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27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吳月芳 李秋雲)福建人常說「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但在泉州,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老陳家和老林家人雖是最多的,卻達不到一半這麼多。黃姓位居第三,鄭姓卻被拋出十名之外。近日,中國最新版百家姓排行榜出爐了,引發眾網友關注。昨日海都報A18版報導,援引新華社消息:「王李張」成全國前三大姓氏,「你的姓排第幾」成為網友熱議話題。
想知道泉州百家姓排行榜嗎?昨天,海都記者前往泉州市統計局,為讀者找到了答案。
泉州族姓多元化
泉州市統計局根據2010年泉州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出泉州常住人口的姓氏分布。泉州常住人口8128533人,排名前十位分別為,陳、林、黃、王、李、張、吳、劉、楊、許。
泉州以陳姓為首,有827630人,佔泉州常住總人口的10.18%,超過一成。泉州百家姓之末「紀」姓,僅有7000多人。
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最新版百家姓排行榜上,「王」姓者最多,有9468萬人,佔總人口的7.1%。前20大姓氏是:「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周吳徐孫馬胡朱郭何羅高林」。
族姓多元化是泉州人口最大特色,泉州族姓多來自北方,尤以河南為最。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名譽館長王連茂認為,中原人大舉南遷時,閩越人的去向不容忽視。有學者提出,唐朝時政府為了改變民族關係,對閩越世家給予為官機會,並與中原人逐漸統一姓氏。你可知道有「溫陵甲第破天荒」之美譽的唐朝進士歐陽詹,其實就是越族豪門的後裔?這是與他同榜大文豪韓愈在悼念歐陽詹的文章中提及的事。但是,雖談閩南祖先由來,言必稱中原,卻未必盡然,泉州人實際上也多少流淌著閩越人的血液,還有一部分是宋元時期定居下來的阿拉伯、波斯人的後代。
姓氏組詞趣味多
泉州市姓氏文化交流協會,本月剛剛成立,其協會秘書長林永平,長期專注於家族史研究,多年田野調查,並四易其稿,完成《泉州姓氏分布指南》一書。
書中提及,如果拿泉州姓氏組詞,非常有趣。比如「薑湯」,可保「康安」;「留學」則「經費尚餘」;有「黑綠藍白」,也有「史學」、「經章」。姓氏還足以湊成名人的名字,比如「董卓」、「王安石」、「馬季」。美酒「高粱」、「杜康」。把這些詞分開,每個又都是泉州姓氏。
據泉州文史文獻考證,泉州有380多個姓氏都只有一個人,並列倒數第一。把姓氏放在一起,還有色香味俱全之感,如「麗」、「豔」、「香」、「飯」、「宴」。有的姓氏散發著原始圖騰味兒,如「猴」、「狼」、「狐」。竟然還有姓「妹」和姓「哥」的,可謂趣味十足。
根據泉州市統計局數據,泉州百家姓中,「歐陽」、「上官」這兩個複姓進入前一百名,均有7000多人。歐陽較多分布在南安、晉江,泉州上官氏則主要出自安溪。
泉州十甲姓氏掌故
陳
狀元陳,排全國百家姓第5名。「陳」得姓於周朝初年,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後代。
在A4紙大小的《泉州姓氏分布指南》一書裡,陳氏分布區域整整用了兩頁半才羅列完。鯉城、豐澤、洛江、晉江、石獅、南安、惠安、泉港、安溪、永春、德化,幾乎沒有陳姓不涉及的縣區。
陳氏的郡望堂號是潁川、南院、飛錢、碧石、筍山、奎星、涵江。(郡望堂號:古稱郡中為眾人所仰望的貴顯家族,大多有本家族的「堂號」。堂號,本意是廳堂、居室的名稱。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堂號成為同姓族人的共同徽號。同姓族人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廟的匾額上題寫堂名)
林
榜眼林,在全國百家姓中排第20。林姓始祖源自商朝名臣比幹;也有源自姬姓的,是周平王小兒子姬開,子孫以他的字為姓。
林氏支派繁多,泉州各地都有,而且頻繁向外播遷,省內外海外分布廣泛。林氏郡望堂號:西河、九牧、金紫。
黃
探花黃,在全國目前排名第7。黃姓起源有三支,出自嬴氏、金天氏,或起源古代南方的蠻族。在泉州,黃氏有三大流派,分別是紫雲黃、莆陽黃、燕山黃。黃姓的人數,比林姓少12000人。
