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可能在3.59億年前造成了地球的大滅絕

2020-09-05 探索全頻

3.59億年前泥盆紀滅絕的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它被列為地球上生命的五種重大滅絕之一。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附近一顆恆星的爆炸可能引發了我們星球歷史上最嚴重的滅絕事件之一。

泥盆紀時期始於世界上幾乎所有陸地集中到兩個大的超大陸,岡瓦納和歐亞大陸。這兩個機構隨後將組成一個單一的世界大陸Pangea。

微小,無根的植物在乾燥的土地上吹滅。在六千萬年的歷史中,這個時代見證了第一批帶有種子的植物的興起,植物首次在其結構中使用了真木,並且出現了類似於蟎蟲的無翼小昆蟲。到泥盆紀晚期,具有真正根的樹木蓬勃發展,而植物則通過種子傳播而得以繁殖。

一個超新星爆炸,造成大質量恆星距離地球65光年的死亡,似乎有這個時期地球上的生命抽取。滅絕事件對溫水海洋生物影響最大。

恆星爆發時產生的致命宇宙射線會撞擊地球,使許多生命喪命。

傑西·米勒(Jesse Miller)左,劉正海(Zhenghai Liu)坐下,艾德麗安(AdrienneErtel)和布萊恩·菲爾德(Brian Fields)教授。圖片來源:L。Brian Stauffer攝影

「被稱為間質孔和珊瑚的珊瑚礁海綿遭受了損失,並且間質孔最終在泥盆紀末期的第三次滅絕中消失了。與礁石相關的腕足動物也已滅絕。三葉蟲群分別在三個滅絕和極少數存活到下石炭紀消失」的薩姆諾貝爾博物館報告。

最近的研究提供了證據,表明在泥盆紀末期的地球大氣中,生物多樣性喪失了,臭氧含量急劇下降。在這個時期,這個時代的生活經歷了三個滅絕,每個滅絕相距一千萬年。這些事件中的最後一個通常被認為是五個重大滅絕事件之一。

對標明泥盆紀和石炭紀時期邊界的地質層中沉積的巖石進行的檢查揭示了在那個時代的植物化石中看到的極端曬傷的跡象,這表明保護臭氧層的地球臭氧層存在一個長期的時期我們從紫外線中耗盡。

看一看泥盆紀末期的景觀。圖片提供:愛德華·裡奧(Eduard Riou)(1838–1900),來自《大洪水之前的世界》(1872)。

「大規模的火山活動和全球變暖等基於地球的災難也可以破壞臭氧層,但是對於所討論的時間間隔,這些災難的證據尚無定論。相反,我們建議距離地球約65光年遠的一次或多次超新星爆炸可能是造成臭氧長期消失的原因,」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布賴恩·菲爾德斯博士說。

超新星爆炸的形式多種多樣,而該事件是由於一顆超大質量的紅色巨星在其生命盡頭坍塌而導致的。最著名的紅色巨星Betelgeuse最近經歷了一段暗淡的時期。現在認為該事件是由於恆星釋放出一層物質雲而造成的,該物質雲暫時阻止了光到達地球。地球上25個光年內,一顆紅色巨星的爆炸完全消滅了地球上的生命。對我們來說幸運的是,離我們最近的紅色巨人加克魯斯(Gacrux)距離我們的家鄉88光年的舒適距離。

「……最接近的超新星威脅是來自Betelgeuse恆星,它距地球有600光年遠,而距25光年的致命距離還遠,」伊利諾伊大學(我)艾德麗安·埃特爾(Adrienne Ertel)說。

臭氧消耗可能是各種環境觸發因素的結果,但其他原因與當時的地質記錄中所見的細節不符。研究小組探索了隕石,太陽噴發和伽馬射線爆發(GRB)對古代地球環境的影響。虛擬模型揭示了全世界臭氧的損失。

我的研究生傑西·米勒說:「但是這些事件很快結束,不太可能導致泥盆紀末期的臭氧長期消耗。」

與這些其他事件不同,超新星產生的強大的一二衝可破壞環境。最初的爆炸使我們的星球沐浴在紫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中。然後,強大的超新星碎片爆炸猛烈撞擊太陽系,釋放出持續不斷的宇宙射線,這些宇宙射線可以向地球輻射輻射,破壞地球的臭氧層長達100,000年。

