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冬,一位七旬老太在家人的攙扶下來到醫院的急診,訴說自己胸骨後及心前區悶痛不適,於家中含服速效救心丸及硝酸甘油未見緩解,醫生第一眼發現老人面色蒼白,那可不是健康的白,用醫學專業的話講,那叫貧血貌,查心電圖提示心肌缺血改變,心梗指標心肌酶譜及肌鈣蛋白均正常,化驗血紅蛋白為56g/L,考慮為缺血性胸痛,是否存在冠脈血管狹窄無法判斷,但問題是還存在一個重度貧血,達到了輸血的標準,經輸入濾白紅細胞懸液後,老人胸痛較前明顯減輕,難道這就是心肌缺血,要靜脈補血嗎?那你可就錯了,補血是因為重度貧血,而不是心肌缺血。
缺血性心臟病指的是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由此引起冠脈管腔「狹窄或閉塞」,那麼,冠脈血管的血流量就不能滿足心肌細胞代謝的需要,心肌細胞被「限氧」或「斷氧」,能量化合物儲備下降,導致心臟缺血缺氧或壞死。當心肌缺血後,氧化代謝受阻,心肌細胞功能發生改變,心肌內積聚過多的代謝產物,如乳酸、丙酮酸、磷酸等酸性物質,這些物質是「罪魁禍首」,可刺激心臟內自主神經的傳入神經纖維末梢,傳入大腦產生痛覺,即可出現胸骨後及兩臂的前內側與小指,尤其是在左側。
血液中的血紅蛋白作為運輸工,可攜帶氧氣,主要是通過血管向組織器官供氧,無論啥器官組織,斷了氧,都會導致器官組織的壞死。缺血性心臟病只不過是冠脈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流經血液減少,循環供氧減少,經上述原理引起胸痛。如果冠脈管腔正常,但是運輸氧氣的運輸工血紅蛋白明顯減少,也就是出現了重度貧血,同樣會造成心肌細胞的氧供不足,經上述機制導致胸痛。
很顯然,無論是冠脈管腔狹窄還是重度貧血,殊途同歸,最終結局都是心肌細胞供氧不足,這是個胸痛的核心機制。儘管老人胸痛症狀典型,心電圖也有缺血改變,冠脈血管一定就有狹窄嗎?經過輸血,老人的血紅蛋白增多,攜氧的運輸工增多了,只要心肌細胞不缺氧了,胸痛就會減輕及緩解。經詢問病史得知,老人患消化性潰瘍病多年,由於存在慢性失血,患貧血也有很多年。經積極輸血糾正貧血後,老年人的胸痛緩解,查冠脈CT未發現冠脈明顯狹窄,最後考慮老人的胸痛為重度貧血所致,到消化科積極治療消化性潰瘍。
由貧血引起的胸痛,經過積極治療後,貧血恢復,胸痛緩解,心電圖表現的缺血消失等,則可以考慮貧血性心臟病;如果部分症狀緩解或實驗室檢查結果有所改善,應該考慮有貧血性心臟病與其它心臟病並存。最後,關於該七旬老太的胸痛,你是怎麼認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