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爆炸或是3.59億年前地球一次物種滅絕的「元兇」!

2020-11-22 騰訊網

想像一下,借著一顆爆炸的恆星的亮光來閱讀玩耍——它比滿月還要亮——這種體驗可能很有趣,但其實,這個場景是災難的前奏,正如我們所知,當輻射摧毀生命時。研究人員說,來自附近超新星的致命宇宙射線可能是至少一次大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而在地球巖石記錄中發現的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證實這一假設。

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的天文學和物理學教授Brian Fields領導了一項新的研究,探索了3.59億年前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的一次物種滅絕事件與天文事件有關的可能性。這篇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研究小組集中研究了泥盆紀-石炭紀的界線,因為這些巖石中含有成千上萬代的植物孢子,它們似乎被紫外線曬傷了——這是長期臭氧消耗事件的證據。

「在地球上的災難,如大規模的火山活動和全球變暖,也可以破壞臭氧層,但這些證據是不確定的時間間隔的問題。」菲爾茲說,「相反,我們認為,距離地球約65光年的一次或多次超新星爆炸,可能是造成臭氧長期喪失的原因。」

研究論文的合著者、研究生阿德裡安娜·埃爾特爾說:「為了更準確地理解這一點,今天最接近的超新星威脅之一來自參宿四,它距離我們超過600光年,遠在25光年的殺傷距離之外。」

該小組還探索了臭氧損耗的其它天體物理原因,如隕石撞擊、太陽噴發和伽馬射線爆發。「但這些事件很快就會結束,不太可能像泥盆紀末期那樣造成持續時間較長的臭氧消耗。」研究合著者、研究生傑西·米勒(Jesse Miller)說。

研究人員說,另一方面,超新星會產生雙重衝擊。爆炸立即使地球沐浴在破壞性的紫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中。隨後,超新星碎片的爆炸衝擊到太陽系,使行星長期受到由超新星加速的宇宙射線的輻射。對地球及其臭氧層的破壞可以持續10萬年之久。

然而,化石證據表明,30萬年的生物多樣性下降導致了泥盆紀-石炭紀的大滅絕,這意味著可能會發生多次災難,甚至可能發生多次超新星爆炸。「這是完全可能的。」米勒說,「大質量恆星通常與其它大質量恆星一起出現在星團中,而其它超新星很可能在第一次爆炸後不久就會出現。」

該小組表示,證明超新星發生的關鍵是在滅絕時期的巖石和化石中找到放射性同位素鈽-244和釤-146。「這兩種同位素今天在地球上都不是自然存在的,它們到達地球的唯一途徑是通過宇宙爆炸。」論文合著者、本科生Zhenghai Liu說。

在超新星中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就像綠香蕉,菲爾茲說,「當你在伊利諾斯州看到綠香蕉時,你就知道它們是新鮮的,你也知道它們不是生長在這裡的。像香蕉一樣,鈽-244和釤-146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腐爛。因此,如果我們今天在地球上發現這些放射性同位素,我們就知道它們是新鮮的,而不是來自這裡——同位素世界中的綠香蕉——因此也就知道它們是附近超新星冒著熱氣的槍。」

研究人員尚未在泥盆紀-石炭紀界線的巖石中尋找鈽-244和釤-146。菲爾茲的研究小組表示,他們的研究目的是確定地質記錄中的證據模式,以確定超新星爆炸的證據模式。

「我們研究的主要信息是,地球上的生命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菲爾茲說,「我們是更大宇宙的公民,宇宙介入我們的生活——通常是不知不覺的,而有時是兇猛的。」

此前,美國堪薩斯州沃希本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布萊恩·託馬斯在一項研究中提出,大約250萬年前和800萬年前附近的兩顆超新星爆炸,可能導致地球臭氧層分層次消耗,對地球上的生命造成各種影響。

特別是在250萬年前,地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上新世是一個炎熱而溫和的時代,它結束了,而更新世,一個重複冰川期被稱為冰河時代,開始了。地球軌道的自然變化和擺動可能是氣候變化的原因,但同時發生的超新星事件可以提供這一時期生命多樣性的見解。

這顆超新星被認為發生在距離地球163到326光年(50-100秒差距)之間。從這個角度看,離我們最近的恆星鄰星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離我們4.2光年。

