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光年外超新星引發地球生物滅絕事件,全球海洋生物幾乎全滅

2020-08-30 麥克斯韋妖妖靈

地球上有曾經有過多次的生物滅絕事件,許多生物都遭受到了滅頂之災。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曾經詳細介紹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並且對產生的原因和後果都進行了分析。一般來說,氣候的變化是影響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很多生物因為難以適應生存環境的變化,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消失了。

那氣候變化又是如此產生的呢?比如火山噴發,火山灰蔓延,會導致陽光難以穿透,溫度很低;又或者是隕石撞擊地球,從而對地球的氣候造成了影響。最近科學家有一個新的發現,他們發現第二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有可能是由超新星爆炸引起的。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此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在泥盆紀晚期,距今有3.65億年了。泥盆紀這段時期也是生物界發生巨大變革的一個時期,在這段時期中動物開始從海洋走向了陸地,兩棲動物開始興起。但是在這一段時期中,地球上的生物仍然是以海洋生物為主導的。

因此泥盆紀晚期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中,主要也是海洋生物受到了重創,遭到了滅頂之災,70%的無脊椎動物死亡。

而實際上科學家對導致這次滅絕時間的原因也非常的不確定,但是最新的一項研究表明,第二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可能和超新星爆炸有著非常重大的聯繫。

超新星爆發

超新星爆發可以類似理解成恆星死亡前的爆炸,當恆星演化到生命末期的時候,會經歷一次巨大的爆炸。這次爆炸的過程中將會發射出非常多的能量和光,突發出的電磁輻射甚至比整個銀河系還更亮。甚至一顆超新星爆發所產生的能量比太陽在一生中所散發的能量還更多。

因此超新星爆發產生了非常強的能量和輻射,宇宙中有許多宇宙射線也是來自超新星爆發的過程。

眾所周知,宇宙射線的輻射對生物的生存有很不利的影響。

生物大滅絕和超新星爆發

那科學家是如何發現第二次生物大滅絕是由超新星爆發所引起的呢?科學家是通過對古老的植物孢子化石研究才得出這一結論的,他們發現這些孢子化石中出現了紫外線破壞的跡象。也就是說在這段時期中,地球的臭氧層受到了宇宙射線的破壞,紫外線在地球上肆虐橫行。

而導致地球臭氧層遭到破壞的元兇可能就是距地球65光年外的超新星爆發。當恆星死亡後,大量的紫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被發射出來,如果恆星與地球的距離足夠近的話,那麼這些宇宙射線就會大舉進攻地球的臭氧層,這些未經過濾的紫外線,對地球的生命會帶來極大的禍患。

好在宇宙射線對地球臭氧的影響是可逆的,也就是說傷害不是永久的。一年之後這種損傷就會開始恢復,十年後地球的臭氧就能恢復如初了。

更深遠的影響

然而,超新星爆發是一個非常可怕的過程。我們可以想像當不遠的超新星爆發後,地球就沐浴在了這種高能粒子雨當中,不僅對地球的臭氧層造成了破壞,這些粒子也會穿破地球的表面,即使是海洋生物也無所遁形。

此外,這些宇宙射線是很有可能在地球上停留成千上萬年的。根據泥盆紀晚期植物紫外線受損的狀況來看,甚至可能是多顆超新星爆炸導致了地球的生物滅絕。

小結:

火山爆發、氣候變化、小行星撞地球是我們更常聽到的地球生物滅絕的理由。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超新星爆發引發了泥盆紀晚期的生物大滅絕事件,科學家對這段期間的植物化石研究發現了紫外線受損的情況,也就是說明這段時間中地球上存在著臭氧被破壞的情況。

超新星爆炸的能量和光芒非常巨大,導致地球沐浴在超高能的粒子下,所有的生物無所遁形,都會被輻射穿透。而且這些停留在地球上的宇宙射線可能會長達千年,甚至十萬年。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

