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精彩回顧
仍沿用舊教材的省市的同仁,閱讀以下變化圖解,對您的教學有一定的借鑑作用。如細胞骨架從小字移至正文,那麼我們是否應該在平時教學中稍微重視這個知識點,而對於植物細胞溶酶體的問題進行弱化,甚至不提呢?科學家訪談:更新
細胞學說:內容(第3點:新細胞是由老細胞分裂產生的)有微調;命名細胞的科學家名字由「虎克」改為「羅伯特·虎克」,為了區分「列文·虎克」(觀察到真正的細胞者)。增加細胞學說的意義的具體內容:細胞學說解釋了動物和植物的統一性,從而闡明了生物界的統一性。同時,對細胞學說的3個方面具體內容做了詳細的解釋。
藍藻:更名為藍細菌。「色球藍細菌」「顫藍細菌」和「念珠藍細菌」念起來是不是有點兒拗口?
水:「組成細胞的主要化合物及相對含量」中水的含量有變化:85%~90%→70%~90%(但總和不為100%,值得注意);增加水是細胞內良好溶劑的原因以及水的比熱容較高的原因(從分子角度考慮)。學科交叉。
多糖:增加幾丁質內容,補充多糖的種類。
二糖的定義:植物細胞可以吸收蔗糖,膜上也有相應載體。
脂肪:增加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和甘油內容;脂肪的檢測刪掉蘇丹Ⅳ和勻漿法。
胺基酸:組成人體的胺基酸有21種,多了硒代半胱氨酸(組成生物體的胺基酸有22種,又多了吡咯賴氨酸)。不必糾結數字,「約20種」是最準確的說法。這裡有兩個變化:一是沒有強調嬰兒是9種了,二是給出了8種必需胺基酸的名字。
蛋白質:肽鍵更改為連接兩個胺基酸的化學鍵。以圖示的形式增加了蛋白質的四級結構。
細胞膜:又稱質膜。
糖被:與蛋白質或脂質結合的糖類分子叫作糖被。
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圖中不再有溶酶體。
細胞骨架:進入正文。科研熱點。
分泌蛋白的合成與運輸:新增「粗面內質網」和「光面內質網」概念。更詳細,增加了游離核糖體如何參與反應。新教材對分泌蛋白合成過程的表述更具體更準確更科學,基本與高等教材無縫對接。
同位素標記法:明確指出15N、18O為穩定同位素,糾正錯誤認識。
第4章 細胞的物質的輸入和輸出
轉運蛋白:增加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的介紹,明確了協助擴散有兩種形式。
協助擴散:也叫易化擴散。
水分子的跨膜運輸:明確水有兩種運輸方式,更多是協助擴散。
胞吞與胞吐:改為宋體字,強調其意義。明確胞吞胞吐屬於跨膜運輸,需要膜蛋白的參與。
ATP:更名為腺苷三磷酸,廢除「~代表高能磷酸鍵」的說法,增加ATP為主動運輸供能的機制。
新教材沒有提到「高能磷酸鍵」,而是作出了解釋「這是一種特殊的化學鍵,不穩定,具有較高的轉移勢能。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時脫離下來的末端磷酸基團與其它分子結合,從而使其它分子變化」,並以圖示形式詳細描述了ATP如何為鈣離子載體蛋白提供能量。這一部分知識改變較大,需要老師予以特別關注。
以前曾稱化學鍵「~」為「高能磷酸鍵」,但實際上該名稱是不確切的,因為一種化合物水解時釋放自由能的多少取決於化合物整個分子的結構,以及反應物自由能與產物自由能的差異,而不是由哪個特殊化學鍵的破壞所致,實際上並不存在「鍵能」特別高的高能鍵,因此「高能磷酸鍵」的概念被棄用。
有氧呼吸:釋放能量的數據,舊教材是1161KJ,新教材是977.28KJ。
細胞呼吸:以小字形式補充了細胞呼吸是代謝的樞紐的一段話,突出細胞呼吸的意義。
增加了一個思維訓練的欄目,其實就是線粒體的內共生起源學說。
光合作用:新增光譜概念,及陽光穿過三稜鏡圖。
光合作用發現歷程:刪除。
光合作用原理:增加關於希爾反應的內容,增加了阿爾農的實驗,在正文中直接提及氧化型輔酶II,光反應將光能轉化為ATP和NADPH中的化學能不再用【H】這種簡化形式表示NADPH。與大學教材接軌,增加了光合作用這一知識點的難度。
暗反應:也叫碳反應。小字部分提到了C3和C5的化學本質。
化能合成作用的內容:改為小字內容,弱化了這一知識點。
著絲點:改稱為著絲粒。(筆誤:下移2行)
有絲分裂:不包含分裂間期。分裂間期獨立,有絲分裂不包含分裂間期,描述為「分裂間期結束後,開始進行有絲分裂」。分裂間期+有絲分裂,分裂間期+減數分裂(減數分裂Ⅰ+減數分裂Ⅱ)。
無絲分裂的知識:改為一段小字,弱化了這一知識點。
細胞癌變的內容:調整到了必修二中。
龍膽紫:改稱為甲紫溶液。
細胞分化:內容中明確提出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的用語,增加了一個非洲爪蟾的核移植實驗。
細胞全能性的定義:修改為「細胞經分裂和分化後,仍具有產生完整有機體或分化成其它各種細胞的潛能和特性」。並明確指出「受精卵也是具有全能性的。」提到了「臍帶血幹細胞」的概念。
細胞衰老:將「自由基學說」和「端粒學說」升級為正文內容,顯示了這一知識的重要性。
細胞死亡:明確指出包括凋亡和壞死兩種方式。
細胞自噬:以一大段小字的形式增加了關於「細胞自噬」的知識。
《分子與細胞》模塊教材的知識體系是以生命的系統觀為基本統領,分別介紹了系統的組成、結構、功能和發展。在第1章中建立的是生命的系統觀(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和系統的層次性),體現生命系統的層次性,第2~5章分別從生命系統的組成、結構、功能的方面對細胞這個基本的生命系統進行了介紹,體現了生命系統的整體性和開放性。第6章回到了系統的發展,闡述了細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的機制和特徵,體現了生命系統的動態性。
下圖展示了《分子與細胞》模塊教材的框架結構體系和組織主線。
文末,插播一則消息:近期,生物銘師堂開通了教師教學研討群,僅幾天就爆滿啦,研討氣氛融洽。現開通教學研討二群,歡迎教師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或聯繫微信13576001762加入,不建議重複入群。新老教材《分子與細胞》目錄對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