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億年前,地球周邊發生一場超新星爆發,毀掉72%的物種

2021-01-12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在地球46億年的演化史中,地球並不是一直都非常的太平,在地球生物的演化過程中,就曾經發生五次生物大滅絕。有關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多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都在研究之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3.59億年前的大滅絕發生了什麼。

3.59億年前,地球72%物種被毀滅

在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發生了第二次生物大滅絕,整個大滅絕一共持續了200多萬年,其中受影響最嚴重的,就是海洋生物,因為從地球演化史來看,泥盆紀時期主要就是海洋生物蓬勃發展的時期,泥盆紀也被稱作「魚的時代」。

在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後,一些倖存下來的海洋生物開始朝著陸地生物演化,變成了兩棲動物、爬行動物等的祖先,某種意義上來看,如果沒有發生過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很可能後來海納螈(最早的陸地脊椎動物)就不會出現,人類的今天可能也不復存在。

根據數據顯示,這場大滅絕一共造成了地球上超過72%的物種滅絕,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之謎

在上世紀60年代末,就曾經有科學家提出一種猜想:認為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是小行星撞地球。不得不說,在地球的演化過程中,很多次的災難其實都與小行星撞地球有關,不過,一直到今天,卻都沒有發現來自於泥盆紀末期的相關證據。

需要哪些證據呢?如果是小行星撞地球,那麼在泥盆紀末期的地層中、生物化石中,都是可以檢測到相關放射性同位素的,但是卻一直都沒有找到。

前段時間,來自於美國的科學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的研究論文,認為第二次生物大滅絕,與一場超新星爆發有關。

泥盆紀末期的超新星爆發

在宇宙中,當恆星抵達生命盡頭的時候,就會發生超新星爆發,現代研究認為,如果距離地球1000光年之內的地方發生了超新星爆發,對於地球來說,都是有很大危險的。

這裡主要的危險在於,超新星爆發後,會釋放大量的伽馬射線,在抵達地球後,會破壞地球的大氣層結構,特別是破壞地球的臭氧層,讓太陽風和宇宙輻射在地球上肆無忌憚,危害地球上的生命。

研究者表示,在泥盆紀的地層中,發現了來自於泥盆紀晚期的植物孢子,這些植物孢子都有被明顯曬傷的痕跡,這意味著,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的紫外線是非常可怕的,很可能當時地球的臭氧層曾經嚴重缺失。

通過研究,在距離地球65光年的地方,3.59億年前,的確發生過一場超新星爆發,這或許是導致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的關鍵性原因。

