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億多年前,一場超新星爆發襲擊地球,72%的物種被毀掉

2020-09-05 奇點使者

據報導,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來自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天文學教授菲爾茲,在和他帶領的科研小組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後,認為發生於3.59億年前的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原因或許和一場超新星爆發有關。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

在泥盆紀和石炭紀交接的時期,地球上發生了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地球上的海洋生物迎來了滅頂之災,不過,在第二次生物大滅絕之後,地球也進入到了新一輪的物種飛速演化的新時代。

泥盆紀是地球上的「魚類時代」,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的祖先,都是在泥盆紀出現的,在此前的考古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泥盆紀時期地球上的氣候是非常溼潤溫暖的,即使是兩極地區,在當時也是四季如春。



不過奇怪的是,泥盆紀末期,地球卻突然「大變臉」,整個地球的氣候環境都發生了巨變,主要變化表現在氣溫驟降上,海水退去凍結成冰,於是海洋生物也迎來了滅頂之災。

根據統計,第二次生物大滅絕之中,一共有72%的物種成為了歷史。至於大滅絕發生的原因,在1969年,一名來自於加拿大的古生物學家認為與小行星撞擊地球有關,這個猜想多年來也一直是被科學界普遍認可的主流觀點,但事實上,卻缺乏關鍵性證據。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原因?

為何說小行星撞地球的說法缺乏證據呢?我們都知道,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生物大滅絕,通過研究,科學家普遍認為是由小行星撞地球引起的,並且在地質檢測中,也發現了大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巨型隕石坑作為佐證

但是,有關第二次生物大滅絕是由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的證據,無論是來自於泥盆紀晚期的巨型隕石坑,還是可以證明與撞擊有關的放射性同位素等,都沒有發現,所以,多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尋找其它的原因。



一直到前段時間,天文學教授菲爾茲和他的科研團隊,在研究來自於第二次生物大滅絕時期的化石和巖石時,發現其中的植物孢子曾被強烈的紫外線曬傷過。

我們都知道,地球之所以宜居,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地球的大氣層,特別是臭氧層為我們阻擋了來自於太空中的各類輻射,也減少了太陽的紫外線。

不過,來自於泥盆紀晚期的植物孢子卻表示,當時地球上曾經存在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臭氧層缺失,菲爾茲教授認為,這或許才是引發泥盆紀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的關鍵原因。



太陽系周圍曾發生超新星爆發

菲爾茲教授猜測,在泥盆紀末期,在距離地球大約65光年之外的地方,曾經發生過超新星爆發,它釋放出的能量在抵達地球後,對地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地球的臭氧層也因此被摧毀。

此後很長時間裡,地球上接收的各類輻射都不斷增強,最終導致地球上發生了生物大滅絕,一直到大約10萬年之後,地球才開始逐漸恢復到健康的狀態。

超新星爆發有多可怕?研究認為,在距離地球1000光年之內如果發生了超新星爆發,對於地球來說,猶如一顆爆炸了的「炸彈」。



雖然超新星爆發並不會立刻將地球上的生命摧毀,但是它會破壞地球的大氣結構,大量的伽馬射線伴隨著超新星爆發被釋放,如果距離地球很近,那麼在抵達地球之後,就會引發一連串的化學反應,將地球的臭氧層給消耗掉。

這樣,地球上的生命就會徹底暴露在太陽風、宇宙射線等的危害之下,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就會接連滅絕。這也是為何科學家們此前在發現南極臭氧空洞後,一直非常擔心的原因之一,因為如果這個臭氧空洞是出現在人口密集地區,影響將是無法預估的。

所以,這次在採集到了相關的證據之後,科學家們才會認為,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和超新星爆發有關。



當然,如果想要徹底揭開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的謎團,還需要大量的證據,下一步,科學家們也希望可以通過考古發掘,在泥盆紀末期的相關化石中,找到放射性同位素的存在。