圖為附近超新星與太陽風碰撞並壓縮太陽風的模擬。顯示了地球的軌道(藍色虛線圓)和太陽(紅色點)的比例。圖片來源:Jesse Miller

「在這裡,我們研究了假定的臭氧下降的另一種可能原因:附近的超新星爆炸,該爆炸可能會加速宇宙射線,造成長達100,000年的電離輻射,從而造成損害。因此,我們提出德文紀末期的滅絕是由[65光年距離處]的超新星爆炸觸發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將導致大規模滅絕的&39;。」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寫道。美利堅合眾國(PNAS)。

甚至在這種瀕臨滅絕的世界末日,也因滅絕前30萬年生物多樣性的下降而相形見war。這可能表明一系列超新星可能已經影響了地球,從而永遠改變了生命。最近的研究表明,超新星傾向於在星團中發生,為這一想法提供了證據。

這樣的噴發會使沉積在泥盆紀末期的地質邊界上發現的巖石中沉積出放射性同位素p244和sa146,這些同位素在地球上並不自然發生。

如果得到進一步研究的支持,這項新研究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導致地球歷史上最大滅絕事件之一的事件。

分享人類探索新知識,帶你領略未知的魅力, 歡迎訂閱關注「探索全頻」 。


相關焦點

  • 美媒:一顆超新星3.59億年前或引發了地球生物大滅絕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3.59億年前的全球生物大滅絕事件可能是由一顆遙遠恆星的死亡爆炸引發的。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8月24日報導,在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約70%的無脊椎動物死亡。
  • 超新星爆炸或是3.59億年前地球一次物種滅絕的「元兇」
    研究人員說,來自附近超新星的致命宇宙射線可能是至少一次大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而在地球巖石記錄中發現的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證實這一假設。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的天文學和物理學教授Brian Fields領導了一項新的研究,探索了3.59億年前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的一次物種滅絕事件與天文事件有關的可能性。
  • 超新星爆炸或是3.59億年前地球一次物種滅絕的「元兇」!
    研究人員說,來自附近超新星的致命宇宙射線可能是至少一次大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而在地球巖石記錄中發現的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證實這一假設。 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的天文學和物理學教授Brian Fields領導了一項新的研究,探索了3.59億年前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的一次物種滅絕事件與天文事件有關的可能性。這篇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美媒:一顆超新星3.59億年前或引發了地球生物大滅絕
    參考消息網8月25日報導 美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3.59億年前的全球生物大滅絕事件可能是由一顆遙遠恆星的死亡爆炸引發的。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8月24日報導,在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約70%的無脊椎動物死亡。
  • 超新星爆發導致3.6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
    對地球生命的進化來說,大滅絕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在撞擊地球,橫行於世的恐龍滅絕,哺乳動物才有機會登上地球生命史的舞臺。但是,這只是眾多滅絕事件中其中的一次。從化石記錄來看,地球生命史上一共發生過五次主要的物種大滅絕事件,它們分別是4.39億年前的奧陶紀物種滅絕,3.59億年前至3.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2.01億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大滅絕,以及最著名的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古近紀滅絕。
  • 3.59億年前,地球周邊發生一場超新星爆發,毀掉72%的物種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在地球46億年的演化史中,地球並不是一直都非常的太平,在地球生物的演化過程中,就曾經發生五次生物大滅絕。有關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多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都在研究之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3.59億年前的大滅絕發生了什麼。3.59億年前,地球72%物種被毀滅在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發生了第二次生物大滅絕,整個大滅絕一共持續了200多萬年,其中受影響最嚴重的,就是海洋生物,因為從地球演化史來看,泥盆紀時期主要就是海洋生物蓬勃發展的時期,泥盆紀也被稱作「魚的時代」。
  • 超新星是否在3.6億年前導致了地球的大滅絕?
    距今3.6億年前,在泥盆紀大約有75%的生物從地球上消失 。至今為止,巖石保存了成千上萬的孢子,它能由紫外線輻射而出現,這表明了我們賴以生存的臭氧層出現了嚴重的受損。因此,泥盆紀的消失可能參與了幾起詭異事件,或者是兩起或更多的距離相近的超新星爆炸。
