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地球孕育生命已經有數十億年時間了,在過去幾十億年時間內,就出現了很多次大小規模的物種滅絕情況,其中有5次大滅絕事件: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大滅絕、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大滅絕、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大滅絕、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大滅絕、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大滅絕。在這5次大滅絕事件中,第五次大滅絕至今已經過去了6500萬年,第六次大滅絕事件會發生嗎?或許沒人知道,不過現在有研究發現,在第五次大滅絕事件後不久,又出現了一次新的滅絕事件。
據2020年9月24日的報導,發布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研究人員認為在大約5500多萬年前,也曾經出現了大規模的深海生物滅絕事件,而這一次大規模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是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導致了海水溫度上升,讓這些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遭遇滅頂之災,這一個事件被稱為「古新世-始新世極熱期」。
可能有一些朋友表示,這些「新」滅絕事件的發現,是否要顛覆我們之前關於5次大滅絕事件的說法?其實,從地球生命誕生開始,物種滅絕的情況就一直在發生,只是規模的大小差異而已。前文提到的5次大滅絕事件,是史上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規模大小不一的滅絕事件,只是其他小規模的滅絕事件中消失的物種規模沒這5次大滅絕事件大。
研究人員認為,在大約5500萬年前發生的火山噴發事件,向大氣中釋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隨後被海洋吸收,最後導致海洋溫度上升了5-8℃。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後,海水不僅僅出現了溫度上升的情況,海水的酸性也大幅度上升,導致很多海生生物都沒法適應這樣的環境,最後出現滅絕事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表示,如果海洋的變化過程緩慢,海生生物還是可以慢慢進化來適應新的環境的,只是海洋變化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所以很多生物都沒法適應。
這個發生在大約5500萬年前的滅絕事件,對於我們現代來說,有什麼研究意義呢?我們需要擔心火山噴發等問題嗎?事實上,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不是火山是否會再次噴發的問題,而是氣候變暖的問題。研究人員認為我們現在釋放的二氧化碳速度是5500萬年前火山噴發釋放二氧化碳速度的3-8倍,所以他們擔心5500萬年前的悲劇可能會重新出現。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談論一個環境問題,那就是氣候變暖,而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我們向大氣中釋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等。現在大氣中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濃度已從18世紀的約280ppm上升到約415ppm,並且隨著我們持續釋放二氧化碳,未來二氧化碳的濃度還將快速上升。從這一點來看,研究人員的擔心,其實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釋放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在未來,地球海洋的溫度也會持續上升,酸性也會大幅度上升,最後讓海生生物面臨絕境。
雖然我們現在還沒看到大規模滅絕事件的發生,但是現在地球的野生動物數量已經大幅度減少了,可能某些生物滅絕的悲劇正在醞釀中。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研究報告指出,研究人員研究了地球4000多種不同物種的20000多隻野生動物,得出一個結論:從1970年開始,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種群規模,平均下降了68%。在過去短短50年內,全球野生動物數量就已經減少了三分之二以上。最重要的是,野生動物數量減少的速度並沒有出現放緩的跡象,這或許意味著在未來,野生動物的數量可能會更少。
看到一些野生動物面臨絕境,我們確實是值得重視,因為背後的影響會威脅到我們人類自己。由於很多野生動物的數量減少都與我們人類活動有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所以我們人類活動的改變,其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挽救某些野生動物。如在氣候變暖方面,如果我們減緩了氣候變暖的趨勢,地球氣溫上升速度、海水酸化速度都會減緩,可以讓這些生物有更充足的時間來適應新的環境。除此之外,氣候變暖速度如果得到減緩,還有很多問題也會得到緩解,如山火、野火肆虐的問題會有所減弱,對於生活在森林地區的野生動物來說,山火、野火的威脅也會減少。所以,為了保護這些野生動物,我們還是一起保護環境,保護它們的家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