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物的演化史上,曾發生了生物大滅絕事件

2020-11-30 騰訊網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地球生物的演化史上,曾發生了生物大滅絕事件,其中在2.52億年前二疊紀末期出現了全球範圍內的生物大滅絕,來自蘇黎世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根據最新的研究認為全球氣候在這個時期變得非常寒冷,之後卻又非常溫暖,然後再次降溫。較低的溫度使得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增加,由於氣候的變暖,並且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較多,起初演化出了新的、生命周期較短的物種。長期而言,這種氣候變化不利於生物多樣性的倖存,可導致物種滅絕。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植物群和動物群在這次大滅絕事件後花了相當長的時間進行恢復,到了中三疊世才有所緩和,大約在2.47億年前左右。來自瑞士蘇黎世大學的科學家小組由古生物學家烏戈·布赫爾(Hugo Bucher)牽頭,最新研究透露諸如古菊石屬和牙形化石等海洋生物的群體在此之前的三百萬至四百萬年就開始復甦。科學家們繪製了詳細的溫度變化曲線,研究當時的全球性氣候和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分析在三疊紀早期這樣的波動對海域生物的多樣性和陸生植物群會構成怎樣的影響,而在距離這段時期不久,全球環境還經歷了大範圍的降溫和非常溫暖的階段。

為了重建當時的地球氣候模型,烏戈·布赫爾和同事們分析了牙形化石的氧同位素組成情況,研究顯示從2.49億年開始的時期地球經歷了較為寒冷的階段,在氣候轉暖後緊隨著也出現了全球降溫環境,大約在早三疊紀時期,位於2.479億至2.459億年前之間,全球的低溫環境開始逐漸恢復。由於氣候和碳循環影響了生物的多樣性,對此科學家們審查了氣候變化對動植物的生長影響,認為在全球氣候較為寒冷階段生物多樣性開始增加,然後發生的氣溫觸底反彈復甦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海洋動物和植物區系發生重大的生態變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回顧地球歷史上的兩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我們人類能夠倖免嗎?
    這兩次生物滅絕事件中,地球上數以億計的生物死亡,但是生命並沒有消失,而是更加堅定的向前進化繁衍。地球生命演化史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古生代末期,也就是發生在二疊紀末期的生物大滅絕事件,距今大約2.5億年之前。
  • 地球上的十大生物滅絕事件
    巨大的氧化危機(23億年前)生命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發生在25億年前,當時細菌進化出了光合作用的能力,也就是說,利用陽光分解二氧化碳並釋放能量。不幸的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副產品是氧氣,它對35億年前出現在地球上的厭氧生物體是有毒的。在光合作用進化兩億年後,大氣中積累了足夠的氧氣,使得地球上大多數厭氧生物滅絕了。
  • 趣味百科 | 46億年來,地球發生過幾次生物大滅絕?滅絕的原因又是什麼?
    說到生物大滅絕,很多人都會想到恐龍、猛獁象、泰坦巨蟒,在地球上稱霸了如此長久的動物如今在地球上已經消聲遺蹟,如今人類只能通過化石去想像他們當時生活的場景。46億年來,地球曾發生5次生物大滅絕,那麼,他們為什麼會滅絕呢?地球生物自誕生以來,就以其自身規律自然地繁衍、死亡、演化。
  • 地球曾發生過幾次生物大滅絕?答案很明確,人類或同樣難逃厄運
    據科學家的研究,在地球46億年的漫長歲月中,曾發生過許多次生物滅絕事件,而這其中對後世影響最深、範圍最廣的,要數寒武紀之後的五次大滅絕事件: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在距今4.5至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導致當時60-70%的物種滅絕,是地球誕生以來第二大規模的滅絕事件(第一次是寒武紀之前,藍藻大規模產生氧氣導致的滅絕事件)
  • 地球上的五次「大滅絕」事件
    「大滅絕」,指的是在一個地質學意義上的短時間內出現大量高階分類群(綱、目、科)的滅絕事件或多樣性減少。一次大滅絕發生的原因很多,但是這些原因並不會直接直接導致物種滅絕,而是作為一種推動力存在。一般來說,那些多樣性更廣的物種更不容易成為滅絕事件的受害者。科學家們是如何辨別一次滅絕事件是否屬於大滅絕呢?