特別是鈽-244和釤-146,這兩種同位素本身在地球上是找不到的,只有通過宇宙爆炸,特別是地球周圍出現了可怕的超新星爆發,才會抵達地球,進入到地球的地質之中。

相關焦點

  • 3億多年前,一場超新星爆發襲擊地球,72%的物種被毀掉
    據報導,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來自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天文學教授菲爾茲,在和他帶領的科研小組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後,認為發生於3.59億年前的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原因或許和一場超新星爆發有關。
  • 3.59億年前,地球周邊發生一場超新星爆發,毀掉72%的物種
    有關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多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都在研究之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3.59億年前的大滅絕發生了什麼。3.59億年前,地球72%物種被毀滅在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發生了第二次生物大滅絕,整個大滅絕一共持續了200多萬年,其中受影響最嚴重的,就是海洋生物,因為從地球演化史來看,泥盆紀時期主要就是海洋生物蓬勃發展的時期,泥盆紀也被稱作「魚的時代」。
  • 地球上的物種大滅絕或是超新星爆發所致
    億年前,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的地球物種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可能是來自附近超新星的致命宇宙射線。我們認為,距離地球約65光年的一次或多次超新星爆發,可能是造成臭氧長期喪失的原因。」研究的主導者、美國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的天文學和物理學教授Brian Fields說。該小組還探索了臭氧損耗的其他天體物理原因,如隕石撞擊、太陽噴發和伽馬射線爆發。「但這些事件很快就會結束,不太可能像泥盆紀末期那樣造成持續時間較長的臭氧消耗。」
  • 3億年前75%地球生命滅絕原因:25光年內出現至少一顆超新星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518期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的原因可能找到了,距今3.74億年前,地球上發生了一次生物大滅絕,大約75%的地球生命在這次事件中消失。根據化石記錄的信息,地球臭氧層經歷了長時間的波動,這說明這次生物大滅絕有可能是超新星導致的。超新星是恆星死亡的信號,超新星爆發可釋放出致命的輻射,破壞DNA鏈,導致物種滅絕。
  • 超新星爆炸或是3.59億年前地球一次物種滅絕的「元兇」
    研究人員說,來自附近超新星的致命宇宙射線可能是至少一次大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而在地球巖石記錄中發現的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證實這一假設。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的天文學和物理學教授Brian Fields領導了一項新的研究,探索了3.59億年前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的一次物種滅絕事件與天文事件有關的可能性。
  • 超新星爆炸或是3.59億年前地球一次物種滅絕的「元兇」!
    研究人員說,來自附近超新星的致命宇宙射線可能是至少一次大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而在地球巖石記錄中發現的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證實這一假設。 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的天文學和物理學教授Brian Fields領導了一項新的研究,探索了3.59億年前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的一次物種滅絕事件與天文事件有關的可能性。這篇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70億年前的超新星爆發,地球如今才發現,爆發的能量驚人
    這種現象就是超新星爆發。就在今年的一月份,美國NASA公布了一次超新星爆發的現象。Swift是美國NASA之前發射的一顆探測衛星,天文學家通過它觀察到這一現象之後,馬上與新墨西哥州的甚大陣列(VLA)射電望遠鏡和智利的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波陣列(ALMA)望遠鏡聯繫,確認了本次超新星爆發的事件。
  • 超新星爆發,或導致3.6億年前地球生命大洗牌?還會來一次嗎?
    從化石記錄來看,地球生命史上一共發生過五次主要的物種大滅絕事件,它們分別是4.39億年前的奧陶紀物種滅絕,3.59億年前至3.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2.01億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大滅絕,以及最著名的6600萬年前的
  • 超新星爆發曾導致生物滅絕,科學家擔憂:65光年處有一顆超新星
    超新星爆發是恆星終結的一種方式,它發生時會對外釋放出超強的輻射,導致周圍的星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有些甚至碎裂解體。並非所有的恆星最終都會通過超新星爆發終結自己,只有質量達到一定的級別後才會發生超新星爆發,目前科學家還未摸索清楚這個門檻是什麼,但可以確定的是50億年後太陽走向衰落,它無法以超新星爆發的方式終結自己。
  • 超新星爆發導致3.6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
    從化石記錄來看,地球生命史上一共發生過五次主要的物種大滅絕事件,它們分別是4.39億年前的奧陶紀物種滅絕,3.59億年前至3.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2.01億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大滅絕,以及最著名的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古近紀滅絕。
