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發現「罕根寶事件」原因,超新星造成泥盆紀生物大滅絕

2020-09-05 科普大世界

超新星爆發是宇宙中劇烈的能量釋放事件,當大質量恆星內部的核聚變進行到鐵元素的時候,向外的輻射壓迅速減少,恆星的巨大質量猛地砸向核心之處,恆星活動變得異常劇烈,一瞬間就能釋放出相當於太陽一生核聚變能量的數十倍,暴漲的能量迅速向外輻射,其產生的伽馬射線暴可以摧毀50光年內行星上的生命,因此這樣的宇宙事件是可以在地球上造成生物滅絕現象的。

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生命的誕生也已經有30多億年,那麼地球上的生物有沒有經受過超新星爆發事件呢?8月24日,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刊文稱,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尚佩恩分校天文學系教授布賴恩·菲爾茲的新研究認為,有一場超新星爆發曾經在泥盆紀末期導致地球上約70%的無脊椎動物死亡。

泥盆紀的時間為4.16億至3.58億年前,這個時候地球上的無脊椎動物非常多,魚類和陸生植物也開始大量出現,到了距今3.77億年的時候,生物滅絕現象開始了,一般認為這次的生物滅絕是由地球的「超級地幔柱」事件引起的,在相當於如今的西伯利亞大陸的位置,大量的熔巖從地下流出,巨大的火山徹底改變了地球環境,導致了很多的海洋生物的死亡。

雖然這次生物滅絕事件持續了500萬年,但泥盆紀末期的生物滅絕並非只是一次,有地質學家分析認為,大約在2,500萬年的時間中,經歷了7次生物滅絕事件,一般認為最後一次滅絕事件為罕根堡事件,這也是泥盆紀與石炭紀分界,布賴恩·菲爾茲教授就認為這次滅絕事件是由超新星爆發導致的。

「罕根堡事件」的生物大滅絕。發生在3.59~3.58億年前,大約有70%的無脊椎生物在這次事件中消失,身披骨甲的盾皮魚等不少魚類也被滅絕,一些陸生動植物也受到很大打擊,有古生物學家認為這次事件消滅了20%的生物科和50%的生物屬。

菲爾茲教授是如何發現了超新星爆發事件,導致了這次生物滅絕呢?原來他的團隊從保存完好的植物孢子為這場古老的大滅絕事件中發現了秘密——存在於泥盆紀和石炭紀過渡期的數千年的化石孢子都顯示出被紫外線破壞的跡象。認為是一場來自太空的突如其來的災難性事件對地球臭氧層造成了持久的破壞,而這樣的事件最大的可能就是太陽系附近位置的超新星爆發。

可能有的朋友在想太陽也會輻射大量紫外線呀,是不是太陽的紫外線輻射造成的呢?其實太陽在過去幾億年中一直是一個很穩定的恆星,其紫外線輻射量並不會突然大量增加,因此菲爾茲教授認為造成紫外線突增的最大可能是距離地球65光年內爆炸的超新星。

不過,最初的強光紫外線只是拉開了序幕,超新星爆發還將大量的μ介子輻射到地球表面,這種高能粒子不單可以穿越大氣層,還可以直接深入地下和海洋,破壞生命物種的正常生理狀態,而這種情況可以造成不少生命物種更快速的滅絕。

那麼這個超新星如今位於哪裡呢?能不能找到這個始作俑者呢?這是很困難的,因為銀河系中的恆星也都是在運動著的,雖然大趨勢都是在圍繞銀河系中心運行,但是各自的運行方向卻又是不同的,在幾億年的時間中,這個超新星可以跑到距離太陽很遠的位置上,所以如今已很難在太空中指認是哪顆超新星造成的。