託馬斯研究了來自超新星的宇宙射線通過大氣層傳播到地球表面的過程,他認為特別是在非洲,從更多的森林變成了更多的草原。物種豐度在上新世-更新世邊界發生了變化。雖然沒有發生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但總的來說,物種滅絕的比率更高,形成更多的物種,植被也發生了變化。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phys.org/news/2020-08-stars-mass-extinction-earth.html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8/17/2013774117

相關焦點

  • 超新星爆炸或是3.59億年前地球一次物種滅絕的「元兇」
    研究人員說,來自附近超新星的致命宇宙射線可能是至少一次大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而在地球巖石記錄中發現的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證實這一假設。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的天文學和物理學教授Brian Fields領導了一項新的研究,探索了3.59億年前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的一次物種滅絕事件與天文事件有關的可能性。
  • 超新星可能在3.59億年前造成了地球的大滅絕
    3.59億年前泥盆紀滅絕的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它被列為地球上生命的五種重大滅絕之一「大規模的火山活動和全球變暖等基於地球的災難也可以破壞臭氧層,但是對於所討論的時間間隔,這些災難的證據尚無定論。相反,我們建議距離地球約65光年遠的一次或多次超新星爆炸可能是造成臭氧長期消失的原因,」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布賴恩·菲爾德斯博士說。
  • 超新星爆發,或導致3.6億年前地球生命大洗牌?還會來一次嗎?
    但是,這只是眾多滅絕事件中其中的一次。從化石記錄來看,地球生命史上一共發生過五次主要的物種大滅絕事件,它們分別是4.39億年前的奧陶紀物種滅絕,3.59億年前至3.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2.01億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大滅絕,以及最著名的6600萬年前的
  • 超新星爆發導致3.6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
    對地球生命的進化來說,大滅絕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在撞擊地球,橫行於世的恐龍滅絕,哺乳動物才有機會登上地球生命史的舞臺。但是,這只是眾多滅絕事件中其中的一次。從化石記錄來看,地球生命史上一共發生過五次主要的物種大滅絕事件,它們分別是4.39億年前的奧陶紀物種滅絕,3.59億年前至3.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2.01億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大滅絕,以及最著名的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古近紀滅絕。
  • 3.59億年前,地球周邊發生一場超新星爆發,毀掉72%的物種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在地球46億年的演化史中,地球並不是一直都非常的太平,在地球生物的演化過程中,就曾經發生五次生物大滅絕。有關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多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都在研究之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3.59億年前的大滅絕發生了什麼。3.59億年前,地球72%物種被毀滅在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發生了第二次生物大滅絕,整個大滅絕一共持續了200多萬年,其中受影響最嚴重的,就是海洋生物,因為從地球演化史來看,泥盆紀時期主要就是海洋生物蓬勃發展的時期,泥盆紀也被稱作「魚的時代」。
  • 地球上的物種大滅絕或是超新星爆發所致
    泥盆紀景觀8月19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文稱,3.59億年前,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的地球物種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可能是來自附近超新星的致命宇宙射線。我們認為,距離地球約65光年的一次或多次超新星爆發,可能是造成臭氧長期喪失的原因。」研究的主導者、美國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的天文學和物理學教授Brian Fields說。該小組還探索了臭氧損耗的其他天體物理原因,如隕石撞擊、太陽噴發和伽馬射線爆發。「但這些事件很快就會結束,不太可能像泥盆紀末期那樣造成持續時間較長的臭氧消耗。」
  • 美媒:一顆超新星3.59億年前或引發了地球生物大滅絕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3.59億年前的全球生物大滅絕事件可能是由一顆遙遠恆星的死亡爆炸引發的。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8月24日報導,在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約70%的無脊椎動物死亡。
  • 美媒:一顆超新星3.59億年前或引發了地球生物大滅絕