相關焦點

  • 距離地球65光年的超新星爆發可能導致生物大滅絕
    隨著泥盆紀晚期的持續,越來越多的生物滅絕了,大約在3.59億年前,在地球上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之一。科學家們現在說,造成這麼多物種滅絕的罪魁禍首可能不是地球。事實上,它甚至可能不是來自我們的太陽系。
  • 超新星爆發曾導致生物滅絕,科學家擔憂:65光年處有一顆超新星
    經過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氣候專家等多領域的科學家上百年的研究發現,地球歷史上至少出現過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大滅絕事件都會地球生物進行了「大清盤」,之後又有新的物種出現,人類是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的受益者,否則恐龍可能至今都還可能稱霸地球。在五次生物大滅絕中,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的起因至今不明。
  • 科學網—地球五大生物集群滅絕事件
    第一次大滅絕: 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 絕滅指數排名:3 時間:奧陶紀晚期或奧陶紀與志留紀 過渡時期(4.50~4.40億年前) 可能原因:全球進入「冰河世紀」 特點:地球史上第一次物種滅絕事件 結果:約27%
  • 2.5億年前地球超級火山爆發,引發90%物種滅絕,差點將生物團滅
    其中合弓綱的動物在2.5億年前的一次大滅絕事件中,差點兒被團滅,這次大滅絕就是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 從滅絕的物種種類來看,二疊紀生物大滅絕一共造成了70%陸生脊椎生物滅絕,96%的海洋生物滅絕,一共造成了地球上90%的物種滅絕,就連打不死的小強昆蟲家族都有許多物種在這次事件中滅絕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奧陶生物滅絕事件,伽馬射線暴引發的一場地球冰河世紀
    然而,也正是在數億年間,地球經歷了數次生物大滅絕,才有了人類的今天。奧陶紀時期的伽馬射線暴在4.5億年前的奧陶紀時期,地球經歷了一場激烈的災禍,當時的地球被一束伽馬射線暴正面擊中。此次事件造成了當時的生物大滅絕,這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讓人回想起來至今都感到後怕。
  • 1150萬光年外超新星爆發事件
    白矮星相當於1.4倍的太陽質量「擠入」地球差不多大的空間內,本次觀測到的白矮星爆發來自歐洲空間局的伽瑪射線天文臺,科學家將這一過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是白矮星重新被「點燃」,第二個過程是超新星爆發。來自莫斯科太空研究所和馬克斯普朗克天體物理學科學家認為我們等待這一發現已經超過了十多年,儘管Ia型超新星在宇宙中是非常常見的,但是平均每個星系出現Ia型超新星爆發事件仍然較少,根據科學家的估計,Ia型超新星出現一次大約相隔數百年的時間
  • 細數地球史上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你可能不知道,第六次已經到來
    自從地球上出現生命以來,人類已知的已經有過五次比較重大的生物滅絕事件。而在這五次重大生物滅絕事件中,幾乎每一次都會將一種物種推向頂峰,然後再推倒重來。引發生物滅絕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火山爆發,小行星撞擊,板塊移動等等。在西瓜視頻創作人【捕月說】的作品【災難!地球發生過五次大滅絕,我們正在經歷第六次!】
  • 超新星可能在3.59億年前造成了地球的大滅絕
    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附近一顆恆星的爆炸可能引發了我們星球歷史上最嚴重的滅絕事件之一。泥盆紀時期始於世界上幾乎所有陸地集中到兩個大的超大陸,岡瓦納和歐亞大陸。這兩個機構隨後將組成一個單一的世界大陸Pangea。微小,無根的植物在乾燥的土地上吹滅。在六千萬年的歷史中,這個時代見證了第一批帶有種子的植物的興起,植物首次在其結構中使用了真木,並且出現了類似於蟎蟲的無翼小昆蟲。
  • 美媒:一顆超新星3.59億年前或引發了地球生物大滅絕
    參考消息網8月25日報導 美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3.59億年前的全球生物大滅絕事件可能是由一顆遙遠恆星的死亡爆炸引發的。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8月24日報導,在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約70%的無脊椎動物死亡。