  • 科學家觀測到宇宙中最可怕的超新星爆發,有5700億顆太陽那麼明亮
    最強大的超新星爆發在2015年6月14日,中國北京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觀測到人類有史以來最強的超新星爆發,相當5700億個太陽亮度,是銀河系內1000萬億顆恆星亮度的20倍,足以照亮整個銀河系。它距離地球38億光年之外,是有史以來最亮的超新星爆發。這個觀察團隊為其命名為ASASSN-15lh。但天文學家現在還不知道它的爆發為什麼這麼亮,它的能量這樣強大,以前的物理理論都不能解釋。有人猜測它的內部可能是一顆磁星,但現在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
  • 仙女座星系超新星爆發我們肉眼能看到嗎?75億光年外的都能目睹
    超新星爆發是宇宙中最為劇烈的能量釋放方式之一,時間很短但是極其明亮,那麼如果在仙女座星系中爆發一顆超新星,我們在地球上不用望遠鏡可以看到嗎?仙女座星系距離我們在256萬光年之外,規模比我們的銀河系大了一倍,所以其中的恆星數量也比我們的銀河系多了大約一倍,恆星總數或有6000到8000億,然而即便如此,在我們看了仙女座星系仍然不很明亮,它的視星等只有3.4,這也正是因為它發出的光需要穿越256萬光年的距離才能被我們看到,那麼單一恆星的超新星發出的光也能傳播這麼遠嗎?
  • 距離地球65光年的超新星爆發可能導致生物大滅絕
    隨著泥盆紀晚期的持續,越來越多的生物滅絕了,大約在3.59億年前,在地球上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之一。科學家們現在說,造成這麼多物種滅絕的罪魁禍首可能不是地球。事實上,它甚至可能不是來自我們的太陽系。
  • 20年內5次超新星爆發!這個星系厲害了
    NASA自幾十年前就開始對銀河系之外的星系進行監測,並發現了大量的超新星現象。在過去的20年中,哈勃空間望遠鏡一直在監視NGC5468——一個位於室女座、距我們約1億3000萬光年的中間旋渦星系。這20年間,NGC5468共經歷了5次超新星爆發。並且,由於這個星系和我們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垂直的,天文學家得以細緻入微地觀察它和它的超新星們。
  • 超新星爆發,宇宙中最燦爛的焰火表演,亮度相當於100億顆太陽!
    無數顆恆星散發的燦爛光芒猶如一場規模宏大的「焰火表演」,向我們展示宇宙的瑰麗和神奇。但和超新星爆發相比,這些恆星的光芒都將黯然失色。核塌縮超新星的峰值亮度比整個星系的恆星加起來都要亮!當恆星走到生命的盡頭,停止核聚變並演變為白矮星時,如果發生兩顆白矮星合併的罕見事件,將導致恆星能量的猛烈釋放,拋射的物質速度甚至能達到光速的3%!由此誕生的Ia型超新星峰值亮度能達到太陽的100億倍!代號為1987a的超新星位於165,000光年外的大麥哲倫星雲,這也是一個世紀以來距離地球最近的超新星爆發事件。
  • 4億年前,一場大滅絕突襲地球,罪魁禍首是一群弱小的植物
    5.4億年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後,在蓬勃發展了一段時間後,所經歷的第一次物種大滅絕。這場大滅絕發生在距今4.39億年前,根據後世研究,古生物學家表示,奧陶紀大滅絕一共導致了當時地球上,超過85%的物種滅絕,從生物滅絕數量上來看,在目前已知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中,奧陶紀大滅絕也排在了第二位。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奧陶紀大滅絕的出現呢?古生物學家認為,奧陶紀大滅絕和當時的地球突然變冷,進入到一段漫長的大冰期有關。
  •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元兇終於找到,原來藏在地球附近
    地球上曾經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每一次都致使地球物種凋零,如今雖然看起來物種千變萬化,但和幾億年之前相比較起來,已經不足1%了,若是那些物種還在,人類還依舊是地球的統治者,地球才真正是奇妙不可言了。只可惜,掌控地球的從來都不是自詡的統治者,哪怕人類依然,若是地球上爆發了大型的自然災難,比如超級火山爆發,全球變暖,冰河時期等等,都會讓地球危險至極。人類該慶幸的是,自誕生以來的數百萬時間裡,並未真正經歷過恐怖的自然災害襲擊。然而也許也不遠了!
  •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元兇終於找到,原來就藏在地球附近
    地球上曾經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每一次都致使地球物種凋零,如今雖然看起來物種千變萬化,但和幾億年之前相比較起來,已經不足1%了,若是那些物種還在,人類還依舊是地球的統治者,地球才真正是奇妙不可言了。只可惜,掌控地球的從來都不是自詡的統治者,哪怕人類依然,若是地球上爆發了大型的自然災難,比如超級火山爆發,全球變暖,冰河時期等等,都會讓地球危險至極。人類該慶幸的是,自誕生以來的數百萬時間裡,並未真正經歷過恐怖的自然災害襲擊。然而也許也不遠了!
  • 地球最恐怖的死法——超新星爆發!離我們有多遠?答案超乎想像!
    45億年前,地球從一片混沌的原始星雲中誕生,從此開始了漫長的演化歷程,無數生命在在這顆星球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關於地球和它孕育的一切生命的最終結局,科學家做過種種猜測。如果太陽變身一顆超新星,那麼它爆發的威力將在一瞬間使地表溫度升至8萬℃,相當於太陽表面溫度的15倍!當然,只有質量大於太陽8倍的恆星才會在生命末期發生超新星爆發。美國哈佛-史密森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稱,距離地球30光年外的超新星爆發對我們有致命影響——它釋放的X射線和高能伽馬射線將摧毀地球的臭氧層,使地球生態系統遭到太陽紫外線的猛烈轟擊。
  • 只是強光一閃,地球一半生命已被毀滅,罪魁禍首卻在數十光年之外
    1000年前的宋朝時期,人們曾經看到蟹狀星雲的前身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發,該星被稱為天關客星,距離地球約6500光年,其亮度比金星還亮,且白天可見,晚上都能照出人影。但是即便如此,能毀滅地球的超新星爆發也一定是距離地球極近的,雖然超新星爆發能在數千光年的距離上影響地球生物,但是能造成地球毀滅的超新星爆發,應該至少在一百光年以內,否則不足以有毀滅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