    參考消息網8月25日報導 美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3.59億年前的全球生物大滅絕事件可能是由一顆遙遠恆星的死亡爆炸引發的。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8月24日報導,在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約70%的無脊椎動物死亡。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超新星爆炸造成地球的生命大滅絕
    超新星爆炸可能造成地球上259萬年前發生滅絕事件。距離地球3億光年的2顆垂死恆星(超新星)發生大爆炸,曾引發地球上200萬年前發生海洋生命大滅絕事件。美國堪薩斯大學科學家公布最新研究顯示,這些爆炸散發的宇宙射線到達地球,引發持久的高能粒子陣風,導致地球大氣層被改變,大量海洋生命物種滅絕。在4月份發布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通過地球上的鐵同位素、確定宇宙中曾發生過2次超新星爆炸事件。在海底和月球發現的鐵-60同位素顯示,這些影響地球的超新星爆炸分別發生在170萬-320萬年前和650萬-870萬年前。
  • 3億多年前,一場超新星爆發襲擊地球,72%的物種被毀掉
    據報導,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來自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天文學教授菲爾茲,在和他帶領的科研小組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後,認為發生於3.59億年前的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原因或許和一場超新星爆發有關。
  • 3億多年前,一場超新星爆發襲擊地球,72%的物種被毀掉
    據報導,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來自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天文學教授菲爾茲,在和他帶領的科研小組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後,認為發生於3.59億年前的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原因或許和一場超新星爆發有關
  •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元兇終於找到,原來藏在地球附近
    地球上曾經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每一次都致使地球物種凋零,如今雖然看起來物種千變萬化,但和幾億年之前相比較起來,已經不足1%了,若是那些物種還在,人類還依舊是地球的統治者,地球才真正是奇妙不可言了。億年前的災難卻一直眾說紛紜,直到近幾年答案才慢慢統一,可依舊存在疑點。
  •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元兇終於找到,原來就藏在地球附近
    地球上曾經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每一次都致使地球物種凋零,如今雖然看起來物種千變萬化,但和幾億年之前相比較起來,已經不足1%了,若是那些物種還在,人類還依舊是地球的統治者,地球才真正是奇妙不可言了。只可惜,掌控地球的從來都不是自詡的統治者,哪怕人類依然,若是地球上爆發了大型的自然災難,比如超級火山爆發,全球變暖,冰河時期等等,都會讓地球危險至極。人類該慶幸的是,自誕生以來的數百萬時間裡,並未真正經歷過恐怖的自然災害襲擊。然而也許也不遠了!
  • 3.59億年前一次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的肇事者可能來自地球以外
    它可能是一顆超新星,也可能是多顆。藍圈為地球軌道,中心紅點是太陽。Jesse Miller發生在3.59億年前的一次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可能和一次天文事件有關。化石記錄顯示,泥盆-石炭紀界線處的生物多樣性在30萬年間陡然下降。而最近伊利諾斯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天文學家在沉積巖中發現,生活在當時的上萬代植物孢子身上帶有紫外線灼傷痕跡,表明當時地球大氣中的臭氧曾經長期處於枯竭狀態。
  • 超新星是否在3.6億年前導致了地球的大滅絕?
    距今3.6億年前,在泥盆紀大約有75%的生物從地球上消失 。至今為止,巖石保存了成千上萬的孢子,它能由紫外線輻射而出現,這表明了我們賴以生存的臭氧層出現了嚴重的受損。相關事件,超新星爆炸的景象,基於地球的災難,例如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全球變暖都能破壞臭氧層,但是這些事件到現在為止仍未得出結論,存在疑問;以上是由從事相關質子運動的天文學家發表了他的見解。
  • 超新星爆炸曾經引起地球上的生物大滅絕!
    美國堪薩斯大學科學家公布最新研究顯示,距離地球3億光年的2顆垂死恆星(超新星)發生大爆炸,可能曾引發地球上200萬年前發生海洋生命大滅絕事件。這些爆炸散發的宇宙射線到達地球,引發持久的高能粒子陣風,導致地球大氣層被改變,大量海洋生命物種滅絕。早在4月份發布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就通過地球上的鐵同位素確定宇宙中曾發生過2次超新星爆炸事件。在海底和月球發現的鐵-60同位素顯示,這些影響地球的超新星爆炸分別發生在170萬-320萬年前和650萬-870萬年前。現在,堪薩斯大學的科學家通過計算機模擬重點研究它們對地球產生的影響。
  • 研究稱超新星爆炸可能導致史前地球大滅絕
    生命科學報導,大規模滅絕事件導致大約3.58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地球上約70%的無脊椎動物物種被消滅,這可能是由於遠離我們星球的深空某處發生了災難性事件引起的。據媒體報導,一項新的研究指出了化石植物孢子中留下的線索,這些線索可以追溯到泥盆紀和石炭紀時期的邊界,並且顯示出紫外線破壞的跡象,表明某種原因導致了對植物的長期破壞。當時地球的臭氧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