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爆發究竟有多可怕?科學家:造成過地球生物大滅絕

2020-09-05 科學新知識

如果你生活在3.59億年前的地球上,你可能會發現,這裡的星光竟然比滿月還亮。但是,你不會在這樣浪漫的環境下存活很長時間。很快,你就會死於超新星爆發所產生的宇宙輻射。

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地球上曾經發生過一次生物大滅絕。近日,一項新的研究指出,宇宙射線可能是這次滅絕的罪魁禍首。

石炭紀和泥盆紀之間的巖石中,包含了成百上千的植物化石。科學家注意到,這些植物化石中,有大量被紫外線灼傷的痕跡。這正是地球上的臭氧長期損傷的證據。

地球上的很多變化(如: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大型的地震,或者是全球變暖)也都有可能對臭氧層造成損傷。但是這些地質活動在石炭紀和泥盆紀之間是否存在,至今仍沒有定論。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在距離地球大約65光年遠處有可能有超新星爆發。爆發產生強烈的宇宙射線有可能是導致臭氧層流失的罪魁禍首。

研究團隊也曾經猜想過其它宇宙星體帶來的災難,例如隕石撞擊,太陽黑子爆發和宇宙伽馬射線暴。但是這些在宇宙中,不能造成石炭紀末期,如此長時間的地球臭氧層損壞。

另一方面,超新星爆發不僅會破壞臭氧層,更會給地球帶來多重打擊。爆發會直接讓地球沐浴在超強的紫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下。隨後,超新星產生的碎片會直接飛向太陽系,這會影響地球長達10萬年左右。

化石證據表明,在石炭紀和泥盆紀之間,有大約30萬年的生物滅絕期。在此期間,生物多樣性大幅度降低。這表明有多種宇宙因素在影響地球。這可能不是單獨的一顆超新星爆發的結果。超新星集中爆發,這在宇宙中十分常見。星團中的超新星大多處於同一演化階段,在一顆超新星爆發之後,其它超新星也會在不久之後爆發。

研究團隊稱,在化石和地層中尋找放射性元素鈽-244和釤-146是證明超新星爆發的關鍵。這兩種物質不會從地球上自然產生,他們唯一的來源只可能是通過超新星爆發產生的星際塵埃。

目前,科學家們已經在泥盆紀地層中尋找這兩种放射性元素。一旦找到這兩種元素,這將是科學史上的一項巨大發現。這將是科學家們首次通過地質記錄推斷超新星爆發。這項科研工作也將成為「仰望星空」和「腳踏實地」的完美結合。

關於對地球未來的擔心,科學家表示:地球目前沒有受到超新星爆發影響的風險。目前距離我們最近的超新星爆發威脅來自於Betelgeuse星球,這顆恆星距離我們600光年遠,遠在「安全距離」之外。

地球上的生物不是和宇宙其它星球獨立存在的,地下的化石和天上的星辰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不僅僅是地球上的生物,更是一個宇宙星系間的公民,宇宙中的其它星球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通常來說,這種影響微乎其微,但有時,宇宙也會表現出兇狠的一面。

