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柏。
柏,為柏科側柏屬的一種常綠喬木或灌木,也是柏科植物的通稱,包含側柏、圓柏、扁柏、花柏、刺柏、鋪地柏、羅漢柏等多種。
《柏子圖》軸(明)項元汴繪
柏堅毅挺拔,蒼翠大氣,不畏風霜雨雪,經冬不凋,是生命力強勁的代表樹種。中國歷來就有松柏延年、萬古長青之說。
最早以柏為姓的人,就得了柏之正氣、頑強與安然。
中國郵政發行的《中國古代神話》之「嫘祖始蠶」和「伏羲畫卦」
一
為樹,頗有傳奇
柏,長久、俊秀、實用、清香,很早就是人們心中的傳奇。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將柏的概貌娓娓道來:「其樹聳直,其皮薄,其肌膩,其花細瑣,其實成梂,狀如小鈴,霜後四裂,中有數子,大如麥粒,芬香可愛。柏葉松身者,檜也。其葉尖硬,亦謂之栝。今人名圓柏,以別側柏。松葉柏身者,樅也。松檜相半者,檜柏也。峨眉山中一種竹葉柏身者,謂之竹柏。」柏,別稱椈,與「伯」相通,古多假借為「伯仲」之「伯」。
北宋學者陸佃將柏的作用撰寫在訓詁書《埤雅》裡:「柏有數種,入藥惟取葉扁而側生者,故曰側柏。」側柏又稱柏、柏樹、香柏。柏是很亮眼的,特別是柏葉,風姿獨特。她不像別的樹葉一樣,總是有著微微的梗、細細的杈,刺刺地難以平整。她是光滑的,細膩的,柔潤的,摸在手心裡,如絲,如玉,似乎可以和肌膚融為一體。加工成藥材之後,她的顏色變成了灰黑,那形狀依然清晰明了,閃著安靜的睿智的光。難怪,柏葉可以潤澤肌膚、養發生發呢。北宋醫藥學家唐慎微所撰《證類本草》裡的《梅師方》中就特別介紹說,將柏葉陰乾,研成粉末,和著麻油塗於頭皮上,可以促進頭髮再生。
柏的種仁也別有內涵,柏的種仁即柏子仁,又名柏實、柏子、柏仁、側柏子,呈長卵形或長橢圓形、油潤飽滿、顏色黃白,中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稱其「主驚悸、安五臟、益氣、除風溼痺,久服令人潤澤美色、耳目聰明、不飢不老、輕身延年」。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亦云:「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補,辛而能潤,其氣清香,能透心腎,益脾胃,蓋仙家上品藥也,宜乎滋養之劑用之。」
這幾分嫋嫋的仙氣,也飄在那古老的傳說中,更加驗證著柏的強大。
傳說在漢武帝時期,終南山中有一條便道,為往來客商馬幫的必經之路。有一天,人們傳言山中出了個長發黑毛的怪物,可以跳坑跨澗、攀樹越嶺,靈如猿猴,快似羚羊。於是人心惶惶,商賈非結夥成群不敢過山。消息傳到縣官耳中,縣官懷疑是強人剪徑而耍的花招,便命令獵者圍剿。獵者密圍獲之,發現捕獲的怪物竟然是一位生有烏黑毛髮、身著柏樹葉、面目年輕的女子。這女子說,她原是秦王的宮女,秦王被滅後逃入終南山,饑寒交迫,遇一白髮老翁,帶她至柏樹下,教她飢食柏子仁、柏葉,渴飲柏汁。宮女一一照做。初時只覺得苦澀難咽,日久則滿口香甜,舌上生津,以至於不飢不渴,身輕體健,夏不覺熱,冬無寒意,時逾百歲仍不見老。
食之養身、用之護體、觀之悅目、聞之清香,柏由內至外,都符合人們精神上和物質上對「堅定長久」的追求。
二
為姓,源遠流長
遠古的人,也早就像傳說中的白髮老翁,通曉柏之性,表達著對柏的熱愛和崇拜。
最全面最執著的表達者是伏羲時期的柏皇氏,史籍中也寫成柏黃氏,他們以柏為姓、視柏為圖騰、將柏作為族團的徽號。他們相信柏有特異神力,希望自己的部落、子孫後代可以託柏之庇護,與柏齊壽,與柏共強。
柏芝是柏姓始祖。南宋文學家羅泌在《路史·前紀六》載道:「姓柏名芝,是為柏皇。」西漢《急就篇》曰:「古帝有柏皇氏,其後為柏氏。」作為柏皇氏部落首領,柏芝也直接被稱為柏皇、柏皇氏。
柏氏是古姓中的貴族,古籍《命歷序》記載:「柏皇出搏桑之陽,駕雲龍上下。」史籍《漢書·禮樂志》說:「柏皇獨樂六龍」。六龍,就是六匹駿馬,一般指天子出巡時的車駕規格。柏皇氏乘坐六龍之車,可見其地位在當時非常顯赫。他曾協助伏羲治理天下,立下諸多功勞,卻從不自滿,也無所欲求,深得伏羲信任。
以柏為姓,便浸潤著柏的獨特稟性,頗有幾分奇巧。
柏性堅固,指向西方,宋代醫藥學家寇宗奭曾感慨:「予官陝西,登高望柏,千萬株皆一一西指。蓋此木至堅,不畏霜雪,得木之正氣,他木不及。所以受金之正氣所制,一一西指也。」魏子才《六書精蘊》亦云:「萬木皆向陽,而柏獨西指,蓋陰木而有貞德者,故字從白。白者,西方也。」在五行學說中,西與金、白相合,白也是「柏」字的一部分。
柏芝及其最早的後裔也與「西」有關。確切地說,他們與西平(今河南駐馬店西平縣)有關,當時,柏芝住在皇柏山(今河南開封陳留),「立於正陽之南,是為皇人山。」其後裔大約於黃帝時代在西平建有柏子國,也稱柏國,開國君王是黃帝的臣子柏高。西平之來歷和位置如東漢學者桑欽的《水經》所說:「(潕水)又東國西平縣北。」也如北魏時期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所註:「縣,故柏國也……漢曰西平,其西呂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
