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達爾文在《物種起源》當中提出了進化論,其核心觀點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地球誕生了46億年,約40億年前開始出現化學反應,35億年前出現所有的生命出現了共同的祖先,這些生命體不斷的演化,形成了細菌和古菌,隨著地球的不斷演變,生物也在進化。
自從生物形成後,地球又發生了5次大滅絕事件,每一次的滅絕原因各種各樣,第一次是地球氣候變冷,海洋生物滅絕了85%;第二次泥盆紀大滅絕同樣也是氣候變冷和海洋退卻。
第三次二疊紀大滅絕科學家認為發生了大陸漂移、海平面上升結果導致95%的生物滅絕;第四次三疊紀大滅絕有超過76%的生物死亡。
第五次也是我們最熟悉的一次生物大滅絕,生活在白堊紀的恐龍曾經是地球霸主,讓這群生物走向滅絕是一顆小行星,這也是目前的主流說法,恐龍大滅絕之後,地球又開始孕育生物,人類開始登上地球的舞臺。
隨著地球的環境變遷,生物們都在淘汰當中不斷的進化,古猿在進化為人時,地球的一些生物慢慢消失了,然而幾十萬年過去了,一些本該滅絕的生物又出現了,達爾文的進化論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難道它們又開始適應地球了嗎?
裏海馬
裏海馬跟普通的馬沒有太多的區別,這種馬的個頭相對矮小,有點類似始祖馬,它們生活1000年前,曾是古波斯的寵兒,但它們早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1965年,美國婦女露易絲·弗魯茲在裏海地區發現了這種馬,因此取名「裏海馬」。
裏海馬消失了1000年,突然現身,難免會讓人好奇,不好從科學的角度來講,僅僅1000年並不能改變什麼。
寮國巖鼠
若說裏海馬不算什麼,那寮國巖鼠突然出現就非常值得注意了,寮國巖鼠體型類似松鼠,但是習性頗似巖蹄兔,它們的下頜又類似豪豬,屬於群居性動物,以果實和種子為食,這種齧齒動物理當來說已經滅絕了110萬年,然而現在又出現了。
這種動物分布在寮國中部,又喜歡在巖石上曬太陽,所以科學家就稱他們為「寮國巖鼠」,時隔110萬年再度出現,也令科學家擔憂不已。
除了這些不斷現身的動物外,地球上還誕生了一些新生物,在世界最深的礦井之一的南非克魯夫4號金礦當中出現了一種神秘物資,這種物質生活在2800米深處,靠著巖石當中的放射性元素為生,根據巖石的年限判斷,這些生物可能存活了300萬年。
巴布亞東部的福賈山脈有一個巨大的死火山坑,這個坑裡面有數十種新物種,未知的毛蟲、巨大蝴蝶、三種小袋鼠,最為奇特是一種體型較大了博薩維絨鼠,它連同尾巴有1米長,不過這種老鼠是素食主義者。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過後,便是第六次生物大滅絕,而人類正處在這一次滅絕當中,地球上物種有的消失了,有的出現了,還有新物種不斷的現身,這是不是也在預警著環境變化呢?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如今是不是還在上演呢?
這本《物種起源》或許能解答一些疑問,要想了解更多的生物知識,這本書是不錯的選擇,原價是98元,現在僅需68元,想要了解的,不容錯過這次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