下一步,科學家們也準備繼續尋找泥盆紀地層中留下的蛛絲馬跡,希望可以找到用來佐證的放射性同位素鈽-244和釤-146,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3億多年前,一場超新星爆發襲擊地球,72%的物種被毀掉
    據報導,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來自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天文學教授菲爾茲,在和他帶領的科研小組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後,認為發生於3.59億年前的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原因或許和一場超新星爆發有關。
  • 3億多年前,一場超新星爆發襲擊地球,72%的物種被毀掉
    據報導,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來自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天文學教授菲爾茲,在和他帶領的科研小組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後,認為發生於3.59億年前的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原因或許和一場超新星爆發有關
  • 超新星爆炸或是3.59億年前地球一次物種滅絕的「元兇」
    研究人員說,來自附近超新星的致命宇宙射線可能是至少一次大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而在地球巖石記錄中發現的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證實這一假設。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的天文學和物理學教授Brian Fields領導了一項新的研究,探索了3.59億年前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的一次物種滅絕事件與天文事件有關的可能性。
  • 超新星爆炸或是3.59億年前地球一次物種滅絕的「元兇」!
    研究人員說,來自附近超新星的致命宇宙射線可能是至少一次大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而在地球巖石記錄中發現的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證實這一假設。 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的天文學和物理學教授Brian Fields領導了一項新的研究,探索了3.59億年前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的一次物種滅絕事件與天文事件有關的可能性。這篇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超新星爆發導致3.6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
    從化石記錄來看,地球生命史上一共發生過五次主要的物種大滅絕事件,它們分別是4.39億年前的奧陶紀物種滅絕,3.59億年前至3.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2.01億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大滅絕,以及最著名的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古近紀滅絕。
  • 超新星爆發,或導致3.6億年前地球生命大洗牌?還會來一次嗎?
    從化石記錄來看,地球生命史上一共發生過五次主要的物種大滅絕事件,它們分別是4.39億年前的奧陶紀物種滅絕,3.59億年前至3.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2.01億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大滅絕,以及最著名的6600萬年前的
  • 超新星可能在3.59億年前造成了地球的大滅絕
    3.59億年前泥盆紀滅絕的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它被列為地球上生命的五種重大滅絕之一恆星爆發時產生的致命宇宙射線會撞擊地球,使許多生命喪命。「……最接近的超新星威脅是來自Betelgeuse恆星,它距地球有600光年遠,而距25光年的致命距離還遠,」伊利諾伊大學(我)艾德麗安·埃特爾(Adrienne Ertel)說。臭氧消耗可能是各種環境觸發因素的結果,但其他原因與當時的地質記錄中所見的細節不符。研究小組探索了隕石,太陽噴發和伽馬射線爆發(GRB)對古代地球環境的影響。虛擬模型揭示了全世界臭氧的損失。
  • 地球上的物種大滅絕或是超新星爆發所致
    泥盆紀景觀8月19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文稱,3.59億年前,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的地球物種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可能是來自附近超新星的致命宇宙射線。研究人員表示,另一方面,超新星爆發會產生雙重衝擊。爆炸會立即使地球暴露在破壞性的紫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中。隨後,超新星碎片的爆炸衝擊著太陽系,使行星長期受到被超新星加速的宇宙射線的輻射,這對地球及其臭氧層的破壞可以持續10萬年之久。
  • 3.59億年前一次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的肇事者可能來自地球以外
    模擬超新星爆發產生的衝擊波和太陽風遭遇時的景象。藍圈為地球軌道,中心紅點是太陽。Jesse Miller發生在3.59億年前的一次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可能和一次天文事件有關。化石記錄顯示,泥盆-石炭紀界線處的生物多樣性在30萬年間陡然下降。而最近伊利諾斯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天文學家在沉積巖中發現,生活在當時的上萬代植物孢子身上帶有紫外線灼傷痕跡,表明當時地球大氣中的臭氧曾經長期處於枯竭狀態。
  • 美媒:一顆超新星3.59億年前或引發了地球生物大滅絕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3.59億年前的全球生物大滅絕事件可能是由一顆遙遠恆星的死亡爆炸引發的。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8月24日報導,在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約70%的無脊椎動物死亡。
  • 美媒:一顆超新星3.59億年前或引發了地球生物大滅絕
    參考消息網8月25日報導 美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3.59億年前的全球生物大滅絕事件可能是由一顆遙遠恆星的死亡爆炸引發的。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8月24日報導,在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約70%的無脊椎動物死亡。
  • 4億年前,一場大滅絕突襲地球,罪魁禍首是一群弱小的植物
    5.4億年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後,在蓬勃發展了一段時間後,所經歷的第一次物種大滅絕。這場大滅絕發生在距今4.39億年前,根據後世研究,古生物學家表示,奧陶紀大滅絕一共導致了當時地球上,超過85%的物種滅絕,從生物滅絕數量上來看,在目前已知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中,奧陶紀大滅絕也排在了第二位。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奧陶紀大滅絕的出現呢?古生物學家認為,奧陶紀大滅絕和當時的地球突然變冷,進入到一段漫長的大冰期有關。
  • 超新星爆發導致了近4億年前的滅絕事件?
    伊利諾伊大學、厄班納-香檳分校天文學和物理學教授布賴恩·菲爾茲領導的一項新研究探討了天文活動對3.59億年前的滅絕事件負責的可能性。菲爾茲說:「大規模火山爆發和全球變暖等於地球的災難,但是這些災難的證據在所述的時間間隔內沒有結果。」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距離地球65光年的超新星爆發可能導致生物大滅絕
    隨著泥盆紀晚期的持續,越來越多的生物滅絕了,大約在3.59億年前,在地球上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之一。科學家們現在說,造成這麼多物種滅絕的罪魁禍首可能不是地球。事實上,它甚至可能不是來自我們的太陽系。
  • 70億年前的超新星爆發,地球如今才發現,爆發的能量驚人
    經過天文學家們長年以來的研究與統計,他們發現,如果一顆恆星與我們的距離超過了三千光年以上,那麼我們基本上就看不到它的存在了。不過宇宙中還存在一種現象,可以使遠在數十萬光年的恆星讓我們看到。這種現象就是超新星爆發。就在今年的一月份,美國NASA公布了一次超新星爆發的現象。
  • 3億年前75%地球生命滅絕原因:25光年內出現至少一顆超新星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518期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的原因可能找到了,距今3.74億年前,地球上發生了一次生物大滅絕,大約75%的地球生命在這次事件中消失。根據化石記錄的信息,地球臭氧層經歷了長時間的波動,這說明這次生物大滅絕有可能是超新星導致的。超新星是恆星死亡的信號,超新星爆發可釋放出致命的輻射,破壞DNA鏈,導致物種滅絕。
  • 超新星是否在3.6億年前導致了地球的大滅絕?
    距今3.6億年前,在泥盆紀大約有75%的生物從地球上消失 。至今為止,巖石保存了成千上萬的孢子,它能由紫外線輻射而出現,這表明了我們賴以生存的臭氧層出現了嚴重的受損。相關事件,超新星爆炸的景象,基於地球的災難,例如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全球變暖都能破壞臭氧層,但是這些事件到現在為止仍未得出結論,存在疑問;以上是由從事相關質子運動的天文學家發表了他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