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是社交的第一動力。」
說這句話的大宇微微眯著眼睛,按照男性每七秒鐘就會想一次某事的頻率,在一個標準的葛優癱的姿勢下,他剛剛已經產生了三次衝動。
這是一股巨大的洪荒之力,把顧大宇這個昔日的陽光型男從bong的創業之路中拉了出來,重新灌入到了一個新的項目中去。它的名字叫「秒播」。從在阿里做「來往」開始到現在兜兜裝轉,今天,這個懷胎三年的的社交小哪吒終於降生了。
抓住那跟最粗壯的——信息流
從去年十月份開始,大宇就在研究「直播」這個神奇的領域。那個時候,適逢他在重啟一本已經被翻爛了的書,麥克盧漢的《理解媒介》。如果說愛因斯坦識破了一切發生於物質世界的基礎規律,弗洛伊德揭示出一切欲望的來源,那這本書就是一切信息運轉規則的大百科全書。
綜合麥克盧漢的觀點之後,大宇認為網際網路上面絕大部分信息都是一個「拷貝」,所謂「拷貝」的特點就是可以無限分發,它的生命周期取決於被什麼東西激活。而實際上,「分發成本為零」就是網際網路對信息世界最大的貢獻。
然而,移動網際網路催生出的「直播」就和「拷貝」產生了饒有趣味的對立,因為直播一個是實時互動形態,是最貼近於真實生活本身的,相當於讓人具備了瞬間移動的能力。直播之火已經眾所周知,當下,各路直播玩家從戶外直播、體育直播、演唱會直播一路實驗下來,最後都回歸到了「秀場直播」。「這就像在打一個RPG遊戲,土豪和土豪打,屌絲圍觀,主播是地圖」,在這三方博弈之下,秀場直播的高效統治了當下的直播大潮,也帶著一種娛樂至死的頹廢和空虛感闖入了尋常百姓家。
「創業必須在信息流粗壯的地方。就像衝浪一樣,浪很大,才好衝。」所以,好的商業方向,就是比大部分人都提前抓住那根最粗壯的信息流。
花了10年在做社交的大宇身上有著強大的信息敏感,當然也有深厚的社交情結。他認為,社交網絡是信息流的分配器。本來一心希望藉助bong來實現「萬物互聯」,現在看來以人為ID而被動產生的信息流並沒有真正的茁壯起來——但是直播呢?研究直播半年多以來,大宇的渾身充湧的精氣神再次被激活,心裡重新創業的小蟲開始嗷嗷嗷叫喚。這個口子上,這個粗大的信息流裡,完全有可能誕生出一個現象級的產品。
召喚宇宙洪荒之力:一場高雅的性
「除非你有大腿可以抱,否則,只能藉助「性」本身存在的洪荒之力,一個普通陌生人社交項目才有可能平地起來。」
如果說唯有時間和愛不可辜負,那麼唯有「打炮、健身、旅行」不能被網際網路替代。實際上,當下的AR/VR和各種技術,已經可以解決掉人類的絕大部分的欲望,比如說最深重的無聊,還有無聊背後的洪荒之力。
故而,以最火的陌陌和探探為代表的陌生人社交已經在中華大地上爬行了數年,年輕人YP、麼麼噠成了風尚,連咪蒙都說「汙一點的女生才可愛」。借著這股春風,大宇這個新的直播項目的話題顯然喜聞樂見,而且大張旗鼓。一天發六條段子以上的大宇,現在朋友圈都是小黃圖。
然而,陌陌、探探雖然大火,但都是異步互動,都要問一句「在嗎」,尷尬半天等到對方有反應才可以繼續下一步行動。而直播不同,是實時互動,像微信搖一搖一樣可以直接開始交流。從這個底層邏輯的差異點出發,「秒播」嚴格遵循陌生人社交的規律,內測了兩個多月、迭代了20多個小版本之後,終於確定下來這樣的呈現方式:
1、 女性視角
倡導「撩漢」,隨機配對異性進行視頻聊天。有了妹子才有漢子,有了供給才有需求;
2、半屏視窗
正在進行陌生人配對的兩個視頻直播的窗口是一樣大小的,都是半屏。大宇曾經在朋友圈做過一個小調查,95%的人看A片都會全屏。一樣大小的視窗可以從外部環境上抑制一些不良衝動;
3、守:蒙板
一開始兩個屏幕都有一層「蒙板」。用戶可以選擇主動去掉蒙板,如果三分鐘聊天完成就可以成為好友。這是大宇口中的「守」,有一道心理防線;
4、攻:點讚
可以為對方點讚,贊的形狀是一個屁股一樣的紅心,點一個贊要1毛錢。這是大宇口中的「攻」。
一守一攻,大宇還是在追求產品上的極簡。同時,為了應對「工信部對我們進行的友善的管理「,洪荒之力噴薄而出的時候必須要做一些手動壓制。經調查,之前所有的視頻輪盤幾乎都是給無聊的程式設計師做擼管之用,比如2011年的airtime。陸家嘴,優衣庫視頻的爆發,再度證明了這種解決欲望的工具會迅速劣幣驅逐良幣。所以,從內在邏輯上,也必須做出一個「端莊」的產品形態。
這就是「蒙板」的來歷,一場高雅的性。大宇所做的各種「小動作」,都是為了延緩秒播這個產品進入一個真正色情的序列。就如一個普通人走進垃圾場會忍不住吐口水,走進五星級酒店就不自覺很紳士一樣,環境可以塑造一個人的行為特徵,也可以有選擇的激發一個人的某些欲望。
一個創業才子的不惑之年
網際網路在創造一種新興的環境,也造就了一批新興的人類和新興的物種,就如同秀場直播乘風而起一樣。理論上,秒播也算是這個大潮中的新物種,完全有可能在這個大洗牌中跑到前列,但是大宇每次神採奕奕,試圖將他看到的未來繁華世界講述給其他人時,並不那麼經常得到同樣積極的回應。
這幾乎不是我認識的大宇。2013年我第一次見到他,他還那麼遙遠而陌生,玩鐵人三項,阿里來往負責人,放棄百萬年薪創業,bong創造了那麼多世界第一,任何一項履歷拿出來都剔透而傳奇。
今年,顧大宇四十歲。不惑之年,逼退了一個創業才子的風花雪月,清零之後再次出發,他顯得有些孤獨。
這可能是在並不如人所願的環境中久了,人慢慢變的內斂沉靜,也可能就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所有人都不真正了解我,我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做bong的時候,人們希望看到它的締造者陽光活力、控制欲旺盛。為了賣貨,他別無選擇的去應付這些場合,又恰好應付的自如得體。
但是不管怎麼說,頂著外界風風雨雨的壓力,還有另一側bong3HR的銷售奇蹟,這個風雲人物身上的爭議和他的眉尖一樣緊緊聳立。不過大宇現在反倒是寵辱不驚,有了幾分拈花微笑繼續講段子的神態。
談到當下所謂的寒冬,大宇笑道,「我是東北人,不怕冷。」
好歹是過了四十歲的人了好麼,創業苦短,莫再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