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人類大瘟疫》
作者:馬克·霍尼斯鮑姆
出版機構:中信出版社
類別:病毒類
豆瓣評分:9.0
一本宏觀論述瘟疫與人類歷史關係的科普大作,作者是英國作家馬克·霍尼斯鮑姆。其記者的背景讓其作品充滿濃濃的紀實性質,特別是細節的描述可謂獨樹一幟。
九個驚心動魄的瘟疫故事,跨越百年尺度,最終告訴了人類一個真相:即誰是真正的地球之王?
微生物。
先生們,最終決定權將在微生物手中。
——路易.巴斯德
人類和微生物鬥爭到現在,誰贏了?
從種群的角度講,人類幾乎扛住了每一場和微生物的競爭,無論是打平還是慘勝。否則今天人類就不會佔滿這個地球,且日漸式微。
關於病毒,人類還真的「贏下了」一部分窮兇極惡的對手,比如用疫苗滅種了「人天花」,比如用抗病毒藥物對C型肝炎病毒「趕盡殺絕」。
而關於細菌,人類至今還沒有贏下任何一個對手,雖然在抗生素髮展的巔峰時期,人類曾經不止一次認為即將大獲全勝。但今天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一大批多重耐藥甚至全耐藥細菌的肆虐。
而關於寄生蟲,人類主要是通過公共衛生預防的方式來對抗,比如對抗包蟲或者血吸蟲,要知道,我們迄今為止還未能成功開發任何一款人用寄生蟲疫苗,要知道即使是小小的瘧原蟲,依然每年可以引起超過2億次的感染(瘧疾),造成50萬人以上的死亡。
畢竟,微生物已經來到地球幾十億年,而人類成為地球霸主不過萬年時間,我們必須向「前輩」致敬,並學會與之和諧相處。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聖經·舊約》
任何傳染病在爆發初期,人類都會遇到類似的窘境。無論是某位權威搞錯了病原,又或是某種倖存者偏差的「神藥」問世;無論是把人類的罪過歸咎於上帝,又或是各個國家之家的甩鍋大賽……你會發現,如今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的每一個場景於歷史中都似曾相識,甚至是反覆出現。在尋找真相的過程中,除了各種利益集團的博弈,甚至科學家的傲慢也一度成為水落石出的最大阻礙。
所以,承認人類認知的局限,並理解瘟疫註定和人類長期共存,這就是不確定中的確定。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從歷史中未學到任何教訓。
——黑格爾
瘟疫之所以揮之不去,與其抱怨是天災,不如說是人禍。智人在數萬年的全球擴張,本質上是一部對其他物種,包括對尼安德特人和猛獁象赤裸裸的種族滅絕。以探險之名而不斷打擾其他野生動物的生境,或為口腹之慾而大肆食用野生動物,構建出上千萬人口的城市、上億頭禽畜的養殖場從而間接有利於病毒的快速傳播、爆發和變異……這樣的故事在過去百年已經重複了數十次。然而人類知止麼?說實話,我並不確定。
所以,無論科技有多發達,承認人類的愚蠢,反而是一種達觀的態度。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顧城
然而我們完全不用悲觀。在沒有光學顯微鏡之前,我們看不到細菌;在沒有電子顯微鏡之前,我們看不到病毒;在沒有基因測序儀之前,我們也不可能在短短數周內鎖定新冠肺炎的元兇。魔高一尺之時,道也必高一丈……如此循環。2018年2月,WHO已經在威脅列表中添加了一種新的病原體:Disease X,並坦承「一種目前尚不為人知的病原體可能在某天引發嚴重的國際流行病」。
承認風險並未雨綢繆,會讓我們面對危機更加從容。
請允許我用《蘭亭集序》的末段來評價我對這部書的感受: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