參考資料:
科技日報8月25日文章《外媒:一顆超新星3.59億年前或引發了地球生物大滅絕》

相關焦點

  • 美國科學家發現「罕根寶事件」原因,超新星造成泥盆紀生物大滅絕
    超新星爆發是宇宙中劇烈的能量釋放事件,當大質量恆星內部的核聚變進行到鐵元素的時候,向外的輻射壓迅速減少,恆星的巨大質量猛地砸向核心之處,恆星活動變得異常劇烈,一瞬間就能釋放出相當於太陽一生核聚變能量的數十倍,暴漲的能量迅速向外輻射,其產生的伽馬射線暴可以摧毀50光年內行星上的生命,因此這樣的宇宙事件是可以在地球上造成生物滅絕現象的
  • 超新星爆發曾導致生物滅絕,科學家擔憂:65光年處有一顆超新星
    經過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氣候專家等多領域的科學家上百年的研究發現,地球歷史上至少出現過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大滅絕事件都會地球生物進行了「大清盤」,之後又有新的物種出現,人類是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的受益者,否則恐龍可能至今都還可能稱霸地球。在五次生物大滅絕中,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的起因至今不明。
  •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被找到,原來一顆超新星就能威脅地球生物
    ,每一次大滅絕都導致地球上70%以上的生物滅絕,而滅絕事件過後又會有新的物種登場。根據報導,前段時間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一支天文研究小組通過研究分析,提出了一個新奇的觀點:引起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可能與太陽系外一次超新星爆發相關。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發生了什麼。
  • 超新星爆發導致3.6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
    對地球生命的進化來說,大滅絕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在撞擊地球,橫行於世的恐龍滅絕,哺乳動物才有機會登上地球生命史的舞臺。但是,這只是眾多滅絕事件中其中的一次。從化石記錄來看,地球生命史上一共發生過五次主要的物種大滅絕事件,它們分別是4.39億年前的奧陶紀物種滅絕,3.59億年前至3.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2.01億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大滅絕,以及最著名的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古近紀滅絕。
  • 新理論稱超新星爆炸曾引發泥盆紀晚期地球上的滅絕事件
    根據伊利諾伊大學研究人員本周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附近一顆恆星的超新星爆炸可能在數億年前造成了地球上的滅絕事件。這裡研究的事件發生在泥盆紀晚期,"在泥盆紀-石炭紀邊界附近的滅絕事件中達到高潮"。本周發表的研究中顯示的證據表明,小行星撞擊事件並不是在遙遠的過去導致地球上大量生命死亡的唯一原因。
  • 距離地球65光年的超新星爆發可能導致生物大滅絕
    隨著泥盆紀晚期的持續,越來越多的生物滅絕了,大約在3.59億年前,在地球上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之一。科學家們現在說,造成這麼多物種滅絕的罪魁禍首可能不是地球。事實上,它甚至可能不是來自我們的太陽系。
  • 超新星爆發究竟有多可怕?科學家:造成過地球生物大滅絕
    如果你生活在3.59億年前的地球上,你可能會發現,這裡的星光竟然比滿月還亮。但是,你不會在這樣浪漫的環境下存活很長時間。很快,你就會死於超新星爆發所產生的宇宙輻射。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地球上曾經發生過一次生物大滅絕。近日,一項新的研究指出,宇宙射線可能是這次滅絕的罪魁禍首。
  • 超新星可能在3.59億年前造成了地球的大滅絕
    到泥盆紀晚期,具有真正根的樹木蓬勃發展,而植物則通過種子傳播而得以繁殖。一個超新星爆炸,造成大質量恆星距離地球65光年的死亡,似乎有這個時期地球上的生命抽取。滅絕事件對溫水海洋生物影響最大。 恆星爆發時產生的致命宇宙射線會撞擊地球,使許多生命喪命。
  • 美媒:一顆超新星3.59億年前或引發了地球生物大滅絕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3.59億年前的全球生物大滅絕事件可能是由一顆遙遠恆星的死亡爆炸引發的。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8月24日報導,在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約70%的無脊椎動物死亡。
  • 美媒:一顆超新星3.59億年前或引發了地球生物大滅絕
    參考消息網8月25日報導 美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3.59億年前的全球生物大滅絕事件可能是由一顆遙遠恆星的死亡爆炸引發的。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8月24日報導,在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約70%的無脊椎動物死亡。
  • 生物大滅絕持續2000萬年?96%的物種消失?科學家都蒙了
    這讓我們想起史前各個時期的生物大滅絕事件。據記載,地球歷史上總共有五次大滅絕事件。這些事件對當時地球上的物種,都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並且在每次恢復時,又都需要極其漫長的過程。 科學家指出,史前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基本都是,天外隕石墜落時,地球上爆發大規模的火山噴發或海嘯等各種災難事故造成的。其中的幾次大滅絕,基本都能找到導致生物滅絕的決定性因素;但泥盆紀大滅絕的原因卻一直是個謎。
