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聽從父親的遺願,她與父親的養子結婚,雖然丈夫是個聾啞人,但她還是尊重父親的安排。
36歲那年,16歲的兒子因發燒引發骨髓炎,生存希望渺茫。緊接著丈夫也得了氣管炎,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她一個人身上。
這是水頭鎮星輝村70歲老太黃秀霞一路走過來的經歷,在別人看來這番苦難足以讓人崩潰。但黃秀霞一直面帶微笑,「我要活得久一點,多幹幾年活,直到孫子孫女長大,讓兒子和媳婦有新的依靠」。
兒子患上骨髓炎 在家臥床20年
丈夫是父親的養子,是個聾啞人,一直娶不到媳婦,黃秀霞的父親做主讓二人結為夫妻。由於丈夫無法與人溝通,無法外出掙錢,黃秀霞成了家裡的頂梁柱。
很快,兩人生了一個大胖小子,這讓黃秀霞覺得辛苦是值得的,「兒子是家裡的希望」。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亂了一家三口原本安穩的生活。兒子16歲時發了一場高燒,引發骨髓炎,右手和右腿不斷膿腫潰爛。幾經治療,黃秀霞花光了家裡的積蓄,但兒子的病情仍不見好轉,醫生說治癒的可能性很低。
「只要有希望,只要自己還能做些什麼,就不能放棄。」黃秀霞說,很快兒子被帶回家,「兒子只能躺著床上,當時村裡人過來看望他,都覺得他活不長了。」
清洗潰爛的創口、包紮、洗紗布,這些工作黃秀霞每天都要做好幾次。由於家庭貧困,連買紗布的錢都負擔不起,醫生就送給黃秀霞一些消毒水,讓她清洗紗布,循環使用。雪上加霜的是,兒子生病期間,丈夫又患上了氣管炎。
「那時80多歲的老母親會幫忙照看兒子,我才能到地裡幹活,或者打零工。」黃秀霞說,當時她要揮動鐵錘幾萬下,敲出一車石子才能賺到9元。
這一幹就是20年,兒子病情終於有所好轉,並且能下地走路,這讓她欣慰不已。
家裡6口人 3人要吃藥治療
由於兒子右腳無法彎曲,走路一瘸一拐,加上家境不好,所以直到40多歲才結婚。媳婦患有精神疾病,又給這個家庭增加了負擔,這些只能靠黃秀霞一人來扛。
隨後,孫女和孫子降生,讓黃秀霞再次看到「曙光」。
還沒等黃秀霞緩過來,兒子又患上糖尿病,而且骨髓炎再次復發。丈夫一不小心摔斷了腿,在家裡躺了整整一年。種種不幸,讓這個家一下子陷入一片灰暗。
媳婦的病情卻越來越嚴重,經常半夜跑出去,甚至打人,每個月都要打針控制;丈夫氣管炎一直沒有好轉,經常咳嗽,一發作就要吃藥控制;兒子糖尿病也需要長期吃藥。一家人每個月花在醫藥費上的錢就要幾百元。此外,孫子、孫女相繼上小學,也需要花錢。而家裡的收入,大部分只能靠黃秀霞種田、養牛賣牛奶賺取。
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希望撐到孫子孫女長大
現在,70歲的黃秀霞每天早上要4點起床擠牛奶,然後挨家挨戶賣給村民。隨後要餵牛、打掃牛舍,再給一家人煮飯。白天,她要下地種田,晚上還要洗一家人的衣服,每天要工作10多個小時。長期勞作,讓黃秀霞的雙手布滿黑色皺褶。
在採訪中,黃秀霞講起過去的艱難生活,臉上卻洋溢著笑容。黃秀霞說,孫子、孫女都聰明伶俐,這讓她覺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我現在就是希望自己能多活幾年,多幹幾年的活,等到孫子、孫女長大,讓兒子和媳婦有新的依靠。」
黃秀霞說,這50年的辛苦堅持,最讓她高興的除了孫子、孫女外,就是10年前在政府部門和親戚朋友的幫助下建的新房子,一家人才不用住在隨時會倒塌的土坯房裡。
然而,如今房子出現了裂縫,雨水順著裂縫流到屋內,修補費卻讓黃秀霞發愁不已。她擔心,房子沒有及時修的話,裂縫會越來越嚴重,好不容易建起來的房子可能就沒法住了。
南安正能量暖冬行動善舉溫暖人心行動傳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