  • 地球上的十大生物滅絕事件
    大多數人對大滅絕的認識是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亡的小行星撞地球。但事實上,自從大約30億年前第一個細菌生命進化以來,地球經歷了無數次的大滅絕。隨著全球變暖對地球生態系統的破壞,我們正面臨著第11次物種滅絕。
  • 3億年前75%地球生命滅絕原因:25光年內出現至少一顆超新星
    編者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8月解讀了泥盆紀末期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的原因,指出超新星可能導致了這次生命大滅絕,與地球的距離在25光年之內。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518期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的原因可能找到了,距今3.74億年前,地球上發生了一次生物大滅絕,大約75%的地球生命在這次事件中消失。根據化石記錄的信息,地球臭氧層經歷了長時間的波動,這說明這次生物大滅絕有可能是超新星導致的。超新星是恆星死亡的信號,超新星爆發可釋放出致命的輻射,破壞DNA鏈,導致物種滅絕。
  • 美國科學家發現「罕根寶事件」原因,超新星造成泥盆紀生物大滅絕
    超新星爆發是宇宙中劇烈的能量釋放事件,當大質量恆星內部的核聚變進行到鐵元素的時候,向外的輻射壓迅速減少,恆星的巨大質量猛地砸向核心之處,恆星活動變得異常劇烈,一瞬間就能釋放出相當於太陽一生核聚變能量的數十倍,暴漲的能量迅速向外輻射,其產生的伽馬射線暴可以摧毀50光年內行星上的生命,因此這樣的宇宙事件是可以在地球上造成生物滅絕現象的
  • 美國科學家發現「罕根寶事件」原因,超新星造成泥盆紀生物大滅絕
    超新星爆發是宇宙中劇烈的能量釋放事件,當大質量恆星內部的核聚變進行到鐵元素的時候,向外的輻射壓迅速減少,恆星的巨大質量猛地砸向核心之處,恆星活動變得異常劇烈,一瞬間就能釋放出相當於太陽一生核聚變能量的數十倍,暴漲的能量迅速向外輻射,其產生的伽馬射線暴可以摧毀50光年內行星上的生命,因此這樣的宇宙事件是可以在地球上造成生物滅絕現象的
  • 美媒:一顆超新星3.59億年前或引發了地球生物大滅絕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3.59億年前的全球生物大滅絕事件可能是由一顆遙遠恆星的死亡爆炸引發的。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8月24日報導,在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約70%的無脊椎動物死亡。
  •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被找到,原來一顆超新星就能威脅地球生物
    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大滅絕都導致地球上70%以上的生物滅絕,而滅絕事件過後又會有新的物種登場。這次大滅絕事件發生在距今大約3.2億年前的泥盆紀與石炭紀的過渡時期,海洋生物是這次大事件的主要受害者,因為經過考古研究發現,整個泥盆紀出現的海洋生物都陸地生物多得多,因此這個時代也被稱為「魚類時代」,海洋生物自然成為了重點打擊對象。還有研究指出,泥盆紀時期地球上的氣候較為溫暖,就連兩極地區也出現了春天般的溫暖。
  • 地球生物的演化史上,曾發生了生物大滅絕事件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地球生物的演化史上,曾發生了生物大滅絕事件,其中在2.52億年前二疊紀末期出現了全球範圍內的生物大滅絕,來自蘇黎世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根據最新的研究認為全球氣候在這個時期變得非常寒冷,之後卻又非常溫暖,然後再次降溫。
  • 地球上5次生物大滅絕,分別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而在奧陶紀時期,大量的生物生活在淺海,紫外線能夠直接穿越大氣與海水照射到這裡,使得大量對環境敏感的浮遊生物死亡。而浮遊生物是海洋生物的基石,浮遊生物的死亡也導致了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甚至滅絕。泥盆紀生物大滅絕3.8億年前,地球正處於泥盆紀晚期,在這個時期,地球上的海洋生物遭受重創;導致此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可能是多次小行星撞擊以及火山噴發綜合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