  • 3億年前75%地球生命滅絕原因:25光年內出現至少一顆超新星
    編者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8月解讀了泥盆紀末期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的原因,指出超新星可能導致了這次生命大滅絕,與地球的距離在25光年之內。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518期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的原因可能找到了,距今3.74億年前,地球上發生了一次生物大滅絕,大約75%的地球生命在這次事件中消失。根據化石記錄的信息,地球臭氧層經歷了長時間的波動,這說明這次生物大滅絕有可能是超新星導致的。超新星是恆星死亡的信號,超新星爆發可釋放出致命的輻射,破壞DNA鏈,導致物種滅絕。
  • 地球上生物大滅絕怎麼發生的,最新研究指出,原因可能來自天外
    在4.16億年前-3.59億年前,地球處於泥盆紀時代。在泥盆紀時代結束的這個時間段,發生了一次生物大滅絕,總計有約75%的生物發生了滅絕。之前科學家們主要認為,是地底巖漿大規模爆發導致地球升溫,而後又由於火山灰遮蔽天空,導致地球快速降溫。這樣忽冷忽熱,導致地球生物的大量滅絕。
  • 地球上的物種大滅絕或是超新星爆發所致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文稱,3.59億年前,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的地球物種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可能是來自附近超新星的致命宇宙射線。泥盆紀-石炭紀界線的巖石中含有成千上萬代的植物孢子,它們似乎被紫外線曬傷了,這是長期的臭氧消耗事件的證據。「以地球為基礎的災難,如大規模的火山活動和全球變暖,也可以破壞臭氧層,但是無法持續這麼長的時間。
  • 65光年外超新星引發地球生物滅絕事件,全球海洋生物幾乎全滅
    地球上有曾經有過多次的生物滅絕事件,許多生物都遭受到了滅頂之災。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曾經詳細介紹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並且對產生的原因和後果都進行了分析。一般來說,氣候的變化是影響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很多生物因為難以適應生存環境的變化,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消失了。
  • 超新星爆炸造成地球的生命大滅絕
    超新星爆炸可能造成地球上259萬年前發生滅絕事件。距離地球3億光年的2顆垂死恆星(超新星)發生大爆炸,曾引發地球上200萬年前發生海洋生命大滅絕事件。美國堪薩斯大學科學家公布最新研究顯示,這些爆炸散發的宇宙射線到達地球,引發持久的高能粒子陣風,導致地球大氣層被改變,大量海洋生命物種滅絕。在4月份發布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通過地球上的鐵同位素、確定宇宙中曾發生過2次超新星爆炸事件。在海底和月球發現的鐵-60同位素顯示,這些影響地球的超新星爆炸分別發生在170萬-320萬年前和650萬-870萬年前。
  • 美媒:研究表明泥盆紀生物大滅絕或與氣候變暖有關
    參考消息網5月28日報導 美媒稱,科學家此前不確定是什麼導致了地球歷史上五次大滅絕事件之一的晚泥盆世滅絕。但美國《科學進展》雜誌發表的新研究表明,3.6億年前的這場地球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全球變暖和臭氧層崩潰之後。據合眾國際社網站5月27日報導,導致恐龍消失的那次滅絕事件是唯一由小行星造成的大滅絕事件。
  • 地球上5次生物大滅絕,分別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奧陶紀生物大滅絕大約在5億多年前,地球迎來了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奧陶紀生物大滅絕,在此次滅絕事件中,共有85%的生物死亡,其中主要是海洋底棲生物,引起滅絕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伽馬射電暴。雖然當時地球上已經出現了種類繁多的生命,但如果你穿越到此時的地球,站在陸地上你將尋覓不到任何生物的蹤跡,這是因為此時所有的生命都在海洋中。然而在大約5億多年前,地球生物開始大量滅絕。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有一個比較主流的假說:伽馬射電暴。
  • 科學家找到導致遠古地球物種全部滅絕的罪魁禍首,比極光還美麗
    研究人員說,在地球巖石記錄中發現某些放射性同位素,證實了來自附近超新星的殺手宇宙射線可能是至少一場大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你能想像一顆爆炸恆星的光比滿月還亮,也許你會很有趣,但是當輻射摧毀了我們所知道的生命時,這一場景就是災難的序幕。研究人員說,來自附近超新星的殺手宇宙射線至少可能是一場大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在地球巖石記錄中發現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證實這種情況。
  • 都說小行星撞擊導致了恐龍滅絕,超新星爆發生物滅絕,證據在哪?
    地質史上的生物滅絕事件從地球誕生到現在,總共發生過5次全球規模的超大生物滅絕事件,分別是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滅絕事件、3.65億年前的泥盆紀生物滅絕事件、2.5億年前的二疊紀的生物滅絕事件,1.85