  • 3.59億年前一次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的肇事者可能來自地球以外
    它可能是一顆超新星,也可能是多顆。藍圈為地球軌道,中心紅點是太陽。Jesse Miller發生在3.59億年前的一次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可能和一次天文事件有關。化石記錄顯示,泥盆-石炭紀界線處的生物多樣性在30萬年間陡然下降。而最近伊利諾斯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天文學家在沉積巖中發現,生活在當時的上萬代植物孢子身上帶有紫外線灼傷痕跡,表明當時地球大氣中的臭氧曾經長期處於枯竭狀態。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超新星爆炸造成地球的生命大滅絕
    超新星爆炸可能造成地球上259萬年前發生滅絕事件。距離地球3億光年的2顆垂死恆星(超新星)發生大爆炸,曾引發地球上200萬年前發生海洋生命大滅絕事件。美國堪薩斯大學科學家公布最新研究顯示,這些爆炸散發的宇宙射線到達地球,引發持久的高能粒子陣風,導致地球大氣層被改變,大量海洋生命物種滅絕。在4月份發布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通過地球上的鐵同位素、確定宇宙中曾發生過2次超新星爆炸事件。在海底和月球發現的鐵-60同位素顯示,這些影響地球的超新星爆炸分別發生在170萬-320萬年前和650萬-870萬年前。
  • 超新星爆發,或導致3.6億年前地球生命大洗牌?還會來一次嗎?
    對地球生命的進化來說,大滅絕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化石記錄來看,地球生命史上一共發生過五次主要的物種大滅絕事件,它們分別是4.39億年前的奧陶紀物種滅絕,3.59億年前至3.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2.01億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大滅絕,以及最著名的6600萬年前的
  • 美國科學家發現「罕根寶事件」原因,超新星造成泥盆紀生物大滅絕
    ,到了距今3.77億年的時候,生物滅絕現象開始了,一般認為這次的生物滅絕是由地球的「超級地幔柱」事件引起的,在相當於如今的西伯利亞大陸的位置,大量的熔巖從地下流出,巨大的火山徹底改變了地球環境,導致了很多的海洋生物的死亡。
  • 美國科學家發現「罕根寶事件」原因,超新星造成泥盆紀生物大滅絕
    3.77億年的時候,生物滅絕現象開始了,一般認為這次的生物滅絕是由地球的「超級地幔柱」事件引起的,在相當於如今的西伯利亞大陸的位置,大量的熔巖從地下流出,巨大的火山徹底改變了地球環境,導致了很多的海洋生物的死亡。
  • 距離地球65光年的超新星爆發可能導致生物大滅絕
    隨著泥盆紀晚期的持續,越來越多的生物滅絕了,大約在3.59億年前,在地球上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之一。科學家們現在說,造成這麼多物種滅絕的罪魁禍首可能不是地球。事實上,它甚至可能不是來自我們的太陽系。
  • 超新星爆發究竟有多可怕?科學家:造成過地球生物大滅絕
    如果你生活在3.59億年前的地球上,你可能會發現,這裡的星光竟然比滿月還亮。但是,你不會在這樣浪漫的環境下存活很長時間。很快,你就會死於超新星爆發所產生的宇宙輻射。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地球上曾經發生過一次生物大滅絕。近日,一項新的研究指出,宇宙射線可能是這次滅絕的罪魁禍首。
  • 3億年前75%地球生命滅絕原因:25光年內出現至少一顆超新星
    編者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8月解讀了泥盆紀末期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的原因,指出超新星可能導致了這次生命大滅絕,與地球的距離在25光年之內。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518期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的原因可能找到了,距今3.74億年前,地球上發生了一次生物大滅絕,大約75%的地球生命在這次事件中消失。根據化石記錄的信息,地球臭氧層經歷了長時間的波動,這說明這次生物大滅絕有可能是超新星導致的。超新星是恆星死亡的信號,超新星爆發可釋放出致命的輻射,破壞DNA鏈,導致物種滅絕。
  • 地球上的物種大滅絕或是超新星爆發所致
    泥盆紀景觀8月19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文稱,3.59億年前,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的地球物種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可能是來自附近超新星的致命宇宙射線。我們認為,距離地球約65光年的一次或多次超新星爆發,可能是造成臭氧長期喪失的原因。」研究的主導者、美國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的天文學和物理學教授Brian Fields說。該小組還探索了臭氧損耗的其他天體物理原因,如隕石撞擊、太陽噴發和伽馬射線爆發。「但這些事件很快就會結束,不太可能像泥盆紀末期那樣造成持續時間較長的臭氧消耗。」
  • 太陽2.2億年的公轉周期,造成了地球生命5次大滅絕?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同時,太陽也在「拖家帶口」繞銀河系中心公轉,每2.2億年到2.5億年公轉一圈,所以按照「銀河紀年」,太陽其實才20歲左右,而在太陽這「20多年」裡,地球上一共發生了5次物種大滅絕。第一次大滅絕發生於4.5億年前,終結了當時地球上85%的物種。科學界暫時認為是臨近恆星的伽馬射線暴重創了臭氧層,進而造成了這次滅絕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