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為什麼會發生周期性滅絕事件?
我們目前已知的地球已經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根據分析,約每2600萬年地球生物會周期性滅絕一次,那麼為什麼地球會發生周期性滅絕事件呢?其實就是隕石。
一項新的研究推測,宇宙中有無數像太陽一樣的恆星,每顆恆星都有一對雙胞胎伴侶,或許太陽也有。地球上生命的滅絕將每2600萬年發生一次,就好像地球上生命的滅絕是周期性的,這證實了宇宙中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周期性地接近太陽系。
這種神秘的力量將無數的彗星和小行星送入太陽系,很可能是來自這個夥伴星球,而且必定不平凡,很可能是2600萬年才會與太陽系見上一次。雖然我們還沒有找到這顆恆星,但我們可以猜測它的軌道。它可能離太陽1.5光年,而且每2600萬年只有一次,可能會影響僅由冰冷巖石組成的無數星星的奧特雲。當它從一個遠太陽系點移動到一個近太陽系點時,它需要穿過一個有許多冷恆星的奧特雲,並因引力導致大量內部隕石進入太陽系。這些隕石肯定會影響包括地球在內的八顆行星,並導致地球生物滅絕事件的發生。
另一種說法是,當太陽系環繞銀心時,地球上的生命將會滅絕幾次。同時,太陽系將穿過旋轉圓盤上的星際物質積累區。這些天體可能會對太陽系周圍的奧爾特雲產生重力擾動,使長周期彗星脫離軌道,移向太陽系內部軌道,最終導致天體碰撞事件。從天體運動的角度來看,太陽系像所有天體一樣運動是正常的狀態。月亮圍繞地球旋轉,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中的巨大黑洞旋轉。根據推測銀河系遙遠的奧爾特星雲有巨大的引力。
奧爾特星雲是一大群天體。我們知道太陽系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周期是2600萬年,當太陽繫到達奧爾特星雲附近時,奧爾特星雲巨大的引力吸引了太陽系外部的許多彗星和小彗星。導致其脫離了正常軌道,向太陽系內部的行星移動。金星、地球、火星和水星都是碰撞目標,最終導致隕石撞擊的大災難。
無論這兩種理論中的哪一種或其他原因,災難的到來最終都會導致地球上大規模物種的滅絕,包括曾經的恐龍的滅絕。只有少數物種能夠生存,這似乎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但是我們只能在災難發生前做出預測,甚至不能防禦。如果未來技術允許,星際遷移可能是保護人類免於滅絕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