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杉均屬於裸子植物、松柏綱。
為什麼是裸子植物呢?因為它們的種子,沒有果皮包被,全是裸露在外的。
比如松樹的松果,松果算是果實,但卻沒有果皮,裡面的松籽就是裸著的。
裸子植物是不開花的,它們只有雄球果、雌球果,裡面分別蘊含著花粉和卵子,雌球果受了精就可以結種子。球果的外形都是松果(松塔)那樣的。
雪松: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Moroccan_Atlantic_cedar.jpg
那麼,松、柏、杉怎麼區別呢?
一般情況可以看葉子:
松:針葉挺蓬鬆,所以它叫松。比如:雪松、黃山松、馬尾松等。
柏:葉子細條形,但是細看的話,其實這細條葉是由許多鱗片狀小葉所組成。大家看「白」這個字,是不是有點像小格子鱗片葉組成一個長條子(對不起,蒼耳老師這裡又要牽強附會、強行解釋了:),所以古人叫這樣的樹為「柏」。常見的柏有柏樹(側柏)、龍柏、羅漢柏等。
柏樹: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Thuja-orientalis.jpg
杉:常為羽狀複葉,「彡」(shān)就代表羽狀複葉,所以此種裸子植物就叫「杉」,可見漢字真是挺傳神的。經典的杉有水杉、巨杉、紅杉、雲杉等。
水杉: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Metasequoia_young_female_cones02.jpg
在中華文化裡,松柏的地位非常高。
比如「歲寒三友」就是:松、竹、梅。
《史記·龜策列傳》云:「松柏為百木之長。」
《論語》之中孔子說:「歲寒,而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而《晉書》則記載:「顧悅之字君叔,少有義行。與簡文(東晉第八代皇帝司馬昱)同年,而發早白。帝問其故。對曰:『松柏之姿,經霜猶茂。蒲柳常質,望秋先零。』 簡文悅其對。」~這裡就是用松柏之長青,對比蒲柳(香蒲、垂柳)之秋零。
《禮緯含文嘉》(漢代一本註解禮經的書)云:「天子(陵園)樹松。諸侯柏。大夫欒。士槐。庶人楊。」~這就是說,在那個封建等級社會,人活著分三六九等,人死了在墳頭種什麼樹也是有規矩的,天子墳頭種松樹(因為松樹是百樹之長),諸侯墳頭種柏樹,大夫(政府官員)墳頭種欒樹,士(文武之士,四民之首)的墳頭種槐樹,你我庶民種楊樹。
杜甫《蜀相》詩云:「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成都)外柏森森。」~諸葛孔明的祠堂,柏木森森,這個和古代的禮制是相符的,諸葛丞相爵封武鄉侯,所以其陵園和柏木相稱。
柏樹: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PlatycladusOrientalis2.jpg
那麼杉的地位怎麼樣呢?
文化地位要低一點,但這是有原因的。杉木由於偏愛溫暖潮溼的氣候,在中國古代主要分布於江南,比較遠離文化中心-中原。所以,在古代經典中,比較少提到杉木。
杜甫《詠懷古蹟-其四》云:
「蜀主(劉備)窺吳幸(臨幸、大駕)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白帝城的行宮)。
翠華(天子出行所用的翠羽旗)想像(這是杜老師的神遊)空山裡,玉殿虛無(化為烏有)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各個節令)伏臘(伏天臘月)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這首詩裡面,由於劉備是蜀漢的皇帝,所以,在其昔日的行宮「永安宮」近旁的」古廟、野寺」會栽種許多松樹以為紀念,至於杉樹呢,應該是在寫實兼陪襯,杜老師這裡是親眼所見、有感而發,所以叫「詠懷古蹟」嘛。
水杉: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Metasequoia_Glyptostroboides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