們明明一直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卻被一些外來的犬種擠壓了生存空間。
人們之所以不養土狗,一方面是因為面子問題,城市裡遛狗,大家會比較狗的品相、血統、種類,若是有人牽了一條土狗走過,會迎來不少人鄙視的目光:"連寵物狗都買不起嗎?竟然養了一隻土狗?"
政策也使得土狗無法和寵物狗一樣融入到都市生活中,大連、合肥、益陽、成都等城市早已全面禁止養土狗。原因有很多,土狗大多數都是混血的,體型大小不一,有的土狗比德牧還要高大威猛,還有的土狗和博美一樣體型小小的,難以制定管理標準。無法對土狗進行血統上的溯源,也就無法確定它們是否存在攻擊性。
這些理由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時一刀切的話,也很容易引發質疑,我們可以規定體長、身高在一定範圍內的土狗可以拿到狗證,允許它們和主人一起在城市裡生活,若是超過了範圍,就要將其放回到鄉村地區或者是專門的狗場,而不是粗暴地壓榨其生存空間。
國外對於養寵物這個問題的規定是十分詳細的,以德國為例,在養寵物之前要為寵物繳稅,每年要繳納65歐元左右,並且要注射電子晶片,便於有關部門管理,德國的寵物店並不售賣動物,只售賣寵物用品,只有專業的繁殖場才能夠售賣寵物,但價格非常昂貴,一條拉布拉多的幼犬售價在2000歐元左右,所以很多人選擇領養貓狗。在養寵物之前還需要向動物保護協會提供一份詳細的資料,包括經濟狀況、居住環境、飼養的動機等。
這還不算完,若是養狗的話,要帶著狗一起學校上課,主人學習養寵物的法律法規,寵物學習一些基本的社交禮儀,雙方都通過後才可以拿到狗證。在如此嚴苛的規定下,德國大街上基本上見不到流浪貓流浪狗,寵物狗都規規矩矩安安靜靜的,不會給其他人造成困擾。
對此,你覺得我們國家應如何文明養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