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億年前
曾經,在銀河系中,漂浮著巨大的氫和氦氣雲團,其數量可達數千個。但是,令人目眩的超新星爆炸卻改變了一切。
成千上萬的碎片砸向了星際雲,將其引爆,並以圓盤的形式在巖石和能量的漩渦中旋轉。隨著時間的推移,宇宙漩渦不斷加熱和收縮,然後一個密集的小圓盤聚集了宇宙碎片,並出現在中心。
隨著溫度的升高,稠密的中央圓盤炸成為一個年輕的原恆星。而圍繞原恆星的龍捲風並沒有減弱,相反,引力不斷將氣體、灰塵和碎片吸引到原恆星身邊。最後,年輕的原恆星變得更加熾熱,並開始了熱核反應。於是太陽誕生了。
大黃蜂
但是,並不是所有死去母星的殘骸都在恆星的灼熱中燃燒。數年以來,剩餘的熱碎片與塵埃混合在一起,並在宇宙的霜凍中冷卻。隨著它們的硬化,它們成為了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如鐵、矽、鎂、鋁和氧。
在新生恆星極其引力的作用下,這些元素在數億年的時間裡結合在一起。先是出現在不起眼的塊狀物中,然後出現在巖石和巨大的塊狀物中。最後變成巨大的物體,事實上,這就是原始的行星。
小行星繞著新生的恆星旋轉,並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群體。像兇猛的大黃蜂一樣,它們互相碰撞,削弱其能量,融化元素的輕薄外殼,並保留厚重的外殼。
這就形成了一個沉重的鐵芯和一個較輕的外殼。這也是宇宙中所有行星的結構。
太陽的出現
隨後,成熟的太陽爆發成一顆真正的恆星,其亮度非常大,一陣強烈的太陽風襲擊了相互碰撞的小行星。
太陽風將弱小的東西吹向太空。然後,它將巨大的小行星散布在太陽軌道上。這就是太陽系誕生的方式。
小行星互相碰撞,併吞噬較小的行星。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不斷變大。
小物體被吸引到行星上,同時,仍存在物體間的相互碰撞。其中一個物體斜著撞向地球,並破壞了地球的一塊地幔,但它本身被地球所捕獲。於是就出現了我們的月亮。
地球
在地球誕生的前幾周裡,在自轉和重力的作用下,最終使地球成形。一個以鐵和鎳的核心則出現在地球的中心,其溫度非常高。但是,它受壓力的密度的限制,以至於這樣的熱量不會融化內核。
一種由重熔金屬構成的外核,出現在固體核周圍。金屬以每年25公裡的速度在外核中流動,便形成了地球的磁場。
熾熱的地核發出熱氣流,導致地殼板塊移動,並形成大陸、山脈和海洋。
地球的核心被一層巨大的輕巖石所包圍,這些巖石無法承受行星中心的壓力,於是就被推得更高。地幔圍繞著這顆行星的核心,有數千公裡長的熔巖和巖石,這就是所謂的巖漿。
部分巖漿被向上推,並凍結,變成花崗巖、玄武巖、黑曜石,和其他石頭。冷卻後的巖漿與陸地和海洋形成了地球薄薄的外殼。
這就是地球和太陽出現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