不知是柏芝先居於西平,才發現柏之「西」性的;還是先發現柏之「西」性,才居於西平的呢?然我們知道,柏與柏姓,早就脈脈相連。而且,柏姓一直將柏性之堅韌和綿長發揚。
出生於西平的柏國姑娘——西陵氏之女、軒轅氏黃帝的正妃嫘祖,還把柏之「白」性發揚到了極致。《史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西平離黃帝定都之地新鄭不遠。嫘祖發明了植桑養蠶、繅絲織絹之術,肇造衣飾文明,結束了人類以獸皮和植物為衣的歷史,史稱「嫘祖始蠶」,嫘祖被後人稱為「人文女祖」「蠶神」,她和黃帝一道開創了中華男耕女織的農耕文明。西平也成為中華民族養蠶、繅絲的發源地以及嫘祖文化的原生地。
春秋時期,作為小諸侯國,柏國依附於強大的齊國,過了一段「好日子」。史籍《左傳·僖公五年》記載:「江、黃、道、柏方睦於齊」。春秋末期,柏國「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中國姓氏尋根》記載了這一脈絡:「黃帝時有地官(司徒)柏常、帝顓頊有師傅柏亮父、帝嚳有師傅柏昭、帝堯時有柏成子高。西周時,柏國君(柏囧)曾任周的太僕,唐代有左拾遺柏耆,明代有延安指揮史柏英,清代有書法家柏謙。」
雖國不在,但這些柏姓者始終以「柏」為姓,代代相傳,不僅是柏皇氏後裔的精英,也是後代柏姓族人的先祖。
三
為人,柏性至安
柏的風採,藏著不同尋常的安然與平和。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珊瑚柏樹盆景
柏芝當然是最懂柏的,他帶領族人食用柏實、柏葉,還將柏木燒炭取火做熟食。伏羲推演出的先天中華太極八卦圖,就得益於柏芝和柏木炭。
那天,伏羲帶著柏芝一起尋找食物,經過一條大河時,突然聽到一聲炸響,眼前出現一幅奇特景象:一隻龍首蛇身的物體,從河水中心飛出,見到伏羲後便精神抖擻,背上龍鱗閃閃發光,彎曲纏繞成一組圖案。伏羲見狀連忙頂禮膜拜,顧不上其他,柏芝則趕緊取出隨身攜帶的柏木炭,將所見景象畫在河邊大石上。景象消失後,柏芝將圖案獻給伏羲。伏羲藉此徹悟,創造推演出先天太極八卦圖。
當然,伏羲和柏芝看到的奇妙景象,也許只是海市蜃樓,抑或僅僅是傳說。然太極八卦圖卻由此產生。《易傳·繫辭下傳》記載:「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伏羲氏創造先天八卦,形成《先天易》。後來,神農氏創造連山八卦,形成《連山易》;軒轅氏創造歸藏八卦,形成《歸藏易》。周朝奠基者姬昌(西伯昌、周文王)在被商紂王囚禁的7年間,悉心鑽研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繹改造出後天太極八卦圖,形成《周易》。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記載:「蓋西伯拘而演《周易》……」
太極八卦圖由太極圖和八卦圖組成。太極圖以同圓內的圓心為界,以近似「S」的曲線將此圓分為兩等分,像是兩條頭尾相交的魚,即陰陽魚。陽魚為白色,陰魚為黑色,陽魚頭部有個陰眼,陰魚頭部有個陽眼,表示萬物都在相互轉化、滲透,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相合,相生相剋,與現代哲學中的矛盾對立統一說相符。八卦有八種基本圖形,用「—」和「--」符號組成,名稱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以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表示陰、陽的相互作用是產生萬物的根源。
天地的秘密就是如此簡單明了,唯陰陽而已。太極八卦圖中蘊含的和諧、對稱、平衡、循環、生生、穩定等原理,如果用一個字概括,那便是「安」。
「安」,也是柏的精髓啊。清代醫藥學家徐靈胎曰:「柏得天地堅剛之性以生,不與物變遷,經冬彌翠,故能寧心神斂心氣,而不為邪風遊火所侵克也……」那能夠補氣養血、寧心安神的中成藥柏子養心丸就是以柏實為主,配以枸杞、麥冬、當歸、黨參、棗仁等精製而成的,主治心氣虛寒、心悸易驚、失眠多夢、健忘等症。
遙想那傳說中的宮女,進入深山得柏實、柏葉保住性命後,那顆經歷磨難的心,一定會比在森嚴複雜、勾心鬥角的皇宮裡要從容和平靜。心神安定了,才能夠得道、自在、逍遙。如同嫘祖,在太陽底下捋動閃著縷縷金光的白色蠶絲,為人們製衣時湧上的安寧。
是的,要想身心康健,安心,養心,才是最重要的。心正,心靜,氣才順,血方足;氣血和順,身乃健。立於世間,方能成為真正大寫而長久之人。可惜,現代很多人,都不懂得這個道理。
柏,因為能夠稟承天地之正氣,便更有了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傲然與昂然。「柏之性不假灌溉而能壽也」,憑藉自身的頑強、正直與不畏,柏構築了一個永不衰老的神話。
柏姓與柏,相依相伴,在翠綠枝葉間,散發著自然醇香。
(原標題:植物中的百家姓 以柏為姓 至堅且安)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管弦
流程編輯:u00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