  • 如果未來地球迎來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人類能夠逃過一劫嗎?
    從地球生命的誕生到人類的誕生,經歷了數十億年的進化和演化,由此可見,人類的誕生歷程是多麼的不容易。而在地球整個生命的進化演化史上,並不是一帆不風順的,期間還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每一次都滅絕了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
  • 地球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為什麼會發生周期性滅絕事件?
    地球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為什麼會發生周期性滅絕事件?我們目前已知的地球已經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根據分析,約每2600萬年地球生物會周期性滅絕一次,那麼為什麼地球會發生周期性滅絕事件呢?其實就是隕石。地球上生命的滅絕將每2600萬年發生一次,就好像地球上生命的滅絕是周期性的,這證實了宇宙中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周期性地接近太陽系。這種神秘的力量將無數的彗星和小行星送入太陽系,很可能是來自這個夥伴星球,而且必定不平凡,很可能是2600萬年才會與太陽系見上一次。雖然我們還沒有找到這顆恆星,但我們可以猜測它的軌道。
  • 地球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生物大滅絕?
    寒武紀大爆炸以來,也就是顯生宙時期,地球共發生過五次大滅絕事件。而顯生宙之前的生命歷史細節已難以考證,像24億年前的大氧化事件,導致了大量厭氧的古細菌和真細菌消亡,但由於化石證據稀缺,滅絕程度到底有多慘烈已經無法證實。下面說一下顯生宙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 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是什麼,地球是否正處於第六次大滅絕當中?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誕生於30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在5.4億年前左右,然後接下來的5億多年間,發生過幾十次生物滅絕事件,其中有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又稱奧陶紀大滅絕,發生在4.4億年前,大約85%的生物滅種;在奧陶紀前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榮,大量海生生物分布在全世界範圍,這時候陸生生物剛起步,所以奧陶紀大滅絕主要針對海洋生物。相關研究表明,此次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很可能是全球性的氣候變冷導致,大量海水變為冰川,海平面下降,使得海洋生物圈遭到大規模的破壞。
  • 生物大滅絕事件(四)
    生物大滅絕是指大規模的集群滅絕,生物滅絕又叫生物絕種,整科、整目甚至整綱的生物在很短的時間內徹底消失或僅有極少數存留下來(也就是咱們平時說的世界末日)。在集群滅絕過程中,無論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如何,都逃不過劫難,而且還經常是很多不同的生物類群一起滅絕,卻總有其它一些類群倖免於難,還有一些類群從此誕生或開始繁盛。
  • 2.33億年前發生的「卡尼期洪積事件」是生物大滅絕事件 之後恐龍稱霸地球
    :史上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不僅導致生物多樣性驟降,還促使生物古地理格局發生巨變。這說明不僅在寒冷期地球上存在顯著的多樣性緯度梯度,在溫暖期也同樣可以存在。這些發現表明穩定的環境(而不是寒冷氣候條件)可能是維持熱帶地區的生物多樣性高峰的關鍵因素。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的生物大滅絕,導致生物古地理格局發生巨大變化,多樣性緯度梯度逐漸減弱,熱帶地區顯著的生物多樣性高峰消失,生物多樣性從兩極向赤道沒有顯著區別。
  • 大滅絕後的生物復甦之路
    地球生命演化史是一部史詩般的交響曲,既有大輻射,推動著生命多樣性發展,也有大滅絕,導致生物界一片凋零,是以一種特殊的形式推動生命的演化。在經歷了大滅絕後,生物是如何劫後餘生再現輝煌的呢?這是當今科學界最前沿的研究熱點之一,因為它不僅使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生命演化過程,而且對於當代人類應對自然災變也有一定的啟示。顯生宙以來的5.41億年間,曾發生五次全球性生物大滅絕,包括奧陶紀末大滅絕、泥盆紀晚期大滅絕、二疊紀末大滅絕、三疊紀末大滅絕和白堊紀末大滅絕。五次大滅絕的起因不同,規模和影響有差別,復甦之路也不盡相同。
  • 地球五大生物滅絕事件:白堊紀恐龍滅絕(圖)
    北京時間12月24日消息,儘管白堊紀-第三紀生物大滅絕(又稱K-T滅絕事件)最廣為人知——因為恐龍就是當時滅絕的——但在地球歷史上發生過的一系列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中,有的比K-T滅絕事件更具有毀滅性。所謂生物大滅絕,指的是一大批生物物種同時,或者在很短的時間內突然死亡、消失。最嚴重的一次大滅絕發生在二疊紀晚期,當時96%的生物消失了。
  • 超新星爆炸曾經引起地球上的生物大滅絕!
