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被譽為是當代的愛因斯坦,他的著作理論對於科學進步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同時,霍金最偉大的地方還在於他的精神,霍金是個癱瘓人,面對困境,他從未放棄,霍金為什麼癱瘓了?據悉,霍金從小就身體不大靈活。
從童年時代起,運動從來就不是霍金的長項,幾乎所有的球類活動他都不行。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變得更笨拙了,有一兩回沒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從樓梯上突然跌下來,當即昏迷,差一點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劍橋讀研究生後,他的母親才注意到兒子的異常狀況。剛過完21歲生日的霍金在醫院裡住了兩個星期,經過各種各樣的檢查,他被確診患上了「盧伽雷氏症」,即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症。
這種病是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損傷之後,導致包括球部、四肢、軀幹、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漸無力和萎縮。
霍金非常苦惱,以至於他認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然而,霍金並未放棄正常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而且他在這時結婚了,5年後他成了3個孩子的父親。
患病的霍金依然如故,甚至更加勤奮。他曾夢到自己被處死了,由此他希望,如果我被赦免,我還能做許多有價值的事。他認為,我要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拯救其他人,要做點兒善事,以回報社會對他的恩惠。
勤奮的工作使霍金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他以黑洞的研究成名於物理學界。但是疾病對他造成的困擾真的很大,霍金該如何解決呢?
1985年,霍金在歐洲訪問時患上嚴重的肺炎,醫生實施了氣管切開手術,雖保住了他的性命,但他卻永遠失去了發聲的能力。
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可這句話在霍金身上似乎並不應驗,對霍金來說,失聲後的溝通可能比生死更為重要。他也嘗試了很多方法,但沒有沒有一種能讓人滿意的,比如最原始的拼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