相關焦點

  • 超新星爆發曾導致生物滅絕,科學家擔憂:65光年處有一顆超新星
    經過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氣候專家等多領域的科學家上百年的研究發現,地球歷史上至少出現過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大滅絕事件都會地球生物進行了「大清盤」,之後又有新的物種出現,人類是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的受益者,否則恐龍可能至今都還可能稱霸地球。在五次生物大滅絕中,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的起因至今不明。
  • 距離地球65光年的超新星爆發可能導致生物大滅絕
    隨著泥盆紀晚期的持續,越來越多的生物滅絕了,大約在3.59億年前,在地球上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之一。科學家們現在說,造成這麼多物種滅絕的罪魁禍首可能不是地球。事實上,它甚至可能不是來自我們的太陽系。
  • 美國科學家發現「罕根寶事件」原因,超新星造成泥盆紀生物大滅絕
    超新星爆發是宇宙中劇烈的能量釋放事件,當大質量恆星內部的核聚變進行到鐵元素的時候,向外的輻射壓迅速減少,恆星的巨大質量猛地砸向核心之處,恆星活動變得異常劇烈,一瞬間就能釋放出相當於太陽一生核聚變能量的數十倍,暴漲的能量迅速向外輻射,其產生的伽馬射線暴可以摧毀50光年內行星上的生命,因此這樣的宇宙事件是可以在地球上造成生物滅絕現象的
  • 美國科學家發現「罕根寶事件」原因,超新星造成泥盆紀生物大滅絕
    超新星爆發是宇宙中劇烈的能量釋放事件,當大質量恆星內部的核聚變進行到鐵元素的時候,向外的輻射壓迅速減少,恆星的巨大質量猛地砸向核心之處,恆星活動變得異常劇烈,一瞬間就能釋放出相當於太陽一生核聚變能量的數十倍,暴漲的能量迅速向外輻射,其產生的伽馬射線暴可以摧毀50光年內行星上的生命,因此這樣的宇宙事件是可以在地球上造成生物滅絕現象的
  • 超新星爆炸造成地球的生命大滅絕
    超新星爆炸可能造成地球上259萬年前發生滅絕事件。距離地球3億光年的2顆垂死恆星(超新星)發生大爆炸,曾引發地球上200萬年前發生海洋生命大滅絕事件。美國堪薩斯大學科學家公布最新研究顯示,這些爆炸散發的宇宙射線到達地球,引發持久的高能粒子陣風,導致地球大氣層被改變,大量海洋生命物種滅絕。在4月份發布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通過地球上的鐵同位素、確定宇宙中曾發生過2次超新星爆炸事件。在海底和月球發現的鐵-60同位素顯示,這些影響地球的超新星爆炸分別發生在170萬-320萬年前和650萬-870萬年前。
  • 3億多年前,一場超新星爆發襲擊地球,72%的物種被毀掉
    根據統計,第二次生物大滅絕之中,一共有72%的物種成為了歷史。至於大滅絕發生的原因,在1969年,一名來自於加拿大的古生物學家認為與小行星撞擊地球有關,這個猜想多年來也一直是被科學界普遍認可的主流觀點,但事實上,卻缺乏關鍵性證據。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原因?為何說小行星撞地球的說法缺乏證據呢?
  • 3億多年前,一場超新星爆發襲擊地球,72%的物種被毀掉
    ,地球上發生了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地球上的海洋生物迎來了滅頂之災,不過,在第二次生物大滅絕之後,地球也進入到了新一輪的物種飛速演化的新時代。根據統計,第二次生物大滅絕之中,一共有72%的物種成為了歷史。至於大滅絕發生的原因,在1969年,一名來自於加拿大的古生物學家認為與小行星撞擊地球有關,這個猜想多年來也一直是被科學界普遍認可的主流觀點,但事實上,卻缺乏關鍵性證據。
  • 如果在幾十光年內發生超新星爆炸,會對地球生物造成什麼危害?
    如果在幾十光年內發生超新星爆炸,那麼地球生命將會面臨全部滅絕的危險。比如在公元1006年爆發的超新星「SN 1006」,是人類有記載的,最明亮的超新星爆炸,距離地球7200光年,據科學家估計,爆炸時的視星等達到了-7.5。
  • 3.59億年前,地球周邊發生一場超新星爆發,毀掉72%的物種
    有關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多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都在研究之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3.59億年前的大滅絕發生了什麼。3.59億年前,地球72%物種被毀滅在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發生了第二次生物大滅絕,整個大滅絕一共持續了200多萬年,其中受影響最嚴重的,就是海洋生物,因為從地球演化史來看,泥盆紀時期主要就是海洋生物蓬勃發展的時期,泥盆紀也被稱作「魚的時代」。
  •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被找到,原來一顆超新星就能威脅地球生物
    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大滅絕都導致地球上70%以上的生物滅絕,而滅絕事件過後又會有新的物種登場。根據報導,前段時間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一支天文研究小組通過研究分析,提出了一個新奇的觀點:引起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可能與太陽系外一次超新星爆發相關。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發生了什麼。