黃姓知名度最高的,當屬捐贈土地建開元寺的紫雲黃氏開基始祖黃守恭。泉州黃氏郡望堂號有江夏、紫雲、莆陽、龍溪、燕山、金墩、雁塔、文山、文獻、岑江。
王
第四名王,在全國可是第一名。王姓主要流派太原王和琅琊王,都出自姬姓。
在泉州王氏以王審知、王審邽後裔居多,多望族多大族,如,南安「貴峰王」、「橋亭王」、「金坑王」;晉江的「沙塘王」、「丙洲王」;安溪的「長坑王」、「華美王」、「文坪王」;石獅的「伍堡王」等。
泉州王氏郡望堂號有太原、開閩、馬坂、金山。
李
第五名李姓,位居全國第二。李姓出自嬴氏,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後裔。泉州李姓最大支派之一名為「五山李」,始祖名叫李君懷,共有五子。五個孩子繁衍於漳泉五座名山,所以有「五山李」的稱呼。
李氏在泉州的晉江、南安、安溪分布比較密集。李姓名人在泉州有不少,比如明代思想家李贄、清代名宦李光地、現代革命英烈李子芳和著名僑領李光前等。泉州李氏郡望堂號有隴西、趙郡、儒林。
張
第六名張姓,穩居全國第三。張姓起源於古代冀州的清河流域。西晉末,中原入閩有13姓,其中就有張姓。
泉州張氏集中分布在晉江、惠安、南安、安溪等。泉州張姓的郡望堂號是清河、南陽、儒林、鑑湖。
吳
第七名吳氏,位居全國第十。主要源自姬姓,發源地在江蘇省無錫一帶。吳姓入閩最早始於吳王夫差亡國之後,吳氏子孫被迫流亡。
泉州吳氏宗支繁多,繁衍廣泛。比如晉江磁灶、龍湖、安海;鯉城浮橋;惠安東橋;南安向陽;安溪感德;永春錦鬥等。泉州吳氏郡望堂號有讓德、延陵、至德、種德。
劉
泉州第八姓氏劉,位居全國第四。劉姓一支源出於祁姓。福建的劉氏大都是漢代居住在江蘇彭城被封為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
楊
在泉州排名第九,在全國則排名第六。楊也是出自姬姓,泉州楊氏大部分為唐末楊安隱所傳。泉州楊氏在安溪蘆田、尚卿、龍涓有比較密集的分布。還有在晉江、石獅一帶,有芙蓉楊氏分布在30多個鄉鎮,人數達到7萬多人。泉州楊氏郡望堂號弘農。
許
躋身泉州第十大姓的,在全國百家姓中被甩出了前20。許姓出自姜姓,是上古三皇之一炎帝神農氏的後裔。福建有一百多支許氏繁衍到臺灣。
泉州許氏郡望堂號有高陽、汝南、河南、瑤林、蓬山、西花、賜恩、鳳山、三山、蕭山。
人數單位(千人)
1陳 827.63 2林 528.02 3黃 516.00 4王 476.27 5李 391.52 6張 366.31 7吳 326.93 8劉 242.15 9楊 195.27 10許 181.95 11鄭 181.82 12蔡 178.14 13蘇 173.84 14洪 138.94 15莊 113.47 16曾 112.91 17謝 111.06 18郭 101.39 19周 93.90 20葉 75.46
21施 70.73 22潘 69.69 23何 69.13 24徐 68.77 25柯 56.28 26胡 53.89 27邱 49.98 28顏 47.00 29朱 46.98 30賴 46.07 31呂 43.59 32傅 42.42 33羅 42.02 34廖 41.23 35趙 38.42 36餘 37.00 37高 36.87 38戴 36.00 39孫 35.81 40彭 35.31 41康 35.05 42汪 34.84 43梁 34.76 44鍾 33.02 45盧 32.31 46杜 31.88 47姚 31.14 48丁 30.99 49尤 30.60 50唐 28.31
51蔣 27.08 52魏 25.83 53江 25.35 54鄧 25.14 55連 22.71 56董 22.03 57沈 21.36 58方 21.11 59關 20.97 60白 19.42 61程 19.10 62詹 18.79 63駱 18.17 64馮 17.15 65龔 16.95 66翁 15.85 67田 15.63 68雷 14.79 69侯 14.44 70章 14.42 71馬 14.35 72石 14.21
73熊 13.78 74鄒 13.69 75卓 13.40 76季 13.29 77袁 13.29 78溫 12.76 79柳 12.37 80陸 12.36 81曹 12.21 82譚 11.42 83範 11.42 84宋 11.11 85任 10.54 86易 10.37 87向 10.20 88龍 10.09 89童 9.89 90萬 9.84 91貢 9.55 92夏 9.36 93姜 8.41 94韋 8.38 95湯 8.08 96歐陽 7.57 97上官 7.45 98秦 7.32 99伍 7.23 100 紀 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