    美國堪薩斯大學科學家公布最新研究顯示,距離地球3億光年的2顆垂死恆星(超新星)發生大爆炸,可能曾引發地球上200萬年前發生海洋生命大滅絕事件。這些爆炸散發的宇宙射線到達地球,引發持久的高能粒子陣風,導致地球大氣層被改變,大量海洋生命物種滅絕。早在4月份發布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就通過地球上的鐵同位素確定宇宙中曾發生過2次超新星爆炸事件。在海底和月球發現的鐵-60同位素顯示,這些影響地球的超新星爆炸分別發生在170萬-320萬年前和650萬-870萬年前。現在,堪薩斯大學的科學家通過計算機模擬重點研究它們對地球產生的影響。
  • 科學網—地球五大生物集群滅絕事件
    這次大滅絕事件主要是海洋生物的滅絕,陸生生物受影響不顯著。由於滅絕持續了近2000萬年,且期間有多次滅絕高峰期,其根源很難辨識。 可能的生物學原因一說為地球進入卡魯冰河時期所致。還有研究認為,泥盆紀陸生植物進化出發達的根系深入地表土之下數米,加速了陸地巖石土壤的風化,大量鐵等元素釋放進入地表水,造成了水系的富營養化大暴發,導致了海底缺氧事件。
  • 【地理視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是什麼,地球是否正處於第六次大...
    綜合整理自全國高考地理備考專家資料庫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誕生於30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在5.4億年前左右,然後接下來的5億多年間,發生過幾十次生物滅絕事件,其中有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
  • 史上最嚴重的生物大滅絕,90%生物滅絕,恐龍藉機才能統治地球
    自從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開始,地球就迎來了生命的春天,無數的生物形成了複雜而又繁榮的生物圈。在這5.4億年左右的時間裡,地球生命也曾經面臨過嚴冬,那就是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雖說適者生存,生物的滅絕和更替本就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是這5次生物大滅絕的規模實在太大,遠遠超出了自然界生物輪換的速度和法則,它們是受到了外界環境的劇變,才被迫退出了歷史舞臺。
  • 真核藻類爆發或導致奧陶紀生物大滅絕
    記者昨日從哈佛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安·皮爾遜課題組獲悉,這一課題組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海洋真核藻類的大爆發,或觸發赫南特冰期,並間接導致奧陶紀末期生物的集體滅絕。該成果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地球科學》上。
  • 20億年前地球曾發生大滅絕事件 99.5%生命消失
    科技日報訊 (記者 劉霞)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科學家們發現,20億年前曾經發生過一次大規模滅絕事件,導致地球上高達99.5%的生命消失。與6500萬年前恐龍從地球上消失那次相比,這次大規模滅絕更為慘烈。
  • 科學家:5500萬年前曾發生深海生物大滅絕,類似悲劇或醞釀中
    我們地球孕育生命已經有數十億年時間了,在過去幾十億年時間內,就出現了很多次大小規模的物種滅絕情況,其中有5次大滅絕事件: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大滅絕、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大滅絕、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大滅絕、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大滅絕、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大滅絕。在這5次大滅絕事件中,第五次大滅絕至今已經過去了6500萬年,第六次大滅絕事件會發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