  • 地球上的物種大滅絕或是超新星爆發所致
    我們認為,距離地球約65光年的一次或多次超新星爆發,可能是造成臭氧長期喪失的原因。」研究的主導者、美國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的天文學和物理學教授Brian Fields說。該小組還探索了臭氧損耗的其他天體物理原因,如隕石撞擊、太陽噴發和伽馬射線爆發。「但這些事件很快就會結束,不太可能像泥盆紀末期那樣造成持續時間較長的臭氧消耗。」
  • 超新星爆炸曾經引起地球上的生物大滅絕!
  • 250萬年前,一顆超新星在地球附近爆發,許多生物命運迎來轉折
    在宇宙中,每天都有極其可怕的事情發生,比如伽馬射線暴、黑洞吞噬、緻密星併合、超新星爆發。這些宇宙事件每一個都攜帶著極其巨大的能量,足以讓地球生物滅絕。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它們並沒有發生在地球附近。或者說,我們是幸運的,因為這些事件發生在地球附近的時候,我們還不存在。
  • 地球史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而下一次最可怕!
    據科學家探索發現,其實我們所居住和生活的地球已經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第一次大滅絕發生在4.5億年前,地球上的物種滅絕了一半以上。美國太空總署(NASA)認為,原因可能是一顆超新星釋放出了極強的伽馬射線,摧毀了地球上一半的臭氧層。
  • 超新星可能在3.59億年前造成了地球的大滅絕
    一個超新星爆炸,造成大質量恆星距離地球65光年的死亡,似乎有這個時期地球上的生命抽取。滅絕事件對溫水海洋生物影響最大。 恆星爆發時產生的致命宇宙射線會撞擊地球,使許多生命喪命。最近的研究提供了證據,表明在泥盆紀末期的地球大氣中,生物多樣性喪失了,臭氧含量急劇下降。在這個時期,這個時代的生活經歷了三個滅絕,每個滅絕相距一千萬年。這些事件中的最後一個通常被認為是五個重大滅絕事件之一。
  • 65光年外超新星引發地球生物滅絕事件,全球海洋生物幾乎全滅
    地球上有曾經有過多次的生物滅絕事件,許多生物都遭受到了滅頂之災。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曾經詳細介紹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並且對產生的原因和後果都進行了分析。一般來說,氣候的變化是影響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很多生物因為難以適應生存環境的變化,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消失了。
  • 都說小行星撞擊導致了恐龍滅絕,超新星爆發生物滅絕,證據在哪?
    地質史上的生物滅絕事件從地球誕生到現在,總共發生過5次全球規模的超大生物滅絕事件,分別是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滅絕事件、3.65億年前的泥盆紀生物滅絕事件、2.5億年前的二疊紀的生物滅絕事件,1.85
  • 2.5億年前,發生在二疊紀的生物大滅絕,到底有多可怕?
    2.5億年前,發生在二疊紀的生物大滅絕,到底有多可怕?發生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事件,頃刻間,約有90%的海洋生物物種以及75%的陸地生物在地球上徹底銷聲匿跡,令絕大多數生物面臨大滅絕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氣候發生了突變以及沙漠的範圍普遍擴張,再加上火山爆發等現象造成的一系列影響所致,科學家們曾在二疊紀末期的巖石樣本中發現,該時期部分區域的氣候產生了明顯變化,使得地球兩極出現了巨大的大陸冰川,從而導致全球氣候變冷
  • 美媒:一顆超新星3.59億年前或引發了地球生物大滅絕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3.59億年前的全球生物大滅絕事件可能是由一顆遙遠恆星的死亡爆炸引發的。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8月24日報導,在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約70%的無脊椎動物死亡。
  • 地球最恐怖的死法——超新星爆發!離我們有多遠?答案超乎想像!
    45億年前,地球從一片混沌的原始星雲中誕生,從此開始了漫長的演化歷程,無數生命在在這顆星球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關於地球和它孕育的一切生命的最終結局,科學家做過種種猜測。如果太陽變身一顆超新星,那麼它爆發的威力將在一瞬間使地表溫度升至8萬℃,相當於太陽表面溫度的15倍!當然,只有質量大於太陽8倍的恆星才會在生命末期發生超新星爆發。美國哈佛-史密森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稱,距離地球30光年外的超新星爆發對我們有致命影響——它釋放的X射線和高能伽馬射線將摧毀地球的臭氧層,使地球生態系統遭到太陽紫外線的猛烈轟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