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身體健全的人,我很難想像殘疾人士在生活方面是多麼的不方便,在日常生活與社會活動中會受到多少的阻礙。但就是這樣的不便與阻礙,卻讓一些殘疾人活在世上如巨人一般屹立,需要別人去仰望。
史蒂芬威廉霍金這個飽受命運捉弄的科學巨匠,用自己對生活的樂觀,對明天的嚮往,對未來的期許,回擊了上帝對他開的玩笑。直至2018年3月14日逝世,76歲的霍金卻有55年與輪椅為伴,失去行走能力已經夠可怕的了,但霍金卻是全身癱瘓,不能言語,只有三根手指能動。21歲正值青春年少,一展雄圖,向世界證明自己的時候,卻遭逢此劫,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是致命的打擊。
與霍金有類似經驗的中國著名作家史鐵生也在21歲的青春年華開始了與輪椅為伴的生活,跟了自己二十幾年的雙腿,突然有一天叛變,不再聽從大腦的指揮,其痛苦與絕望讓每一個深陷其中的人都無法接受。在史鐵生的作品《秋天的懷念》中曾如此描寫自己癱瘓後的心情:
「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麼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麼勁!」」
僅僅是失去了雙腿,對於史鐵生而言都猶如世界末日來臨一般,感覺自己的存在都是多餘的,發洩般地想要結束自己滿是磨難的人生。
而對於霍金呢,21歲那時候的他,甚至連自殺都辦不到,僅僅三個手指,又能給他提供什麼幫助呢。而霍金也就是憑藉這僅有的三根手指,與自己永不服輸的信念,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1963年,21歲的霍金不幸患上了運動神經細胞病,全身癱瘓,只有三根手指能動。醫生曾斷言,身患絕症的他最多能夠活兩年。不信命的霍金雖然被牢牢的禁錮在輪椅上,但他的精神卻不允許自己在輪椅上結束尚未開啟的人生旅程。
1965年,23歲時他取得了博士學並位留在劍橋大學進行研究工作。
1973年之後,31歲的霍金開始研究研究轉向了量子引力論。並在考察黑洞附近量子效應的時候發現黑洞輻射效應。
1980年之後,38歲的霍金的興趣轉向了量子宇宙論,提出了能解決宇宙第一推動問題的無邊界條件。
1985年,43歲的他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被徹底剝奪了說話的能力,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
1988年,46歲的他出版了《時間簡史》,為我們揭示了宇宙本質的奧秘,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
至此,距離醫生斷言霍金活不過2年已經過去了25年,霍金依然在鬥志昂揚的活躍在理論物理研究的最前沿,而病痛則早就被他狠狠地扔進了垃圾桶。並不是命運停止了對霍金的捉弄,而是來自的命運的捉弄與嫌棄全部成為霍金不斷成長與進步的力量。
在我們這些所謂的正常人看來,霍金是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無助地坐在輪椅上的不能生活自理的「廢人」,但他的思想卻使人們遨遊到廣袤的時空,幫助人們解開宇宙之謎。
在失聲之前,為了更好的研究,不讓不能動,無法言語的生理障礙影響自己的研究與和其他的人的交流與探討。他努力用非常微弱的變形的語言進行交談,即便這種變形的聲音往往讓初次交談的對象無法理解。他不能書寫,即便看書也必須依賴一種翻書的機器,參閱文獻時更是需要人幫忙,將文獻每一頁攤平放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後驅動這個為他量身打造的輪椅,如蠶吃桑葉般逐頁閱讀。但凡看到他閱讀的人,無不感慨人類中居然有這般堅強意志追求終極真理的靈魂,無不從內心深處對霍金的執著與不屈感到佩服與敬意。
身體上的苦難不但沒有讓霍金變得消極,在生活中他還主動將自己的心態傳遞給別人。疾病已經使他的身體嚴重變形,頭只能朝右邊傾斜,肩膀左低右高,雙手緊緊並在當中,握著手掌大小的擬聲器,雙腳則朝內扭曲著,嘴近乎歪成了S型。每次向周圍的人傳遞微笑時,給別人的形象都是「齜牙咧嘴」的模樣。但即便,溫暖與陽光也會感染每一位與他接觸過的人。
用身殘志堅已經不足以形容這位科學巨匠了,他活著的每一天都是對上天不公的抗爭。看看現在的我們,生活的不如意、事業的不順心,家庭的不和睦,和霍金相比便微不足道了。努力生活,活出精彩的人生,即便遇到困難也不要放棄,勇敢地闖過去,一片新的天地正在等著我們,面向陽光,必見朝陽!
只要生命還在,請你相信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與其花時間應付以後不理想的生活,不如花時間造就你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